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洗胃后配合间歇胃肠减压治疗新生儿顽固性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124例顽固性呕吐的新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病因治疗、体位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温盐水洗胃治疗,治疗组给予洗胃后配合间歇胃肠减压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体重和胃肠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顽固性呕吐症状的缓解时间、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体重减轻程度较轻(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坏死性肠炎、新生儿窒息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洗胃后配合间歇胃肠减压可提高临床疗效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简单安全,可作为新生儿顽固性呕吐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股骨头髓芯减压与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就诊于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经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ANFH的患者90例。A组采用单纯髓芯减压共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2~62岁(中位年龄41.5岁)。B组采用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用rhG-CSF皮下注射4 d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5天分离外周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髓芯减压基础上沿减压隧道注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10~15 ml)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1~62岁(中位年龄39岁)。按世界骨髓循环研究学会(ARCO)国际骨坏死标准:A组:Ⅰ期7髋,Ⅱ期26髋,Ⅲ期17髋;B组:Ⅰ期10髋,Ⅱ期50髋,Ⅲ期29髋。术后及随访期间进行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X线片、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评估。两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用成组t检验。结果 A组34例,B组49例随访13~89个月,平均38.5个月。术后3、6、12个月与术前的Harris评分比较有明显提高,VAS评分有明显的下降;术前、术后3个月两时间点的A、B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2、0.628,P=0.781、0.516);术后6、12个月的B组评分优于A组(t=2.991、7.753,P=0.009、0.001)。术后12个月A、B两组T1相低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的比例分别为(17.24±3.71)﹪和(12.11±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0,P=0.001)。结论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中期ANFH,可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恢复关节功能,加速病灶区骨组织修复,有效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  相似文献   
73.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预示着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和极高的死亡率,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可采取高渗性脱水,亚低温疗法,巴比妥昏迷治疗及外科手术干预等治疗措施控制颅内压。由于亚低温治疗会增加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巴比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现均已少用。近来研究发现,监测颅内压、脑灌注压、脑组织氧分压并指导临床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与改善预后。也有研究发现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顽固性颅内高压与神经功能预后较差有关。目前关于颅内高压治疗的最佳方案仍存在争议,未来还需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规范化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防继发性颅脑损伤,降低颅内压。本文就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早期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对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DT行气管切开的87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7d Early tracheotomy,ET)共42例,晚期气管切开组(7 d Late tracheotomy,LT)共45例,其中ET组男性23例,平均年龄41.36±14.12岁,LT组男性26例,平均年龄46.38±13.87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组显著缩短了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在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ET不影响患者预后及VAP发生率,但可缩短患者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故对于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采取早期PDT。  相似文献   
75.
贺安勇  谢俊琴  甘燕青  谢丹  杨卫 《生物磁学》2011,(17):3329-3333
目的:探讨湖南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ICU208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结果:共分离出420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293株,占69.7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8株居首位;革兰阳性菌105株,占25.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株为最多;真菌占22株,占5.23%。分离出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菌8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4株。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湖南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208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结果:共分离出420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293株,占69.7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8株居首位;革兰阳性菌105株,占25.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株为最多;真菌占22株,占5.23%。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8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4株。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等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技术优势。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有两组病例,其中LCBDE+LC组36例,本组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例,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治愈。ERCP+EST+LC组54例,本组术后并发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3例,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结论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多镜联合发挥出其独特技术优势,避免了因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而造成较大创伤的不合理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8.
蓝玲 《蛇志》2005,17(1):58-58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病,易致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与学习。1999~2002年,对19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人行腰椎管后路减压术,在彻底减压的基础上,强调脊柱的稳定性,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我院19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效果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96例,分析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9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8.96%(47/96);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0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69株(66.35%)、革兰阳性菌20株(19.23%)和真菌15株(14.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卧床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人工气道、吸痰次数及雾化吸入次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体重、脑卒中类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均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为:气管切开时间的临界点(阈值C)是4.3天,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将分别为0.851和0.918。结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能够导致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并且气管切开时间超过4.3天,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配合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7例,采用随机单盲取法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张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血舒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NSE水平变化,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BI)测定,并评定和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血清hs-CRP、NSE水平ADL、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B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hs-CRP、NSE水平ADL、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血舒口服液配合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NSE、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