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4 毫秒
21.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可以分阶段释放药物的原位可注射水凝胶,通过直接注射在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伤口处,形成水凝胶敷料,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凝胶中的两种药物通过分阶段释放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伤口的无瘢痕愈合,为ESD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案。方法: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温敏水凝胶的体系中加入聚多巴胺(PDA),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聚多巴胺(CS/?β-GP/PDA)水凝胶。通过在载药水凝胶中加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纳米载药微粒制备CS/β-GP/PDA/NPs双载药水凝胶,通过两种载药体系的复合,实现药物的分阶段释放。通过流变学实验测定CS/β-GP、CS/β-GP/PDA、CS/β-GP/PDA/NPs凝胶体系的相转变温度以及凝胶强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S/β-GP/PDA/NPs水凝胶中两种药物的释放动力学特征。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评价CS/β-GP/PDA、CS/β-GP/PDA/NPs温敏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外猪食管中,模拟ESD术后创口,通过内镜辅助将水凝胶母液注射在伤口处,并通过内镜观察水凝胶凝胶状态。结果:得到了粘附性显著增强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聚多巴胺(CS/β-GP/PDA)凝胶体系。流变学实验证明聚多巴胺(PDA)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水凝胶凝胶温度,缩短原位成胶时间。CCK-8实验显示CS/β-GP/PDA、CS/β-GP/PDA/NPs凝胶体系无潜在的细胞毒性。在体外猪食管模拟实验中,将其凝胶母液注射在伤口处后,可原位形成凝胶,且凝胶贴合伤口,具有较强的粘附性。通过体外释药速率测定,验证了CS/β-GP/PDA/NPs水凝胶中所载两种药物释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可实现药物的分阶段释放。结论:设计的CS/β-GP/PDA/NPs凝胶体系适用于ESD术后的伤口修复,并能够实现分阶段释药,对于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DEK蛋白并进行纯化。首先以pFastBacI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I-DEK,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DEK,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Sf9细胞产生具有强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AcNPV-DEK。用此重组杆状病毒AcNPV-DEK感染Sf9细胞表达His-DEK融合蛋白。在非变性条件下,利用Ni-NTA agarose对表达的His-DEK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50 kDa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并证实其为His-DEK融合蛋白。凝胶迁移阻滞实验表明,融合蛋白His-DEK与DNA 的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其与超螺旋型DNA结合活性强于与线性化DNA的结合活性。真核表达并纯化的融合蛋白His-DEK与DNA的结合活性要明显强于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His-CDB。DEK 蛋白的磷酸化修饰会阻碍其与DNA的结合,而Sf9细胞中表达的融合蛋白His-DEK存在磷酸化修饰,将His-DEK去磷酸化后,其与DNA的结合活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在支架材料上引入具有控释行为的微球,旨在通过微球包裹生长因子,通过生长因子的缓慢释放从而促进种子细胞的生长分化。方法:本实验通过在海藻酸钠水凝胶中负载具有控释功能的壳聚糖微球,并通过在微球中包载溶菌酶从而达到控制壳聚糖降解速率的功效。实验研究了不同搅拌速度下壳聚糖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通过扫描电镜对壳聚糖微球及复合支架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紫外光吸收法测试了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并研究了壳聚糖微球在体外的降解行为等。结果:制备的壳聚糖微球表面较光滑,溶菌酶的包封率在25.78%-41.89%之间,载药量在15.20%-24.44%之间。包封溶菌酶的微胶囊在降解9天后壳聚糖分子量下降了70.40%,载荷微球的复合凝胶孔洞增多,孔洞大小均匀。结论:此复合材料有望作为载荷软骨相关生长因子的支架模型,从而解决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方式同时测定麝香祛痛凝胶中主要成分麝香酮、樟脑、薄荷脑、冰片的含量。方法:采用玻璃柱3 m×3.2 mm,担体Chro2mosorb W 60-80目,涂布6%聚乙二醇(PEG)-20M,2%苯基(50%)甲基硅酮(OV-17)。从80℃到180℃程序升温;载气:高纯氮,流量:50ml·min-1;FID检测器;进样体积6μL。结果:试验表明,樟脑、薄荷脑、冰片、麝香酮分别在1-8μg,0.6-4.8μg,1-8μg,0.15-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8 062 X-483(r=0.999 9),Y= 9 829 X 61(r=0.999 6),Y=21 006X 562(r=0.999 1),Y=286 986X 406(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100.9%,98.81%,98.68(n=5)。结论:该法可靠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控制麝香祛痛凝胶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PCR-SSCP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SSCP是一种以PCR为基础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是DNA已知突变的检测或未知变异分析中常用和实用的技术之一。影响SSCP试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对凝胶浓度和是否添加甘油两个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凝胶浓度12%和添加甘油终浓度10%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清得佳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家兔皮肤创伤模型,将每只家兔的背部烧伤区域用2种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分成二组:A组(n=9):为实验组(6个部位):常规方法清洁、消毒创口,使用清得佳凝胶涂抹;B组(n=9):为对照组(6个部位):使用常规的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创口。实验于第3、5、7、9天分别取各组皮肤组织进行切片,作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1.HE观察结果:烧伤后第3天,A组与B组皮肤烧伤创面结构变化不明显;烧伤后第5天,A组表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成纤维细胞增生,水肿减轻,而B组表皮细胞变性坏死减轻程度不明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变性坏死程度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烧伤后第7天,A组表皮细胞生长良好,真皮组织水肿基本消失;而B组表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开始出现减轻,可见部分上皮增生;烧伤后第9天,A组上皮及结缔组织结构基本接近正常,创面愈合情况较好。而B组以上结构出现改变,但愈合状况不是很理想,真皮组织轻、中度水肿,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表达:烧伤后第3天和第5天,A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可见一些棕黄色颗粒,TGF-β1表达较强;B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未见或少见棕黄色颗粒,TGF-β1无表达或表达很弱。烧伤后第7天和第9天,A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TGF-β1表达强;B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TGF-β1表达弱。结论清得佳凝胶是一种烧伤创面良好的外用药,能清除创面坏死组织,有利于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7.
微卫星DNA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检测牙鲆的微卫星变异时,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种类、浓度及其银染方法进行了优化.实验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微卫星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凝胶透明度高、对环境污染小、条带清晰和染色时间短等特点,能显著提高检测分辨率,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8.
采用PCR扩增法得到小鼠TAp63γ野生型及两种缺失突变体的cDNA,3种cDNA与表达载体pGEX-2TK重组构建成GST融合表达质粒并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 (DE3),经IPTG诱导了小鼠TAp63γ野生型及两种缺失突变体的可溶性表达. 诱导表达的菌液经离心收集菌体、超声破碎及Triton X-100增溶后获得可溶性表达蛋白粗提液. 利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 Fast Flow亲合层析纯化出电泳均一的3种GST融合蛋白. 凝胶滞留分析证实仅野生型小鼠TAp63γ蛋白能特异结合p53靶序列,经序列比对及同源建模分析,表明小鼠TAp63γ DBD结合区的完整性、关键氨基酸的保守性及三维结构的相似性可能是其DNA结合活性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29.
生物可降解嵌段共聚物在给药载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可降解嵌段聚合物因具有双亲性 ,靶向药物到特定部位等优点大大推动了作为给药载体系统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生物可降解嵌段聚合物在表面修饰、水凝胶、胶束、生物大分子载体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
EMSA法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B1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B1的相互作用。探针位于cyclinB1启动子区的-783到-754之间,该区域包含SATAT5与cyclinB1的结合序列TTN5AA。STAT5与cyclinB1共形成a、b和c三条蛋白滞后带,当用点突变的探针作用时,仅剩下滞后带a和滞后带c,因此滞后带b可能为STAT5与cyclinB1的特异性结合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