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利用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D1的相互作用。探讨位于cyclinD1启动子区的-248到-220之间,该区域包含SATAT5与cyclinD1的结合序列TTN5AA。STAT5与cyclinD1共形成a、b两条蛋白滞后带,当用点突变的探针作用时,仅剩下滞后带a,因此滞后带b可能为STAT5与cyclinD1的特异性结合条带。  相似文献   
542.
凹叶厚朴细弱枝与粗壮枝导管分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凹叶厚朴粗壮枝和细弱枝的次生木质部进行离析研究,发现其导管穿孔板有两种类型,即单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在细弱枝中,具不同类型穿孔板的导管分子有八种类型,即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另一端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只有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只有一端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具三个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具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中间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粗壮枝除了无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外,其它细弱枝的导管分子的类型都具有。细弱枝的导管分子宽而长,粗壮枝导管分子窄而短。  相似文献   
543.
记述了采自贵州的隐脉叶蝉亚科拟隐脉叶蝉属一新种,剑突拟隐脉叶蝉Sophonia spathulard sp. n。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  相似文献   
544.
水稻白色中脉Oswm2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景涛  张甲  李园园  付崇允  郑静  陈家彬  胡燕  李仕贵 《遗传》2008,30(9):1201-1206
从T-DNA突变体库中获得一份以中花11为遗传背景的白色中脉突变体。该突变体剑叶以下叶片的中下部中脉表现为白色, 白色中脉附近的叶色微黄, 并且伴随株高等农艺性状的改变, 暂时将其定名为Oswm2(Oryza sativa white midrib 2)。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以Oswm2和粳稻02428杂交的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 将OsWM2基因定位在水稻第7染色体的SSR标记RM21478和RM418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8.7和15.9 cM。  相似文献   
545.
本文报道脊腰茧蜂属CentistideaRohwer (膜翅目 :茧蜂科 :奇脉茧蜂亚科 ) 3种 ,其中包括 1新种———粗脊腰茧蜂C .immitisWuetChen和 1中国分布新记录———断脊腰茧蜂C .irruptor (Papp) ,并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福建农业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546.
报道了中国新纪录属脉蚤蝇属Anevrina Lioy,并记述该属2新种,微毛脉蚤蝇A microcilia Liu et Fang,sp.nov.和裸斑脉蚤蝇A.glabrata Liu et Zhu,sp.nov..微毛脉蚤蝇与A.unispinosa(Zetterstedt)相似,但前者Rs脉的细毛极弱,尾器侧尾叶细长;裸斑脉蚤蝇以中足腿节前表面的长卵形裸斑区别于本属其它种.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547.
对中国巴蝶蛉属Balmes Navás,1910进行了分类研究和厘定,确认巴蝶蛉属中国有5种:滇缅蝶蛉Balmes birmanus Maclachlan,集昆蝶蛉Balmes chikuni sp.nov.,丽东蝶蛉Balmes formosus(Kuwayama),显赫蝶蛉Balmes notabilis Navás和川贵蝶蛉Balmes terissinus Navás.提供了这5个种的修订名录及分种检索表,对新种进行了描述,附形态特征影像.  相似文献   
548.
Xiong RC  Jiang JP  Fei L  Wang B  Ye CY 《动物学研究》2010,31(5):490-498
通过人工受精的方法获得的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的早期胚胎及胚后幼体的发育过程,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及生理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分期。把凹耳臭蛙的发育过程分成两个阶段:1)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即从蛙卵受精到鳃盖完成期,在18~23℃水温下,凹耳臭蛙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历时324h;2)蝌蚪发育阶段,即从鳃盖完成期结束到尾部被完全吸收,本阶段在20~24℃水温条件下历时1207h。凹耳臭蛙蝌蚪未发现腹吸盘特征,从形态特征上支持了分子系统分类学将之从湍蛙属划出的观点。实验中发现,多数胚胎在8细胞期为纬裂,16细胞期为经裂,同时有小部分胚胎(1.5%)在8细胞期为经裂,16细胞期为纬裂。该文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卵裂率、孵化率、发育速度,以及生态适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549.
两栖动物是最早应用声讯进行雌雄识别、繁殖和防御的脊椎动物,其发声器官包括喉部器官和(或)声囊.近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特有两栖动物--凹耳蛙不仅具有非常复杂的鸣叫特点,而且能发出超声音频.本文总结了有关凹耳蛙的生物学特点、无尾两栖动物发声器官的研究进展,指出凹耳蛙在无尾两栖动物发声器官的生态和进化形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50.
不同海拔高度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测定了青海达里加山和拉鸡山地区不同海拔五脉绿绒蒿的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达里加山样品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1040和0.1299 mg/g,拉鸡山样品中分别为0.0719和0.2018 mg/g.结果表明,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在青海达里加山地区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趋于增高的明显变化趋势,但在拉鸡山地区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内在变化规律尚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