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60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哈密瓜根系与根际微生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哈密瓜的健康植株及得病植株的根系与根际的微生物种群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健株各类微生物齐全,芽孢杆菌占优势,形成一个种类和数量上的平衡,而病株中菌群失调,种类少,又以病原菌为优势种,成为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以‘卫士’(WS)和‘部野丁’(BYD)辣椒为砧木,‘新丰2号’(XF)辣椒为接穗嫁接,以‘新丰2号’自根嫁接辣椒(XF/XF)为对照(CK),研究嫁接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及土传病害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嫁接辣椒新丰/卫士(XF/WS)与新丰/部野丁(XF/BYD)根际土壤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多,放线菌比例较大;定植60 d时,嫁接辣椒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CK;定植90 d时,XF/WS根际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著高于CK;此外,嫁接辣椒根际土壤浸提液中的烃类化合物增多,XF/WS和XF/BYD根际土壤N、P、K含量显著低于CK,根际土壤电导率(EC)略高,XF/WS的pH显著高于CK,而XF/BYD与CK差异不显著.说明嫁接可优化辣椒根际土壤环境,增强其对土传病害的抗性,XF/WS和XF/BYD的产量分别比CK增加40.8%和28.7%.  相似文献   
63.
以我国北方大面积发生的入侵植物黄顶菊为研究对象,对黄顶菊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主要功能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通过rep-PCR聚类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其群落结构的变化,并利用16S rRNA序列比对,对主要优势菌群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相对于本地植物万寿菊和空白对照,黄顶菊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固氮菌、有机磷细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数量.rep-PCR分析显示,黄顶菊根际4种功能细菌的种群结构与本地植物和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3种土壤中相同的聚类群极少.多样性分析表明,黄顶菊根际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群落结构更加复杂,优势种群比较明显,生态多样性较高.对从3种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主要优势菌群的鉴定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研究结果为阐明黄顶菊入侵的微生态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对北京郊区果园的苹果和葡萄根际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调查,发现苹果和葡萄的根际不同位置的捕食线虫真菌数量不同,内标际捕食线虫真菌数量大于外根际,而外根际捕食线虫真菌数量又叁于游离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数量;在苹果根际发现的捕食线虫真菌共有9种:Arhrobotrysdactyloides,A.cligospora,A.musiformis,A.cladodes,A.brochopaga,Arthrotr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排水条件下施用腐熟有机物料、种稻改良滨海盐渍土内源铁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单淹水利于土中无定形氧化铁、络合态铁、有效态铁以及氧化铁活化度升高,并且络合态铁与有效态铁升高程度,低盐土壤显著;晶形氧化铁变化不明显,土中可能存在其它形态铁向晶形氧化铁转化.种稻不施有机物料,根际络合态铁和有效态铁富集;无定形氧化铁和晶形氧化铁亏缺.根际氧化铁活化度稍低于非根际.增施有机物料利于两种盐渍土根际内外铁形态向络合态铁和无定形氧化铁转化;有效态铁和氧化铁活化度提高,低盐土壤根际较明显  相似文献   
66.
采用根盒试验研究了施用紫花苜蓿腐解物对白浆土小麦根际P素形态转化、有效性及小麦植株P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使土壤有效磷显着上升,铝磷、铁磷含量也显着升高,且培养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小麦植株含P量明显上升,且与非根际土壤铝磷、铁磷的变化显着相关.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植物种类对人工湿地中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布的影响,以7种木本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白棠子(Callicarpa dichotoma)、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为研究对象,运用16S rRNA细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垂直流人工湿地木本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类群。结果表明:细叶水团花、水蜡根际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与均匀度均高于其他5种植物,其根系能够更好地富集微生物。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是木本植物平均相对丰度较高的门,其次为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藻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地杆菌属为木本植物的共有优势菌属;大叶女贞、白棠子、夹竹桃菌落组成差异显著,乳杆菌属、片球菌属、乳球菌属是引起7种木本植物样本间菌落差异的关键物种; 7种木本植物根际硝化功能菌属丰度普遍较低,相对丰度范围为0.11%—1.06%;反硝化功能菌属的相对丰度范...  相似文献   
68.
微生物肥料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投入品,根际益生菌是微生物肥料菌种的主要来源。我国农业发展对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作物耐盐胁迫能力等新型功能的微生物肥料提出了需求,然而目前对根际益生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和增强耐盐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仍然薄弱,成为制约优异菌种选育的瓶颈。另一方面,微生物肥料的根际定殖能力低也是导致其田间应用效果差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根际益生菌调控根系发育、增强植物耐盐的活性物质和作用机理,分析其根际定殖的过程和菌植互作机制,提出了增强根际定殖的策略,以期为微生物肥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辽东山区次生林乔木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本文以4 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 对样地内1,600个 5 m × 5 m样方进行监测。依据2014-2016年连续3年的调查, 对样地内乔木幼苗的组成、高度分布、新增和死亡年际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调查期间共记录到22种乔木幼苗, 3年间幼苗组成没有发生变化, 但各个样方间出现极大差异, 并且幼苗优势树种组成与样地内优势树种成分保持着一定的相似性。(2)幼苗数量在不同树种和年际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色木槭(Acer mono)、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在3年间幼苗数量最多, 占幼苗总数的75.6%; 花曲柳和胡桃楸幼苗数量表现出较明显的年际波动, 其他树种波动较小, 不同树种的幼苗密度差异很大。(3)幼苗新增和死亡存在明显的种间和年际差异: 2014-2015年间幼苗的新增数量(3,888)明显高于2015-2016年间(1,710), 同时2014-2015年间幼苗死亡率(23.7%)也明显高于2015-2016年间(12.7%)。对2015-2016年间新增幼苗和已有幼苗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新增幼苗总体死亡率(18.8%)明显高于已有幼苗(8.1%)。(4)对比幼苗和大树的空间分布可以发现, 样地内优势幼苗都表现出集群分布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 幼苗与母树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0.
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根际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应,但目前有关植物尤其是濒危珍稀植物根系分泌物及其介导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原位季节动态研究甚少。本文以阿坝州茂县大沟流域30年生的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连香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4、7、9和12月利用原位收集装置对连香树根系分泌物进行原位收集;并同步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根系分泌物C和N分泌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其中,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非根际,表现出正的根际效应;根际效应也与根系分泌物输入表现出类似的季节动态规律,即夏季(7月)最高,而冬季(12月)最低。(3)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分泌物分泌速率与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土壤酶活性根际效应值呈线性正相关,表明根系分泌物输入是驱动根际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子,揭示连香树根系碳输入对根际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季节响应。未来研究应加强根系分泌物输入与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偶联效应与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