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4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73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目的 在大连新港原油污染海域分离纯化出可降解原油的“土著”微生物,评价其原油降解能力,并研究提高降解效率的方法.方法 取海水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出“土著”原油降解微生物,以16S rDNA测序法鉴定微生物种类,并采用MEGA 5.0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选用最大相似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在实验室纯培养的条件下以气相色谱法对微生物的原油降解能力进行分析,选出优势菌种,再将优势菌种混配分析最佳原油降解条件.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的“土著”原油降解微生物分属枯草芽孢杆菌属、动性球菌属、嗜冷菌属等多个菌属,“土著”原油降解微生物资源丰富,优势菌种的混配有助于加快和提高原油降解效率,是有效且对生态环境友好的生物处理法.  相似文献   
172.
目的从肉仔鸡肠道中筛选出耐酸、耐胆盐和耐消化酶的优良双歧杆菌,研究其生长特性,并优化其发酵参数,为转化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无菌采样并分离得到多株双歧杆菌,对分离获得的双歧杆菌进行形态学、生化特性研究,然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90株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抑制作用,采用改良MRS培养基,模拟鸡胃肠道逆环境,对其耐消化道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优良双歧杆菌,再进行生长特性研究及发酵参数优化。结果从肉仔鸡肠道分离出90株双歧杆菌,初步挑选出23株作为候选菌株,抑菌试验测得双歧杆菌B1、B2和B3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然后经过耐受消化道逆环境试验,发现B2菌株的耐受能力最好,初步鉴定双歧杆菌B2为小鸡双歧杆菌,并将其定名为Bifidobacterium pullorum B2,对其生长特性的研究发现经18 h发酵细菌总数可以从8.3×105CFU/mL升高到1.3×109CFU/mL,运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中试试验,发酵后的活菌数可达1.41×1010CFU/mL。结论本实验从肉仔鸡肠道中分离筛选并初步鉴定了Bifidobacterium pullorum B2,优化了制备Bifidobacterium pullorum B2发酵液的发酵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3.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体系。方法以雄性长爪沙鼠为供体,采用组织消化法和Seglen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以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得率和活率,过碘酸-希夫氏反应(PAS)鉴定肝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并使用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培养基维持培养。结果组织消化法和Seglen两步灌流法平均每只长爪沙鼠可分别获得肝细胞(1.33±0.34)×107个、(3.97±1.15)×107个,细胞活率分别为(29.4±6.05)%、(80.3±4.56)%,这两种方法在细胞得率及活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肝细胞内因有大量的糖原颗粒,经PAS染色后被染成红色。结果表明肝细胞在贴壁后72 h内,肝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采用胶原酶经肝门静脉灌流分离肝细胞是一种高效获得肝细胞的方法。各种细胞因子有利于维持肝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分化,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将为肝脏相关疾病研究和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对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水产品分离株OmpU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建立该菌的检测方法和研制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从市售水产品中分离细菌,采用表型和分子鉴定方法确定其种属,并测定其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根据弧菌属OmpU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引物扩增河流弧菌OmpU基因,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筛选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从水产品中分离的2个菌株(Vf1和Vt2)经鉴定确认为河流弧菌,它们均具有致病性,对15种测试抗菌药物敏感.2株河流弧菌OmpU基因全长分别为1 044和1 005 bp,含有1个开放性阅读框,分别编码由348和335个氨基酸组成的OmpU蛋白,该蛋白N端前2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2株河流弧菌OmpU基因的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6%和81.2%.OmpU蛋白序列在6种弧菌种内和种间的相似性分别为81.4% ~ 99.2%和71.2% ~78.1%.表位预测结果显示河流弧菌OmpU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主要集中在第24 ~ 28、45~ 53、113~116、153~156、215~ 221和242~254位氨基酸区域,6种弧菌具有1个共同的抗原表位基序KDG-A-D-S.结论 OmpU蛋白是弧菌属中较为保守的一类功能蛋白,共同的抗原表位基序有望成为检测多种弧菌的靶标和研制多表位疫苗的靶位.  相似文献   
175.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田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拮抗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菌QT-0304菌株,最大拮抗带宽达到20 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比对及进化树构树分析,鉴定QT-0304菌株为鼠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rinus)。抗菌谱实验结果表明:QT-0304菌株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杨树溃疡病病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拮抗带宽分别达到34.5 mm和23.0 mm。  相似文献   
176.
采用CPE和MTT方法对分离自红树林土壤样品的211株放线菌进行抗H1N1病毒活性筛选,获得28株活性菌株,其中菌株HA10211发酵液稀释20倍时对H1N1病毒的抑制率达到92.2%。菌株HA102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06182M-1T具有最高同源性(99.3%),在发育树上聚为同一个分支,二者DNA-DNA杂交率为83.2%。依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系统发育分析和DNA-DNA杂交结果,鉴定菌株HA10211为嘉义白蚁菌(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相似文献   
177.
目的:观察C57小鼠ASC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C57小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0.25%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ASCs,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培养,细胞融合达80%时消化传代.观察其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2代细胞行成骨及成脂诱导培养,3周后分别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从C57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的ASCs呈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证明ASCs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1、CD34、CD45阴性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细胞为ASCs,具有确切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8.
以本实验室提供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或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共检出营养缺陷型12株,并进行鉴定,从中筛选出赖氨酸的高产菌株,且对其进行发酵产酸试验。本文研究旨在选育赖氨酸的高产菌株,并研究适宜的发酵工艺,以提高产酸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探讨小鼠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优化操作,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0.25%胰蛋白酶对小鼠心室肌细胞进行分离,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Brdu)处理分离到的心室肌细胞,差速离心后静止沉淀。使用观察仪器观察,实施鉴定处理。结果:心肌细胞明显同步搏动频率为50~160次,肌丝发达,鉴定结果显示为阳性。结论:在小鼠细胞分离培养的过程中使用胰蛋白酶能够加速分离效果,缩短培养周期。  相似文献   
180.
选取菌株上清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性的大小为筛选指标,从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和中北大学柏林园的土壤中分离出24种菌株(絮凝剂产生菌),基于絮凝特性进行进一步筛选及比较,最终获得3种絮凝活性较高,絮凝性稳定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