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6篇
  免费   782篇
  国内免费   5088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513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396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497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679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658篇
  2007年   586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分析了利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原理与优势,概述了这一技术在生物体成分的定量分析、生物生理与病理信息的获取以及分类鉴定等领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前景.  相似文献   
962.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安徽地区的花生根瘤菌和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凤阳和山东青岛地区花生根瘤菌的遗传距离比快生型和慢生型根瘤菌之间的遗传距离更远;安徽地区花生根瘤菌具有复杂的遗传基础,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来自宿州、合肥、贵池三地区的花生根瘤菌归为慢生型根瘤菌;而来自巢湖、宿州、淮北、芜湖地区的花生根瘤菌与快生型苜蓿根瘤菌的遗传地位更为接近,为快生型根瘤菌。  相似文献   
963.
因为与世隔绝,岛屿生态和文化都十分脆弱,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经受着比其它地方更加强烈的冲击,其命运的抉择也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64.
巢湖藻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良璞 《生物学杂志》2007,24(6):53-54,72
通过对2001~2005年的巢湖藻类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出藻类的种类数为131种,基本构群种类有26种,其中铜绿微囊为绝对的优势种群,藻类多样性指数中值为2.51±0.90,5年间其多样性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方差分析表明2001年与其他年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近三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65.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景,其产生的海量数据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提取其中所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的复杂计算工具和方法方面近年来有很多尝试。本文对近5年来基因芯片表达数据的分类分析方法进行综述,既分类比较了以聚类分析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也吸收了当前应用数据挖掘、信息融合等系统生物学思路的研究技术,并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66.
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标记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的真菌分类主要根据真菌菌株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与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真菌分类鉴定研究的手段。真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在进化上比编码区快,种内的不同菌株之间高度保守,但在种间变化极大,故可为真菌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遗传信息。简要综述了ITS序列分析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现状、相关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967.
森林冠层昆虫多样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庆繁 《昆虫知识》2007,44(6):815-820
森林冠层是森林昆虫栖息、取食、避敌的重要生境,其中生活着十分丰富的昆虫物种。但由于乔木树体高大,冠层难于接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冠层昆虫多样性的研究。冠层昆虫类群结构的划分和冠层昆虫取样技术也是冠层昆虫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础。文章综述当前冠层接近和冠层昆虫抽样技术的最新进展,并评述冠层昆虫类群结构划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8.
王康  杨永 《植物分类学报》2007,45(6):862-869
白豆杉属Pseudotaxus现包括2种,即白豆杉P.chienii(Cheng)Cheng和李氏白豆杉P.lianaJ.Silba,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叶片宽度不同。本文对来自浙江、江西、湖南和广西等地的白豆杉属植物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尽管t检验分析表明来自浙江的标本与来自江西、湖南和广西的标本在叶片宽度平均数上的确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散点图分析却显示叶片宽度变异是连续的,这与J.Silba的观察不同,因此,将P.lianaJ.Silba作为P.chienii(Cheng)Cheng的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969.
基于叶绿体微卫星研究鄂报春谱系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报春Primula obconica作为一种广泛栽培的园艺植物,其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还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叶绿体微卫星分析了17个鄂报春野生居群(共278个个体),共发现4个多态性位点(16个等位基因),得到14个单倍型。结果表明鄂报春具有很高的总基因多样性(HT=0.971)和极低的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0.028);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9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这些结果说明早期的生境片断化及有限的种子传播能力是造成当前遗传结构的重要原因。Nst值显著大于Gst值,表明关系相近的单倍型会出现在相同的地区内,同时最小生成树(MST)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在最小生成树的两个组中推断出一些古老单倍型,并推测在冰期时湖北和我国的西南地区可能是该物种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970.
典型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段学花  王兆印  程东升 《生态学报》2007,27(4):1664-1672
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长江、黄河、东江和拒马河等河流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河床底质组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河床底质组成中的底栖动物结构差别很大,不同地理位置而相同底质条件和水力条件的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似,说明河床底质是影响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受地理位置和大气候的影响不大;利用多项生物指标分析了不同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卵石河床且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河流底栖动物物种组成最丰富,大河中沙质河床不稳定,未采集到底栖动物;不同底质类型河床中的优势种群亦不同。并分析了采样所得底栖动物物种数与采样面积之间的关系,符合前者随后者呈幂指数增加的规律,当实测采样面积为1~2m^2时物种数变化不大,建议一般情况下最小采样面积应为1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