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记述隧蜂科淡脉隧蜂属淡脉隧蜂亚属2新种,横皱淡脉隧蜂Lasioglossum(Lasioglossum)transruginosum Zhang,Niu et Zhu,sp.nov.和内蒙淡脉隧蜂L.(L.)neimengensis Zhang,Niu et Li,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和云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2.
杨永  刘冰 《植物杂志》2012,(6):18-21
保护区植物种类多样,本次调查发现115科527种维管植物,其中包括中国特有属24个,特有种173种,有39种金沙江河谷标志植物,如:优责马兜铃、龙须藤、云南羊蹄甲、灰毛莸、金雀马尾参、珊瑚苣苔、云南巴豆、丽子藤、栎叶枇杷、小叶石梓、须弥茜树、小檗关登木、云南豆腐柴、圆茎翅茎草、毛发唐松草、龙棕。  相似文献   
153.
濒危植物凹叶厚朴种实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旭  杨志玲  王洁  檀国印 《生态学杂志》2012,31(5):1077-1081
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为中国二级保护植物。本文对该树种不同分布群体的种实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结实数量较少,平均结实3.19个;种实特征在不同种群间差异显著,其变异主要来源于单株间及单株内,其中果实性状的方差分量要大于种子性状,表明果实的性状较易受环境的影响;果实性状与郁闭度及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种子宽与种子质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厚度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生境及土壤条件相关性并不明显。凹叶厚朴在野生状态下单株结实率低,单果出种率低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4.
首次采用96微孔板法检测贵州和河南产凹叶厚朴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并采用DPPH、ABTS和FRAP三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贵州产凹叶厚朴乙酸乙酯(IC50 =7.22 μg,/mL)和正丁醇提取部位(IC50=36.59 μg/mL),河南产凹叶厚朴石油醚(IC50=107.04 μg/mL)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IC50=17.17μg/mL),它们的活性都远高于于阳性对照Acarhose( IC50=1081.27 μg/mL).贵州产凹叶厚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最强(IC50=8.81 μg/mL),强于阳性对照BHT(IC50=11.94 μg/mL);其次为河南产凹叶厚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IC50=12.73 μg/mL).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产凹叶厚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抗氧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5.
粗糙脉孢霉酸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粗糙脉胞霉CICIM F00021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粗糙脉胞霉酸性蛋白酶结构基因。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表明扩增得到的片段为酸性蛋白酶基因。将扩增出的酸性蛋白酶基因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PIC9K-ap。将其转化入毕赤氏酵母获得重组菌NA3。重组酸性蛋白酶在pH4.0和45℃下表现出最高活性。  相似文献   
156.
云南龙血树属(龙舌兰科)一新种——深脉龙血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龙血树属Dracaena一新种--深脉龙血树D. impressivenia Y. H. Yan &; H. J. Guo, 并绘了线图。该种产于中国云南盈江县, 与矮龙血树D. terniflora Roxb.叶形相似, 但侧脉深陷, 总状花序上具许多每6-9朵簇生的花, 苞片暗红色, 花被伸直, 长3-3.5 cm, 可与后者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7.
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关岭组二段,该段大凹子精细剖面细致的沉积学描述记录显示,剖面岩性变化趋势为:从生物扰动灰岩到含硅质结核的条带泥晶灰岩(钙屑浊积岩)向白云岩演化.剖面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表明,牙形石带属于Nicoraella kockeli带,同时该带可分两个亚带,即Nicoraella kockeli type 1亚带和Nicoraella kocke-li type 2亚带.牙形石生物地层年代确定在Anisian期的Pelsonian亚期.通过大凹子剖面含牙形石段产出环境分析表明:深灰色具脉状层理含泥质灰岩的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牙形石产出较少且保存一般,而深黑色纹层状泥晶灰岩段台间盆地相沉积环境中牙形石产出丰富且保持完好.大凹子剖面沉积构造研究表明: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台间盆地相钙屑浊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8.
柃属植物叶宏观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柃属植物属下等级的系统演化路线及一些种的具体分类学地位,采用脉络法对国产柃属植物34种1变种进行了叶宏观结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柃属植物脉序类型皆为环节曲行羽状脉,一级脉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二级脉与一级脉的夹角为锐角或近直角,二级间脉为简单型或复合型,三级脉多为结网型,叶缘末级脉序结环或不完全,网眼的形状和大小不规则,发育不完全或不完善;这些特征存在种间差异,可用于类群的比较和鉴别。研究同时采用UPGMA法对所选16个叶宏观结构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系统树的5个分支,讨论了柃属植物叶的基本演化路线。研究证明叶宏观结构特征对本属植物分类及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脉叶虎皮楠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脉叶虎皮楠(Daphniphyllum paxianum)的枝干中分离并鉴定了四个生物碱,分别为daphnilactone A(1)、daphnicyclidin D(2)、daphniphylline(3)、daphnicyclidin H(4).其中首次对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60.
徐航  王颖 《微生物学报》2010,50(5):593-600
【目的】通过构建26S蛋白酶体的3个亚基RPN4、RPN7、RPN10的缺失突变菌株,研究这些缺失突变体的表型,进而探究这3个亚基在蛋白酶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技术、电转化、粗糙脉胞菌杂交、子囊孢子萌发及PCR鉴定等方法分别获得3个调节亚基的基因缺失突变体。利用racetube和平板生长法进行突变体表型检测。【结果】得到rpn4和rpn10的缺失突变纯合体及rpn7缺失突变异核体菌株。【结论】与野生型相比,rpn7KO(ku70RIP背景)突变体的菌丝生长及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显著减弱;rpn4KO突变体在生长初期的菌丝生长缓慢,而后期的产孢能力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rpn10KO突变菌株的表型介于上述两种突变体的表型之间。这些结果表明26S蛋白酶体的这3个亚基对脉胞菌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