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0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73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背景】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之一,也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近年来,粪肠球菌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目的】探明引起某养鸡场雏鸡发病死亡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有效治疗药物。【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开展病原菌分离、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耐药分析和对患病鸡群的药物治疗。【结果】患病鸡有昏睡、瘫痪或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肝、脾肿大,肝脏发黄、少量出血点、质脆易碎,肠道粘膜增厚、出血,脑轻微水肿;从肝脏组织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纯化培养后命名为CJ517;依据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粪肠球菌;致病性试验显示CJ517菌株能致死小鼠,致死率为66.67%;该菌对头孢噻肟、磷霉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耐药;经用敏感药物和提高免疫力结合治疗后,鸡群病情得到控制。【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动物粪肠球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实验室进化是遗传育种、提高微生物性能的重要方式。近几十年来,实验室进化的方法快速发展,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常见的菌株进化策略以及针对特定蛋白的进化存在突变过程不连续,需要多轮操作、工作量大等缺点。微生物突变和筛选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体内连续进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实验室进化的效率。体内连续进化技术实现了体内突变,完美地把突变与筛选相结合,以最少的人工干预进化出特定表型。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在微生物底盘中开发的基因组范围的体内连续进化技术,以及独立于基因组的针对特定蛋白的体内连续进化技术,主要对这些技术实现体内连续突变的原理及其相关应用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体内连续进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3.
为了寻找丽江乌头中结构新颖的化合物,丰富丽江乌头的化学成分多样性,本文对丽江乌头(Aconitum forrestii Stapf)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命名为8-O-methyl-14-O-anisoylchasmanine(1)。其余13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14-acetoxy-8-O-methylsachaconitine(2)、14-acetyltalatizamine(3)、talatisamine(4)、chasmanine(5)、ezochasmanine(6)、crassicautine(7)、geniculatine C(8)、cammaconine(9)、vilmoraconitine(10)、aconitramine A(11)、vilmorrianine G(12)、hemsleyaconitine G(13)和heterophylloidine(14)。测试了所有化合物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10、11和12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4.
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V)是能引起牛、绵羊、山羊流产、早产、新生胎儿畸形的虫媒性RNA病毒。为了解家畜虫媒病毒在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的分布和流行情况,本研究对中缅边境西盟县的52份牛抗凝血和140份血清(牛70份、羊70份)中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AKV等虫媒病毒进行检测与分离,通过ELISA及qRT-PCR方法检测病毒,通过核酸阳性抗凝血接种BHK细胞传代以分离病毒,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毒株S基因721bp片段及M基因816bp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及中和试验以鉴定病毒,最终从38号牛的抗凝血中分离到一株AKV,TCID50为10-3.5/0.1mL,经比对,分离株S片段与日本KS-2/Mo/06毒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7.66%,M片段与中国DHL10M110毒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6.56%。本研究首次报告了从云南边境地区牛群中分离到AKV,证实了西南边境存在AKV的流行,为AKV在我国的流行病学和边境地区疫病风险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及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5.
草酸青霉是纤维素酶高产真菌,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真菌之一.借助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对工业真菌进行分子改造,可以有效提高菌株在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对工业菌株进行基因改造需要大量的筛选标记,目前草酸青霉中可用的筛选标记较少,因此需要构建一个草酸青霉可重复利用筛选标记转化系统.本研究构建以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基因(pyrG)作为选择标记,以草酸青霉pyrG缺失菌株为宿主菌构建转化系统.首先,构建了含有草酸青霉pyrG表达框及其终止子TT1重复序列的可重复利用pyrG筛选标记.然后,以pyrG筛选标记作为选择标记,以草酸青霉pyrG缺失菌株Δku70ΔpyrG(pyrG∷kan)为受体菌株,敲除Δku70ΔpyrG(pyrG∷kan)菌株中的kan基因,获得菌株Δku70Δkan(kan∷R-pyrG).最后,利用筛选标记中的pyrG终止子重复序列发生自我剪切,利用氟乳清酸(5-FOA)的筛选,获得pyrG缺失,kan抗性基因缺失菌株Δku70ΔR-pyrG.本研究成功建立以pyrG为筛选标记,草酸青霉pyrG缺失菌株为受体菌的可重复利用筛选系统.  相似文献   
146.
摘要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及对宫腔形态恢复和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宫腔镜下电切术,40例)和B组(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4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变化,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月经改善率和宫腔再粘连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总有效率、内膜创面上皮化愈合满意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月经改善率高于A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IUA相比,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IUA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宫腔形态恢复和月经改善情况更好,机体炎性反应更轻微,同时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更低,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47.
为明确大圆头蛹虫草组织分离最佳分离时期,以大圆头蛹虫草优良母种为母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制备子代母种,以优良母种为对照,通过对不同组织分离期(35、40、45、50 d)子代母种平板培养、液体培养及栽培实验,考察不同组织分离期对子代母种培养性状及子实体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分离期大圆头蛹虫草子代母种培养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子实体形成能力与子代母种培养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以组织分离期为40 d的子代母种性能表现最优,优良菌种筛选率最高(48%),45 d次之(44%),50 d最低(32%)。 明确大圆头蛹虫草优良菌种选育组织分离最佳时期为40 d,试验结果为大圆头蛹虫草优质菌种选育、复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沿长江中下游(宜昌-铜陵段)13座城市共37个位点,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岸带的湿生植物进行调查,从物种和系统发育2个维度研究群落的构建机制,并结合环境和空间因子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丰水期湿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高于枯水期,且丰水期α多样性主要与水分条件呈正相关,而枯水期则主要与温度和土壤总氮含量有关。(2)丰水期的系统发育结构指数呈聚集趋势,暗示生境过滤起着主导作用,而枯水期的NRI(net relatedness index)和NTI(nearest taxon index)呈不同趋势,暗示存在近期的群落分化。(3)群落的α多样性在物种层面和系统发育层面存在显著关联性,其多样性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互为表征。(4)长江中下游沿岸湿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丰水期的群落构建是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以环境筛选作用占主导,而枯水期的群落构建仅在物种层面受一定程度环境筛选作用的影响。(5)大生境的温度变化、微生境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岸带湿生植物群落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49.
龙血树(Dracaena Vandelli ex Linnaeus)是一种热带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傣族贝叶经记载龙血树叶具有和血竭相似的医疗功效,且市场反馈显示对糖尿病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降血糖机制尚未揭示。将柬埔寨龙血树叶在L6大鼠成肌细胞降糖活性模型指导下,经热水浸提、醇沉制备粗多糖,再经Sevag法除蛋白、A-722MP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后,上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cryl S-100HR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单一活性组分LZS,利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波谱以及HPAEC-PAD色谱法对LZS的结构进行鉴定。活性组分LZS为7种单糖和柠檬酸组成的一种多糖衍生物,单糖组成为:果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木糖,摩尔比为54.3∶29.5∶6.9∶6.2∶2.1∶0.7∶0.4,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聚合而成,龙血树叶多糖结构新颖,具有明显的细胞活性。实验结果初步阐明了龙血树叶降糖活性的化学本质,为龙血树叶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0.
蛋白质剪接技术为在蛋白质水平上直接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和加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因而在蛋白质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大部分天然的蛋白质内含子在异源蛋白质中剪接活性非常低,极大限制了蛋白质内含子的开发和应用。为了开发一个可以同时对蛋白质内含子通用性和剪接活性进行筛选的系统,利用Bsa I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和切割不重合的特性,将Ter ThyX内含子(不含外显子序列)插入到卡那霉素抗性蛋白基因的多个位点。并且摒弃了以往需要结合天然外显子以实现剪接的方法,可以同时对蛋白质内含子的剪接活性和通用性进行筛选。Western blot结果和卡那霉素平板生长结果表明,通过卡那霉素筛选系统可以精确的将蛋白质内含子剪接反应与卡那霉素抗性结合起来,仅从卡那霉素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即可完成蛋白质内含子剪接活性阳性突变的筛选,是一个快速,稳定的定向进化筛选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