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7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165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RO)B3LYP/6-31G(2d,2p)水平上对山奈酚及其与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通过热力学计算研究了不同位置的酚羟基发生抽氢反应的键离解能(BDE)、质子解离反应过程的质子解离能(DPE)受分子间氢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2O形成的分子间氢键会影响化合物结构,改变化合物B环与AC环的二面角,A5位酚羟基更容易发生抽氢反应和质子解离反应,此位点的BDE和DPE均明显降低,同时也降低C3位质子解离的DPE。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促使酚羟基的抽氢和质子解离反应,提高化合物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2.
研究2010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谱及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HEV71)的分子特征。采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门诊就诊的HFMD患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共921份,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利用三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人肠道病毒(HEV)]对阳性分离物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其它HEV的阳性分离物进行VP4和VP1编码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921份标本共分离出153株病毒,阳性率为16.61%,其中61株为HEV71,占39.87%,82株为CVA16,占53.59%,7株为其它HEV(分别为6株CVB4和1株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株),占6.53%,3株为腺病毒。重症病例中分离到9株病毒,其中6株为HEV71,3株为CVA16。选取从临床诊断分别为普通型病例、重型病例的HFMD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32株HEV71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HEV71其它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构建亲缘性进化树。32株内蒙古HEV71代表株与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H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与2008年的北京代表株同源性最高,与C4基因亚型代表株聚为一支,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但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略有差异,分别为96.4%~100%和98.14%~100%,与2007年的内蒙古代表株存在一定的差异,核苷酸同源性为96.95%~97.87%。亲缘进化关系树显示,这些HEV71处于不同的簇中,属于多个病毒传播链。2010年内蒙古HFMD的病原谱以CVA16和HEV71为主,重症病例中以HEV71居多。内蒙古流行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并且存在多个传播链,与2008年北京代表株亲缘关系比2007年内蒙古代表株亲缘关系近,说明内蒙古流行的HEV71不是独立进化的,而是与中国流行的HEV71在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163.
对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调控植物侧枝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与生长素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拟南芥[Arabidops~thaliana(Linn.)Heynh.]、豌豆(Pisum sativum Linn.)和水稻(Oryza sativa Linn.)等植物多枝突变体中SLs作为可转导信号参与侧枝发育的分子调控,从这些植物中已克隆获得参与SLs生物合成及信号应答途径的一些基因。作为一种植物激素,SLs在侧枝发育调控网络中与生长素相互作用;腋芽发育与其中生长素的输出密切相关,SLs通过调控芽中生长素的输出间接抑制腋芽发育和侧枝生长,而生长素则在SLs生物合成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4.
观赏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育种技术在跨越种间隔离障碍、加速育种进程和获得新奇特变异方面具有传统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将其用于观赏植物育种将会极大地提升产品品质并可增强产业竞争力。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观赏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国内观赏植物研究者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5.
特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测度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有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对其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测度和分析方法,在不同地理区域对特有现象的分布格局开展了大量研究.随着分子系统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及一些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引入,新的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的类型及其特点、应用现状与前景.这些测度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的时间或空间格局到时空格局统一的过程,具体涉及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进化特异性以及这3种测度方法整合空间分布加权的算法.其中,谱系多样性指数(phylogenetic diversity)、谱系特有性指数(phylogenetic endemism)以及空间加权的进化特异性指数(biogeographically weighted evolutionary distinctiveness)尤其值得关注.中国特有植物分布格局的研究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1)完善特有物种的分布格局研究;(2)加强物种的测序工作,完善谱系多样性格局的分析;(3)结合系统发育信息,揭示谱系多样性及进化历史的分布格局,进而深入开展物种p多样性和谱系p多样性的研究;(4)加强物种分布区变化的模拟,在时间维度上探讨特有现象的变化格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6.
目前,国内外对于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的生产研究正在由化学法逐渐向生物法转变。该文着重介绍了生物法生产1,3-PD的生产菌株和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关键酶的性质特点和基因克隆表达情况,对关键酶晶体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探讨了运用宏基因组技术和酶分子改造技术来获得新型高性能关键酶的方法,并展望了基因工程菌的应用前景,从而推动了对1,3-PD生产途径中关键酶的了解及1,3-PD的生产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7.
对2012 年全球上市新药的基本信息,包括通用名、商品名、结构式、CAS 号、研发公司、上市国家和主要适应证进行汇总,为新药研发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是生物领域常用的标记物. 本实验首先利用高碘酸法活化低分子肝素(LMWH),与EGFP连接得到LMWH EGFP.然后用Sephacryl S-200 HR对其进行初步分离,再用Sephadex G-10 HR进行脱盐纯化. 采用Sephacryl S 200 HR检测LMWH EGFP的纯度,为单一对称峰. 经检测,LMWH-EGF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碱性. 通过荧光分光检测器检测LMWH-EGFP的λEx为488 nm,λEm为509 nm. 通过抗凝实验发现LMWH EGFP仍具有抗凝活性. 本实验建立了LWMH荧光标记的方法,为多糖的荧光标记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8):I0003-I0004
日前,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MSurgery)与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合作,用DNA分子创建了一支细胞”机器人舰队”,这些纳米尺度的”分子机器人”可以对特定的人类细胞进行导向目标追踪并做上标记。以便进行药物治疗或者将其摧毁。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1):I0002-I0002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称,一种名为LIN28的蛋白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发癌症的关键”开关”。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新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