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81.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224-226
描述了自甘肃南部发现的葡萄属一新种,文县蘡薁(Vitis wenxianensis W. T. Wang)。此新种与特产浙江的三出蘡薁[V. bryoniifolia Bunge var. ternata(W. T. Wang)C. L. Li]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二者可能是由蘡薁(V. bryoniifolia Bunge)衍生而出的一对姊妹群。基于上述认识,将三出蘡薁由变种提升至种的等级,但由于存在一个于1871年发表的种名(V. ternata Baker),因此,必须为三出蘡薁拟定一新名。  相似文献   
182.
以6种地被竹(菲黄竹、菲白竹、铺地竹、美丽箬竹、白纹椎谷笹和狭叶倭竹)为材料,设计3个土壤铅浓度处理(0、300、1500mg·kg^-1),研究土壤铅胁迫对地被竹出笋成竹数量和新竹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地被竹出笋成竹期的土壤铅耐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铅胁迫对地被竹笋期节律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出笋盛期(4~5月),发笋数的降低会导致多数竹种退笋率下降,以稳定新竹数量,只有菲白竹、白纹椎谷笹、狭叶倭竹的新竹数在高浓度土壤铅胁迫下显著低于CK,降幅分别为15.87%、23.64%和31.25%。(2)土壤铅胁迫会普遍引起地被竹新竹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在高浓度铅胁迫下铺地竹中二者含量最低(9.96μg·g^-1、0.016μmol·g^-1),狭叶倭竹的超氧阴离子含量最高(15.99μg·g^-1),菲黄竹的丙二醛含量最高(0.021μmol·g^-1)。(3)与其余4个竹种不同,在土壤铅胁迫下白纹椎谷笹和狭叶倭竹不能显著积累游离脯氨酸,细胞渗透调节作用弱。(4)6种地被竹在出笋成竹期对高浓度土壤铅的耐受性排序为:美丽箬竹(0.79)>铺地竹(0.75)>菲白竹(0.70)>狭叶倭竹(0.49)>白纹椎谷笹(0.39)>菲黄竹(0.38),其中美丽箬竹、铺地竹和菲白竹出笋成竹数量正常,且具有较强的抗逆生理特性,具有在高浓度土壤铅污染地区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3.
The apoptosis of RK13 cells induced by RHDV was investigated with DAPI staining,DNA ladder,Caspase 3 activity and flow cytometry,et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uclear staining of infected cells with DAPI showed gradually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nuclei.As shown in the paper,a canonic oligonucleosome-sized DNA ladder was observed in cells harvested at 24h,48h and 72h post-infection,confirming that DNA fragmentation was induced by RHDV infection.The results of 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about 63 % of cells ...  相似文献   
184.
肌足蛋白(myopodin)是新近发现的突足蛋白(synaptopodin)家族的第二个成员。除了突足蛋白外,它和其他已知的蛋白质没有明显的同源关系。肌足蛋白可以直接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因此它也是一种结构蛋白。研究发现,肌足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受到细胞分化及胁迫的调控,并且它在细胞核中的定位对抑制膀胱癌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发现肌足蛋白基因在细胞中的部分或全部缺失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因此它也有可能作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检测标记。  相似文献   
185.
黄甜竹笋用林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簧甜竹笋用林生物量高达30375kg/ha,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比值变幅在1.2 ̄1.5之间;杆的生物量最大,约为枝和叶的两倍;各器官含水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叶面积指数与其胸径、竹高、枝下高、冠幅相关,与植株年龄呈现抛物线关系;叶绿素含量除1年生外,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且与叶片接受光照的程度有关,即接受光照越充分,叶绿素含量越高,但由于这些叶片生长较旺盛,衰老亦快,其叶绿素含量最终亦下降。  相似文献   
186.
本文利用视频显微影像反差增强技术(VideoEnhancement Contrast,VEC)对三尖杉酯碱诱导的单个HL-60活细胞程序死亡(Apo-ptosis,Apo)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每个Apo细胞在染色质凝集前都要发生细胞核的出泡,而每一个核出泡又都是由相应的质出泡所诱导的,但并不是每个质出泡都能诱导核出泡,质出泡的次数远远高于核出泡,提示核、质出泡可能与染色质凝集有关,并且核、质出泡是程序死亡细胞形成Apo小体所必需的。进一步研究则说明核、质出泡与微丝解聚和重组有关。核、质出泡虽可加速细胞程序死亡过程中的染色质凝集,但并不是程序死亡细胞染色质凝集所必需的,提示HL-60细胞程序死亡过程中的核变化和质变化可能是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7.
兔出血症病毒(RHDV)蛋白亚基及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爱珍  杨颐 《病毒学报》1990,6(4):332-335
  相似文献   
188.
兔的一种新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李天宪 《微生物学报》1992,32(5):359-363
In the spring 1986, a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occurred in Wuhan Second Producing Medical Manufactory, and the rabbit almost died. We tested the mortal symptom and confirmed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 as same as Huang Yinyao report. Hu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e appear this RHD also. After we purified virus of above two source by low speed, high speed and 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ey can react with antiserum of RHDV from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agar gel immunodiffusion tests. Thes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y belong to the same serotype. Data indicate RHDV have difference morphological superstructure, viral polypeptides and especially RHDV can't react with antiserum of standard Parvovirus of rabbit and so on, so we suggest RHDV is a new virus.  相似文献   
189.
真核细胞中,编码蛋白质基因的表达是一个复杂的、分步骤进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从转录和新生pre-mRNA的核内加工开始,经过正确加工的成熟mRNA从加工位点释放,出核转运后在细胞质内翻译成蛋白质。mRNA出核转运是基因表达中的关键步骤,由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特定蛋白质介导完成。mRNA出核与转录和mRNA加工步骤密切偶联,这样的偶联可以提高基因表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0.
南京地区落叶栎林主要木本植物的展叶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的展叶过程是由自身遗传因子决定的,同时又受到多种生态因子的调节,反映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在2001和2002年的3~6月间,不定期记录了南京地区三个落叶栎(Quercus spp.)林中主要木本植物的展叶情况,包括被标记标准枝的叶数、叶的长度、宽度、叶面积、叶干重等参数。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落叶栎林中,林冠层物种的成熟叶面积和单位叶面积干重都显著大于林下层物种;最早展叶的物种为林下层物种,但林冠层展叶顺序与林下层无显著差异。叶面积越大、单位叶面积干重越小的物种展叶越晚;林冠层物种展叶较林下层快,物种成熟叶面积越大,展叶速率越大。最后对展叶顺序和展叶速度的生态学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