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LUJINING  ZHENGGU 《Cell research》1996,6(2):115-124
Full grown oocytes derived from Bufo Bufo gargarizans rear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24℃), never underwent GVBD after progesterone treatment.No p34^cdc2 Hl kin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the oocytes after progesterone stimulation or OA microinjection;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p34^cdc2 and p33 in the oocyte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ocytes derived from the hibernating toads (below 10℃).^35S-Met incorpor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hen the oocytes were incubated at 6℃,synthesis of about thirty defferent polypeptides was promoted or induced,including p34^cdc2 and some other p13^suc1-binding proteins.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oocytes of Bufo Bufo gargarizans to express and stord some cell cycle drivers and its regulators,and to gain the maturation competence.These results will also provide a nwe clue for explain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why gametogenesis of some organisms depends on a relative low temperature and how to maintai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some animals.  相似文献   
102.
披碱草属与大麦属系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禾本科中,披碱草属Elymus L.为多倍体属,约含150余种;大麦属Hordeum L.具二倍体和多倍体,约有40余种,该两属均广泛地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该两属,尤其是披碱草属的系统分类较为困难。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认为这两个属的系统关系较远,而细胞学研究的资料却表明,披碱草属的H染色体组起源于大麦属。笔者对来源不同的披碱草属和大麦属的物种进行了远缘杂交,并对其属间杂种F1的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若以披碱草属作母本,该两属有相对较高的杂交亲合力,通过对杂种幼胚进行分割和离体培养,也能获得杂种F1植株。属间杂种植株的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但更接近于披碱草属,杂种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健全,而且所有的杂种F1均完全不育。细胞学的观察结果表明,这两个属间的杂种F1通常具有较低的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数,但有较大的变异。通过笔者的工作及掌握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资料分析认为:披碱草属和大麦属的亲缘关系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含H染色体组的披碱草属和大麦属物种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这两个属中所含的H染色体组已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分化;不含H染色体组的披碱草属及大麦属的物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探讨中国蝽科Pentatomidae辉蝽属Carbula的红角辉蝽Carbula crassiventris(Dallas,1849)和北方辉蝽C.putoni(Jakovlev,1876)的精巢形态和染色体的核型及减数分裂行为,为蝽科昆虫的细胞分类学提供新资料。采用显微形态解剖法和染色体制片法对其精巢和染色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种精巢的位置、外被颜色、形状及精巢叶的数目都一致;染色体组成均为2n(♂)=14(12A+XY),具有X-Y性别决定机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常染色体前减数分裂,性染色体后减数分裂且无交叉;在中期-Ⅱ,常染色体排列成环状而性染色体在环中央形成假二价体。但是,2个物种在弥散期常染色体的去固缩程度,终变期常染色体双交叉的个数及中期-Ⅰ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排列方式都各不相同。本文证实了蝽科昆虫的减数分裂行为在不同属间、种间可不相同,而且具有一定的属、种间特异性;同时为精巢在蝽类昆虫分类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高等植物产生未减数配子的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7.
李文盛 《四川动物》1991,10(4):18-19
本文作者对我国药用动物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和染色体组型进行初步观察。该虫的减数分裂有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染色体数目24者居多,2n=24,即2n=22A+xy。染色体组型有3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7对亚中部着丝粒和1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均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8.
水稻的小孢子母细胞在花粉囊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 小孢子进一步发育成花粉粒。当花粉成熟时, 花粉粒从花粉囊中释放出来进行受精。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参与这一过程的基因, 包括控制花粉囊组织的分化、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小孢子的发育和花药的开裂等。本文旨在总结水稻花粉发育过程及其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金针菇生活史各阶段核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昭仪  李浩  张平 《菌物学报》2015,34(3):386-393
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生活史各阶段的菌丝体、子实体、担孢子等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金针菇单个担孢子发育而来的同核体菌丝为单核,无锁状联合,部分单孢菌株能形成同核子实体,同核子实体的原担子中只有1个核,该核在担子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纵向排列的2个子核,担子发育停止,同核子实体不产生担孢子;具有可亲和交配型的两个同核体菌丝经过质配形成异核体菌丝,异核体菌丝双核,具有锁状联合,能形成异核子实体,异核子实体的原担子中具有2个核,这2个核经过核配融合为1个二倍核,二倍核在担子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子核,4个子核分别进入4个担孢子中,随着担孢子继续发育,其中的单核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成熟担孢子为双核,但这2个核是同质的。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都能产生粉孢子,且产生的粉孢子均为单核。  相似文献   
110.
刘梦豪  杨大祥 《遗传》2012,(12):1637
蝗虫材料易得,染色体大,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双线期和终变期交叉明显,可以用于分析染色体交叉的结构、分布和频率,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理想材料。在蝗虫的曲细精管中同时存在精子发生的3个过程,即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初/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及精子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