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4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73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艳荷  方继朝 《昆虫学报》2008,51(8):817-823
研究SpltMNPV不同分离株及SpltMNPV分离株与SpliNPV间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SpltMNPV分离株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已发表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中国株(Zh)基因组全序列(AF527603)和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iNPV)Not I-D片段序列(AF527603)设计引物,PCR方法扩增得到SpltMNPV日本福冈株(Fu)、埃及株(Eg)和小笠原株(Og)的ORF39~ORF42和ORF119~ORF124编码区全序列。SpltMNPV不同分离株及SpltMNPV分离株与SpliNPV间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比较, Zh株和Og株,Eg株、Fu株和SpliNPV的相似性高,而Zh株和Eg株、Fu株或SpliNPV,Og株和Eg株、Fu株或SpliNPV的相似性都比较低。亦即SpltMNPV 3种基因型,B型和C型的同源性高,A型与B型或C型的同源性比较低,但A型与SpliNPV的同源性高;同一基因型内不同分离株(Eg株和Fu株)的同源性高。ETG分子进化分析表明Eg株、Fu株和SpliNPV处于一个分支,而Eg株、Fu株和SpliNPV与Zh株和Og株则处于不同的分支。因此推断Eg株和Fu株为SpliNPV的分离株,而Og株为SpltMNPV的分离株。  相似文献   
992.
一组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堆肥中筛选得到两株分解纤维素的菌株,一株为高温单孢菌Q-0,另一株为芽孢杆菌Q-3,对Q-0、Q-3及这两株菌组成的混合菌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菌分解棉花和滤纸纤维素的分解率均比单一菌株高,其分解率分别为69%和62%。混合菌产酶最适温度为50℃,pH7.5。在以棉花纤维为惟一碳源时,混合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可达101个酶活单位,比菌Q-0高近40个酶活单位。Q-0、Q-3和混合菌利用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  相似文献   
99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2002年11月在中国广东爆发后,已迅速蔓延成为全球性传染疾患。为了了解SARS冠状病毒的特征,对先前SARS冠状病毒PCR检测呈阳性的来自广东的3份尸检肺组织标本、2份尸检脾组织标本:来自北京的2份咽拭子标本和1份血清标本,利用10种不同的细胞系分离病毒。结果显示,上述标本在感染细胞后,分别可在293、Vero—E6、Vero、RD和HeLa细胞系中产生细胞病变(CPE)。不同标本在上述细胞系中致CPE的能力不同,但CPE出现的时间和病变形态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以恢复期SARS病人血清为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感染后细胞培养的检测,冠状病毒RT-_PCR对感染后细胞RNA的检测,初步证明分离的病毒为冠状病毒。结果再次证明冠状病毒为SARS的病原,它具有较广泛的器官分布和细胞感染能力。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的分离,高度提示在SARS发病过程中存在有病毒血症。  相似文献   
994.
反胶团萃取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有发展前途的生物产品分离技术。本文着重对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各种影响因素(W0、pH、T等),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论研究以及目前的开发应用状况等多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5.
从湖南石门采集表现重花叶症状的马铃薯叶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线状病毒HN021。经双链RNA(ds—RNA)抽提、寄主反应测定、病毒粒子和内含体的形状观察,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以ds—RNA作为模板,用相应引物对HN021分离物的ORF4-UTR-ORF5片段进行RT—PCRP得到1kb左右的双链cDNA片段。对该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测序所得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11株不同分离物的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HN021与分离自南美洲的三株分离物(COAT,KPA和HB)的同源性为78.4%—79.4%,与其它8株(分离自亚洲、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6.4%—97.8%。从氨基酸水平比较,HN021与COAT,KPA和HB三者CP和8kDa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6.5%—89.0%和74.3%—75.7%,相应地与其它8株分离物的同源性分别为97.1%—98.7%和97.1%—100%。序列分析的结果证实了HN021分离物为马铃薯X病毒,同时表明PVX明显存在两个组(组Ⅰ和组Ⅱ),HN021和其它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分离物的组Ⅱ,3个南美洲分离物属于组Ⅰ。  相似文献   
996.
概述了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分离纯化,主要特性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7.
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的种间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雨林1个0.5 hm2永久样地所有DBH≥1 cm树木的分布图,进而借助最近邻体分析扩展模块判定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并得到每个基株最近邻体种对的距离。采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的截表法,研究了这个多物种群落的种间分离。结果表明,随机毗邻种对占优势,正分离种对次之,负分离种对最少。多数灌木和一些小乔木(平均胸径<15 cm)彼此呈正分离,少数负分离;灌木和乔木间的分离关系复杂;大乔木种类(平均胸径≥65 cm)间不存在负分离。种间分离存在种间差异。种间分离与分布格局明显相关,聚集分布的物种与其它物种正分离比例远比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大;相反,聚集分布物种与其它物种负分离比例要比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小。聚集 聚集分布的种对最可能出现正分离;聚集 均匀分布的种对以及随机 随机分布的种对则最可能出现负分离。但是,无论物种的分布格局或种对相对分布格局如何,随机毗邻的种对都占优势。与种间联结不同,种间分离反映的是小尺度的物种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阐述了种间分离的可能原因及其生态学涵义。  相似文献   
998.
尿素改善SDS-PAGE分离小分子肽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曹佐武 《生物技术》2003,13(5):23-24
目的:探讨尿素对Tricine—SDS—PAGE系统分离小分子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SDS-PAGE和Tricine-SDS-PAGE分离小分子肽,比较不同组成的分离胶的分离效果。结果:调整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分子组成,使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交联度为5.05%,能够改善小分子肽的分离效果。加入36%的尿素比加入甘油可以更有效分离1kD的小肽。但尿素胶聚合太快影响分离效果。结论:尿素改善SDS—PAGE分离小分子肽的效果,制作尿素胶时,宜采用低浓度的AP和TEMED使凝胶慢速聚合。  相似文献   
999.
鲫鱼血清凝集素的生物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善锋 《生物技术》2003,13(3):25-27
采用硫酸铵盐析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鲫鱼血清中分离出一种天然凝集素,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凝集素能够识别和凝集多种细菌,红细胞和酵母,不被透析,耐热,耐碱,抗DNase,RNase,SDS,对胰蛋白酶,糖苷酶和β-巯基乙醇敏感等特性,是一种分子量为67kD,等电点为6.2的糖蛋白分子,其活性能被乳糖、半乳糖,甘露糖和重金属离子所抑制,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  相似文献   
1000.
基因捕捉及其在植物基因分离和功能基因组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捕捉是一种报告基因的随机整合技术。基因捕捉系统已成为分离基因、鉴定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基因捕捉(gene traps)包括增强子捕捉(enhancer trap)、启动子捕捉(promoter trap)和基因捕捉(gene trap),通称为基因捕捉(gcne traps)。在增强子捕捉中,报告基因与一个基本启动子融合,这个启动子不能使报告基因表达,但可被临近的增强子激活。在启动子捕捉和基因捕捉中,报告基因的启动子被去除,融合基因只有以正确的方向插入到转录单元内才能表达。对基因捕捉系统的结构特征、构建方法、应用范围、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等作了系统论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