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1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61.
基于改进的相对生态风险模型,从风险源强度、受体暴露度以及风险效应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子流域为单元分析南京地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综合生态风险值总体分布较分散,高风险区位于江北八百河流域、老山北坡及南坡河系、石臼湖流域,风险源强和受体暴露度较高,风险效应值较低,潜在生态风险很高,应重点实施环境治理,强化土地生态环境建设;较高风险区位于一干河、二干河、句容河、秦淮中游、江宁河、向阳河、固城湖、境外常州太湖流域,风险源强和受体暴露度中等,应加强环境治理,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引导与集约利用;较低和低风险区包括境外沿江八卦洲、沿江靖安板块、沿江秦淮河、沿江汤水河、沿江滁河、横溪河、牛首河、前进河、马鞍山长江流域,风险源强和受体暴露度较低,风险效应值低,主要分布于沿江以及山地丘陵河流上游地区,沿江流域近年排污治理力度较大有效保证了低风险源强值,而山地丘陵河流上游植被覆盖度一般较高,人为影响相对较弱,应注重生态环境维护和土地集约利用;其他流域综合生态风险中等,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62.
洛阳市城区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Pb、Cu、Zn、Cd等4种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分析洛阳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状况。从洛阳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风景区等4类采样点,分10~15年生雪松松针(YS),10~15年生雪松地面落针(YD),20~30年生雪松松针(LS),20~30年生雪松落针(LD)等4种类型,采集雪松松针,测定其Pb、Cu、Zn、Cd等4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洛阳城区雪松松针Pb、Cu、Zn、Cd平均含量为1.606、3.385、18.151和0.198mg·kg-1;松针类型间Cu和Zn含量差异显著,Pb和Cd含量差异不显著;采样点Pb、Cu和Zn含量差异显著,工业区居民区风景区,Cd含量差异不显著;采样点间雪松松针Pb、Cu、Zn含量变化主要受工业生产污染大气排放量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其含量值客观地反映出各采样点大气重金属污染状况,雪松可作为城市环境大气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63.
以红壤区25年生茶园为对象,开展pH 4.5、pH 3.5、pH 2.5及自来水(对照)4种强度模拟酸雨处理原位试验,于处理第3年收集茶树体不同功能根系和不同年龄枝、叶,测定氮(N)、磷(P)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和酸雨响应敏感度.结果表明: 土壤pH值、硝态N和有效P随酸雨强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吸收根N含量随酸雨强度增加而提高,pH 2.5处理下吸收根N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32.9%;储藏根P含量随酸雨强度增强而显著降低;同时酸雨处理显著提高吸收根N/P.新叶和老叶N、P含量对不同强度酸雨处理响应不敏感,但酸雨处理增加了老叶N/P,且在pH 3.5处理下达到显著水平.酸雨处理对枝条的影响与其年龄有关,新枝N含量和N/P在低强度酸雨(pH 4.5)处理下显著增加,而老枝N含量和N/P对酸雨处理响应不敏感.吸收根、新叶和新枝N含量对酸雨响应敏感度分别高于储藏根、老叶和老枝,而储藏根和叶片P含量对酸雨响应敏感度高于其他器官.茶树器官N含量对酸雨处理较为敏感,适度酸雨可增加幼嫩器官N含量和N/P,改变茶树体N、P的循环和平衡.  相似文献   
64.
刘迪  陈海  梁小英  马胜  王嘉妮 《生态学报》2018,38(23):8584-859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区域农耕生态背景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了以农耕生态风险概率与自然—社会复合系统损失度耦合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分析了2009年、2015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并依托地形分布指数探究了生态风险与地形起伏度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米脂县土地利用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林地与荒地增加;米脂县2009年、2015年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1466、0.1607,农耕风险胁迫增大,风险高值区片状分布于米脂县中部,研究期间有向川道集聚的趋势;低风险优势分布于起伏度高值区,高风险则优势分布于起伏度低值区,研究期间风险向较高地形起伏度迁移明显,同时高风险区域在起伏度低值区上的分布也更加集聚。  相似文献   
65.
河北太行山区河谷土地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成  彭镇华  孟平  许中旗 《生态学报》2001,21(8):1329-1338
河谷是集自然的精华与众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带状地域,在山丘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丘区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洪水过后的灾后重建过程中,河谷土地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洪水干扰对河谷景观安全制约作用,是确定河谷土地利用策略和指导河岸植被带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调查了河北太行山地区的7条河流,在全面分析主流河谷土地利用格局及96.8洪灾格局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太行山地区河谷土地的空间分异规律。以洪水干扰为主导因素,提出由上至下在纵向上把河谷划分为5个区段,即上游侵蚀区,上中游侵蚀-堆积区,中游侵蚀堆积区,中下游堆积-侵蚀地区,下游堆积区;由河道向两侧山体在横向上把河谷土地划分为弹性利用带、脆性利用带和稳定利用带3条土地带,同时阐明了每种土地带的空间范围和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6.
旬河流域灌丛植被垂直分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的生趣分异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规律之一,根据旬河流域灌丛植被分的特点,首次提出该流域灌丛垂直带的划分:(1)亚高山凉温性常绿、落叶阔叶典型灌从带(2000-2600m);(2)中山温性落叶阔叶典型灌丛、杂木灌丛带  相似文献   
67.
潮棕壤免耕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潮棕壤免耕和常规耕作农田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免耕可显著提高表层(0~10 cm)土壤酶活性,其蔗糖酶活性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常规耕作,脲酶活性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显著高于常规耕作,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孕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常规耕作(P<0.05);在10~20cm土层,免耕土壤蔗糖酶活性在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与常规耕作差异显著,脲酶活性除孕穗期外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P<0.05);在20~30 cm土层,免耕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玉米各生育期均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土壤脲酶活性在苗期、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成熟期与常规耕作差异显著(P<0.0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免耕农田土壤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常规耕作农田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探明锡林河流域潜在不产氧光合细菌(anoxygenic photosynthetic bacteria,AnPB)的陆向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沿着陆向梯度依次采集水生湍流带、缓流带、滞流带、水偏湿生样带、湿偏旱生样带、旱生样带土壤样品。基于文献建立AnPB在科水平的数据库,运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筛选科水平潜在AnPB类群及其组成丰度的陆向分异,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及冗余分析等研究土壤理化因子对潜在AnPB陆向分异的影响。【结果】紫色硫细菌(外硫红螺菌科)和紫色非硫细菌(红杆菌科、红环菌科、醋酸杆菌科、丛毛单胞菌科、全噬菌科)主要分布在水生及水偏湿生生境,其相对丰度与湿度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紫色非硫细菌(红螺菌科、慢生根瘤菌科、生丝微菌科、红菌科)、芽单胞菌科、酸杆菌科、绿色非硫细菌(蔷薇菌科)等主要分布在湿偏旱生和旱生环境中,其相对丰度与盐度和全氮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树分析显示,盐度、湿度、全氮对潜在AnPB陆向分异的总解释度分别为62.39%、...  相似文献   
69.
海拔梯度上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祁连山北坡海拔2 700m(分布下限)、3 000m(中部)和3 300m(分布上限)的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长短两种不同步长的样条函数去趋势对1952~1980年和1981~2009年两个时段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青海云杉年轮中包含的不同频率生长趋势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差异,探讨海拔梯度上气候变化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海拔升高,限制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从降水转变为温度,不同时期的限制因子也发生变化。(2)在海拔2 700m处,上一年12月份平均温度与青海云杉生长的关系发生了分异,小步长的样条函数得到的年表中保留了较多降水信号;海拔3 000m处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上年9月份降水量、平均温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3 300m处青海云杉生长与当年夏季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后一时段相关关系不显著,与当年春季、夏季的平均温度相关关系不稳定,大步长的样条函数得到的年表中表现出温度与生长关系的分异,且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降水量制约趋势变得明显。研究表明,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与气候的关系在海拔梯度上存在差异,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水分的限制作用随着温度的逐年升高逐渐突出;采用不同步长的样条函数去趋势可以在年表中保留不同的气候信息,从而对分异现象分析结果产生影响,选择合理步长的样条函数进行去趋势才能得到合理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0.
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对揭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以长汀县河田镇为例,2017年随机设置34个马尾松林样本作为建模集,分别与同期Landsat影像的原始波段、植被指数及主成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构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上林木碳储量的最佳反演模型,基于伪不变特征原理的线性归一化法实现该模型在2003、2010年影像上的适用性校正转换,实现研究区2003、2010、2017年马尾松林地上林木碳储量的反演及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7年马尾松林地上林木碳储量最佳遥感反演模型是以绿色植被指数(GNDVI)为自变量构建的指数模型:C2017=0.006e14.357GNDVI2017,该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57,平均相对精度为82.19%;2003年、2010年马尾松林地上林木碳储量遥感估测模型为:C2003=0.006e(16.4086GNDVI2003+1.1428)C2010=0.006e(15.1677GNDVI2010+1.5821),两期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在0.85以上;2003、2010及2017年碳储量分别为8.24 t/hm2、11.34t/hm2、16.14 t/hm2,整体呈上升趋势;地上林木碳储量随海拔、坡度的升高而增加,向阳坡地上林木碳储量高于背阴坡;碳储量增长率随海拔、坡度的升高而降低,背阴坡碳储量增长率高于向阳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