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测定了棉蚜及棉花嫩梢不同溶剂提取液对中华通草蛉捕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受害嫩梢及未受害嫩梢提取液对中华通草蛉幼虫捕食行为无明显影响;棉蚜虫体浆液、棉蚜水提液,均含有很强的利它素活性物质,而棉蚜无水乙醇提取液利它素活性物质含量甚微,中华通草蛉各龄幼虫对棉蚜水提液均表现有明显的滞留和调转行为.  相似文献   
112.
利用扫描电镜和超清显微系统观察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生孢子对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幼虫体表和伤口的侵染过程以及伤口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当普通齿蛉幼虫体表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孢子多散布于节间膜、背部褶皱、体表管状凸起和体表凹陷处及其刚毛窝附近,并在节间膜和背部褶皱、刚毛窝及体表管状凸起部位入侵。分生孢子可能直接经由芽管进入表皮,也可能形成附着胞后再入侵。正常试虫接菌后48 h反应迟钝,72~120 h后开始死亡,96~120 h后死亡率达到83.33%;带有伤口的试虫接菌后症状与正常试虫基本相同,但死亡数量的高峰提前约12 h。研究结果对降低普通齿蛉人工养殖过程中因球孢白僵菌侵染而造成的死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长翅目昆虫在地史纪录上可以追溯到早二叠纪,是全变态昆虫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截至目前,29篇关于中国长翅目昆虫化石分类的论著发表,共描述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11科28属51种,这些化石分布于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不同地层中.本文通过图表提供了我国已发现的长翅目化石名录并介绍了其分布和年代,回顾了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分类存在的问题,简要慨述了长翅目中一些科的起源与演化以及长翅目与其它全变态昆虫的关系.我国长翅目化石种类丰富,但在基础分类、系统演化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许多工作甚至最基础的分类工作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14.
蝎Na+通道毒素为低分子量肽类物质,由60~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4对二硫键.这类分子为电压门控Na+通道功能门控机制的高亲和性配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对Na+通道毒素的初级和高级结构、药理学特性及功能解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5.
王付彬  刘玉升 《昆虫知识》2011,48(1):147-151
针对小碎斑鱼蛉Neochauliodes sparsus(Liu et Yang)幼虫,进行了资源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小碎斑鱼蛉幼虫干物质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67.69%、56.02%、10.4%、1.59%、7.05%,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3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82.89%,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此外,还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分析了小碎斑鱼蛉幼虫资源成分的基础上,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6.
光周期对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滞育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爱菊 《生态学报》2008,28(8):3854-3859
在22℃条件下,研究大草蛉对光周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草蛉属短日照滞育型,在短光照条件下饲养获得的预蛹进入滞育状态,诱导预蛹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为10.5L-13.5D到11L-13D.2龄幼虫期是诱导预蛹滞育的敏感虫期,只有当2龄幼虫期处于短光照条件下时才能进入滞育状态.1龄和3龄幼虫期也在滞育诱导条件下进行滞育诱导,能够提高滞育率.光周期对大草蛉幼虫历期及预蛹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对幼虫历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对2龄幼虫期的影响比较明显.幼虫期的光周期条件影响预蛹的重量,滞育预蛹的重量显著高于非滞育预蛹.  相似文献   
117.
观察和描述了属模巨齿蛉(Acanthacorydalis asiatica)幼虫反吐液行为,并对其反吐液和肠内液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研究表明,属模巨齿蛉幼虫遇到刺激会产生防御行为,分别是蜷缩、进攻和摆动,在危急时还会从口部吐出黄褐色的恶臭液体刺激敌方从而逃脱。通过一龄幼虫和末龄幼虫消化道观察和模拟肠道运动,发现属模巨齿蛉幼虫反吐液的过程如下,前胃舒张产生的压力,使得贲门瓣打开,将中肠的液体回流到前肠的食道和嗉囊,再通过前胃和食道的收缩将液体回流至咽部,咽背扩肌和两侧的肌肉控制咽部扩张,将肠内液体从口部吐出刺激敌方,最后快速倒退逃避。利用LC-MS法对属模巨齿蛉幼虫口部反吐液和前中肠液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检测和对比,根据两个样品的峰面积积分值比,筛选口部反吐液和肠道液差异较大的正负离子各前25位代谢物质,发现这些代谢物中有12种为刺激性物质,16种为毒性物质以及3种具有特殊味道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有效地防御天敌。  相似文献   
118.
东亚钳蝎氯离子通道毒素(Buthus martensii Karshch chlorion channel toxin,BmK CT)是一类短链神经毒素,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有效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侵袭和增殖。然而,BmK CT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索BmK CT抑制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首先,通过蛋白质表达纯化获得带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标签的BmK CT蛋白和GST蛋白。利用圆二色谱检测两种蛋白质均具有α-螺旋二级结构,并且融合蛋白质GST-BmK CT热稳定性较好。通过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检测GST-BmK CT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和A172)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GST处理组相比,1μmol/L GST-BmK CT处理组对U251细胞的抑制率更明显(U251细胞19±1.1 vs. 2.25±0.95,P<0.001, 48 h; A172细胞12±1.4 vs. 2.25±1.25,P<0.001, 48 h)。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鉴定出细胞内的63种代谢物,通过通路分析和聚类分析证实,GST-BmK CT处理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根据峰面积统计数据显示,GST-BmK CT处理降低胞内丙酮酸的含量。GST-BmK CT处理组相比GST组,明显下调胞外培养基的乳酸分泌(16.33±3.78 vs. 35.6±2.31,P<0.001, 48 h),葡萄糖消耗(2.04±0.09 vs. 2.64±0.04,P<0.05, 48 h)和胞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633.79±0.001 vs. 5392.71±266.67,P<0.05, 48 h)。结果表明,GST-BmK CT通过下调胶质瘤细胞有氧糖酵解水平降低ATP的生成。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GST-BmK CT降低U251细胞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 PKM2)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进一步发现GST-BmK CT通过下调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降低PKM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BmK CT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降低PKM2介导的有氧糖酵解从而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19.
陈庆霄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16,(10):1133-1142
【目的】长翅目(Mecoptera)是全变态类昆虫中唯一在幼虫期具有复眼而无侧单眼的类群,是研究昆虫复眼与侧单眼之间演化关系的理想材料。本研究旨在阐明长翅目幼虫复眼的结构特征,为探讨长翅目幼虫复眼与其他全变态类幼虫侧单眼之间的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蝎蛉科(Panorpidae)大双角蝎蛉Dicerapanorpa magna(Chou)幼虫复眼的超微结构,并依据其结构特征对长翅目幼虫复眼在全变态类幼虫侧单眼演化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结果表明,大双角蝎蛉幼虫复眼属于并列像眼,由50多个小眼组成。小眼由1个角膜、1个晶体、8个视网膜细胞、2个初级色素细胞和数个次级色素细胞等组成。视网膜细胞分为4个远端细胞和4个近端细胞。远端视网膜细胞的视小杆向上延伸包裹着晶体的基部,使视杆末端呈漏斗状。【结论】分层的视网膜细胞和漏斗状的视杆很可能是长翅目幼虫复眼的共有祖征。这两个特征不存在于长翅目成虫复眼中,但存在于许多渐变态类昆虫中。由此推测,长翅目幼虫复眼可能与渐变态类昆虫的复眼存在同源关系。我们认为,长翅目幼虫独有的复眼很可能是全变态类昆虫的祖征,其他全变态类幼虫的侧单眼可能是由复眼演化来的。  相似文献   
120.
首次报道了瘤螳蛉属Tuberonotha在中国的分布,对原"华安螳蛉Entanoneur asinica Yang,1999"进行了修订和重新描述,建立新组合华瘤螳蛉Tuberonoth asini cacomb.nov.;报道了中国螳蛉另一属——澳蜂螳蛉属Austroclimaciella的中国3新纪录种:吕宋澳蜂螳蛉A.luzonica(Weele)、小褐澳蜂螳蛉A.subfusca(Nakahara)和韦氏澳蜂螳蛉A.weelei Handschin,并对拉氏澳蜂螳蛉A.lacolombierei(Navás)进行了重新描述。编写了中国澳蜂螳蛉属检索表,首次对该两属的外生殖器进行了解剖描述和绘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CAU)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IO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