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本文记述隐脉叶蝉族1新属,凹片叶蝉属Concaveplana gen.nov.,1新种,端刺凹片叶蝉C.spinata sp.nov.,2新组合,红线凹片叶蝉C.rufolineata(Kuoh),comb.nov.和三带凹片叶蝉C.trifasciata(Huang),comb.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农学院。  相似文献   
42.
43.
<正>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真菌基因组的研究进展迅速。随着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等多种真菌的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GenBank中积累了大量功能未知的真菌  相似文献   
44.
利用脉孢菌生物钟体系,研究了色噪音对其进行诱导所产生的日夜节律振荡信号及其内信号随机共振的行为.结果表明,色噪音的相关时间对该体系内信号随机共振的强弱起较大的影响作用.当无外信号存在时,色噪音的相关时间对体系内信号随机共振强度起抑制的作用,且随相关时间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当外信号加到体系中时,由于相关时间和外信号的协同作用,相关时间不仅对其内信号随机共振强度起抑制的作用,而且还影响内信号随机共振峰的数目,即随相关时间的增大,可使单峰随机共振变为随机双共振.存在最佳的外信号频率使体系的内信号随机共振强度得到最大的增强,而其他频率的外信号却起抑制作用.色内噪音和色外噪音相比,前者对该体系进行诱导所得的内信号随机共振强度比后者的更强,而且体系对前者更敏感.另外,存在极限的噪音强度使白噪音和色噪音对该体系内信号随机共振的影响差异得以消失.所得结果可为治疗生物钟紊乱综合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更好地理解其他节奏机理,如心脏搏动节奏、呼吸节奏以及荷尔蒙水平的波动节奏等.  相似文献   
45.
对自然杂交种Meconopsis×cookei及其亲本红花绿绒蒿M.punicea和五脉绿绒蒿M.quintuplinervia的叶绿体DNAtrnL-trnF区进行了序列测定,所得序列的长度为957~961bp,其中M.×cookei的序列长度为960bp,红花绿绒蒿为961bp,五脉绿绒蒿为957bp。利用软件Clustal X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和碱基比较,排序后的序列长度为964bp,其中trnLintron为512bp,trnL3′exon为50bp,trnL-trn Fintergenic spacer(IGS)为361bp,还包括41bp的trnF5′端片段。整个trnL-trnF区序列共有25个变异位点,其中杂交种M.×cookei与红花绿绒蒿具有相同碱基的位点有21个(占84%),M.×cookei与五脉绿绒蒿具有相同碱基的位点仅有1个(占4%),余下3个位点(占12%)中,M.×cookei的碱基与两个亲本均不相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M.×cookei的叶绿体基因trnL-trnF来自红花绿绒蒿,根据质体细胞质遗传的规律,从而推测红花绿绒蒿为该杂交种的母本,五脉绿绒蒿为其父本。  相似文献   
46.
从2004年,人工饲养了18个凹甲陆龟,对其食性、行为、疾病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凹甲陆龟喜躲藏于阴暗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爱吃平菇、熟地瓜、黄瓜、西红柿等瓜果,常患寄生虫、胃肠疾病,较难人工驯养,提出了凹甲陆龟人工饲养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7.
报道中国鞘翅目1新纪录科1新纪录种,即毛牙甲科Spercheidae和凹缘毛牙甲Spercheus emarginatus(Schaller).共计2头雄性和1头雌性采自黑龙江密山,对其进行了再描述.该虫已知分布于欧洲中西部和南部、俄罗斯南部和远东地区、亚洲中部和东部区,目前仅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  相似文献   
48.
显脉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显脉旋覆花(Inula nervosaWall.)地上部分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紫菀酮(1),β-谷甾醇(2),α-菠菜甾醇(3),熊果酸(4),胡萝卜苷(5),bigelovin(6),loliolide(7),24S-乙基-5α-胆甾-7,22E-二烯-3α-醇-β-半乳糖苷(8),菠叶素(9),山萘酚(10),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苄醇-β-D-葡萄糖苷(12)和2-苯乙醇-β-D-葡萄糖苷(13)。其中,化合物1~3和6~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9.
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是我国早春果园重要的野生传粉昆虫,具有重要的农业价值.本研究分别在山东烟台、江西赣州和重庆沙坪坝地区利用人工放养滞育状态下的凹唇壁蜂成虫,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解剖该蜂的筑巢巢管,系统研究了该蜂的筑巢习性、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和生活史等营巢生物学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0.
记述湖北神农架缺脉舞虻亚属Coptophlebia 5新种,即端鬃缺脉舞虻Empis (Coptophlebia) apiciseta sp. nov.,基黄缺脉舞虻E. (C.) basiflava sp. nov.,指突缺脉舞虻E. (C.)digitata sp. nov.,白毛缺脉舞虻E. (C.) pallipilosa sp. nov.,后鬃缺脉舞虻E. (C.) posticasp. 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