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2004~2005年,在陕西省南部米仓山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秦岭蝎蛉Panorpa qinlingensisChouetRan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通过饲养,成功获得卵、幼虫、蛹等虫态。结果表明,秦岭蝎蛉在米仓山1年发生2代,以预蛹在土室里越冬,5月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末~6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8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在室内可存活35~60 d。羽化近1周后开始交尾,交尾4~8 d后开始产卵,单雌产卵量35~180粒,卵期5~9 d;幼虫型,共4龄,历期38~50d;蛹为强颚离蛹,蛹期8~18 d。记述了主要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32.
刘宁  刘玉升  付卫东  张国良 《昆虫知识》2012,49(5):1287-1292
本研究以昆虫微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探究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Tjeder)的肠道菌群构成,为中华通草蛉的营养生理研究及人工繁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采用无菌解剖及纯培养分离检测技术,从雌、雄成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获得10个细菌菌株,对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形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上述10个菌株分别属于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地杆菌属(Terrabacter)、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色杆菌属(Chromobacterium)、热黄杆菌(Flavobacterium thoupophilum)、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棍状杆菌属(Clavibacter)、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预研菌属(Yokenella);越冬期雌、雄成虫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雌、雄成虫不同的营养和生理需求有关,两者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普通齿蛉幼虫的游泳行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广翅目昆虫幼虫在水中的游泳能力, 以丰富其水生习性的行为学资料, 选取中国特有种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幼虫为研究对象, 通过室内试验对其游泳的姿势、 刺激因素、 不同龄期游泳能力及在外界刺激下的游泳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 普通齿蛉幼虫有垂直、 平行、 仰面和侧面等4种游泳姿势, 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9.08%, 5.49%, 4.40%和0.61%。游泳时身体呈不同程度的“S”形, 利用头部和尾部方向的改变实现虫体的上升、 下沉和游泳姿势的改变。普通齿蛉幼虫利用身体的摆动游泳, 游泳时3对足以固定的姿势靠紧身体。不同龄期的幼虫游泳能力差异很大, 6龄幼虫的游泳能力远强于2龄和末龄幼虫。在游泳时, 普通齿蛉幼虫还具有比较复杂和独特的防御行为, 如其腹部末端会喷射出化学物质。据此认为, 普通齿蛉拥有较强的游泳能力, 有助于其逃生和防御。  相似文献   
34.
冯宏祖  姚永生  王兰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55-2560
以棉蚜及其天敌十一星瓢虫、叶色草蛉为对象,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了3种昆虫对不同味源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健康棉株叶片对棉蚜的吸引作用与虫害棉叶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棉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十一星瓢虫和叶色草蛉对虫害棉叶的选择性是健康棉叶的2.7和2.2倍(P<0.001),对MeJA处理棉叶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健康叶片(P<0.001),其中0.02μmol.mL-1处理的棉叶对天敌的吸引力最强,单一的MeJA对十一星瓢虫和叶色草蛉也具有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35.
锈翅蚁蛉(脉翅目:蚁蛉科)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娟  李子忠 《四川动物》2012,31(2):181-184,338
锈翅蚁蛉为全变态类昆虫,在贵州省一年发生1代,11月下旬开始越冬,各龄幼虫均可越冬,次年3月苏醒.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13 d±0.56 d,幼虫期63.58 d±1.81d,蛹期26.35 d±1.14 d,成虫期20 d± 1.06 d.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详细描述了锈翅蚁蛉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幼虫的筑穴、捕食、蜕皮、化蛹、羽化以及成虫的捕食、交配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36.
描述原蝎蛉科化石1新种,优秀云状原蝎蛉Typhothauma excelsa sp.nov.。对新种与模式种做了比较。化石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炒米甸村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模式标本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37.
线蛉科是脉翅目中的一个灭绝科,仅发现于中国中侏罗统和蒙古晚侏罗统地层中.线蛉科昆虫脉序独特,为其分类地位的确定以及整个脉翅目翅脉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线蛉科昆虫前后翅上均具有条带状的斑纹,初步推测这种斑纹在其生存繁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可能是导致其灭绝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目前线蛉科已发表3属9种,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编制了线蛉科化石种检索表,对当时的古环境特征进行了简单推测,初步探讨了翅斑在其生存和灭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记述新直脉蝎蛉科1新属1新种Neorthophlebopsis qishuiheensis gen.et sp.nov.,并以其Sc很长,Rs与M分支同一水平,Rs1 2分支在Pt之前,M与CuA汇合,臀区3支粗壮横脉,呈一字斜形排列等特征与已知属相区别.新属种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昆虫群.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灰绿色泥页岩.铜川组的时代相当欧洲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39.
记述采自河南省王屋山的蝎蛉属Panorpa Linn.1新种:王屋山蝎蛉Panorpa wangwushana,sp.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和郑州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40.
叶上珠 《蛇志》2004,16(3):33-34
鼻衄,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笔者自2000年3月至2002年3月,用龙血蝎胶囊治疗鼻衄30例,随诊3个月以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