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接穗郁李影响杏砧变异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范盛尧FAN  Sheng-rao 《遗传》1999,21(4):43-44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中学范盛尧老师通过芽接实验, 使接穗郁李影响杏砧。经过一定时间的生理变化, 先营养器官, 后生殖器官, 使杏砧蘖生植株呈现出郁李性状。作者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本刊寻求对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现发表此文, 以引起学者的关注。本刊愿作生物教师的朋友, 欢迎大家就生物遗传的教学及科研等问题踊跃供稿; 广大读者对本文如有不同见解, 欢迎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以微铺展技术制备中华鳖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标本,经硝酸银染色后电镜观察,分析了SC组型。并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组型相比较,发现二者有着良好的一致性,而且微小染色体的SC结构和着丝粒清晰,未发现形态上有分化的性染色体。中华鳖SC的研究为其细胞遗传学及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Abstract Synaptonemal Complexes (SC) in Trionyx sinensis spermatocytes prepared with micro-spreading technique and silver staining was analyz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eiotic SC karyotype was constructed from 10 cells and compared with mitotic chromosome karyotype.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m. The structure and kinetochores of micro-chromosomes are very distinctive on each SC. There does not exist differential sex chromosome.  相似文献   
63.
The spindle behavior and MPF activity chang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oocyte matu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kinase assay between 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 and amphimictic colored crucian carp.MPF activity was measured by using histone H1 as phosphorylation substrate.There were two similar oscillatory MPF kinase activity changes during oocyte maturation in two kinds of fishes with different reproductive modes,but there existed some sub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The subtle difference was that the first peak of MPF kinase activity was kept to a longerlasting time in the 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 than in the amphimictic colored crucian carp.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ce may be related to the spindle behavior changes,such as tripolar spindle formation and spindle rearrangement in the gynogenetic crucian carp.  相似文献   
64.
在育性敏感的两个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1356S和衡农S-2不育株幼穗的总RN A含量极显著低于可育株,分别是可育株的42.3%、46.5%、41.8%和40.1%,这必然影响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分裂所必需的蛋白质的合成,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65.
为深入了解鱼腥草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特征与花粉育性的关系,该研究采用卡宝品红染色法对2个鱼腥草居群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并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I2-KI染色法、B-K培养基培养法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法来检测鱼腥草花粉的活力及萌发率。结果发现:(1)鱼腥草减数分裂的进程与花序大小、花药颜色、花药长度均有密切的关系。(2)2个居群的鱼腥草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正常占88.2%,有11.8%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3)减数分裂异常表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微核、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离、多分体等现象,并发现在二分体阶段及单核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融合。(4)2个居群的鱼腥草花粉活力均不超过1.5%,花粉几乎不萌发。研究认为,鱼腥草花粉育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单核花粉的发育过程异常,而非鱼腥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高羊茅雄性不育株A22013189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败育的生理学机理,以可育株189为对照,对其结实能力、花粉活力、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育株A22013189花粉数量少,花粉粒空瘪皱褶,自交不结实,在杂交中作父本获得杂交后代的可能性极小。(2)从减数分裂前期Ⅰ至四分体时期,不育株A22013189花粉母细胞存在大量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断片、微核、单价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染色体分裂不同步、游离染色体、三分体、60°纺锤体、染色体缺失等异常现象,初步分析这些小孢子异常分裂是导致高羊茅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原因之一。(3)不育株A22013189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都显著低于同期可育株189;苗期至造孢细胞期,A22013189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可育株189无显著差异,但减数分裂期至花粉成熟期,A22013189游离脯氨酸含量却显著低于同期可育株189;苗期至造孢细胞期,A22013189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可育株189,但小孢子进入减数分裂期后,A22013189丙二醛的增加速度和积累量明显高于同期可育株189。研究发现,高羊茅雄性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生长发育过程存在物质能量代谢降低,有害物质积累现象。研究结果对于高羊茅败育机理研究及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水稻早世代稳定相关的SSR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具有早世代稳定特性的9个水稻品系和7个栽培稻进行杂交得到130个杂交组合。发现在同一个组合的F2群体中除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株系外还出现性状整齐一致的稳定株系,在F2群体中出现了32个不同农艺性状的稳定株系。SSR标记结果表明:稳定株系F2与其F1单株的标记一致,都是纯合的,且双亲的标记在后代都有出现,双亲的标记位点在后代的染色体上同时出现,说明稳定株系为真杂种;分离株系F2与其F1单株SSR标记均为杂合;大部分稳定株系在RM276、RM258、RM248、RM1这4个标记位点都较高频率地出现非父母带型。推测出现变异的配子激活杂种合子体细胞减数分裂,合子经过减数分裂后,4个单倍体细胞经过胚胎发育选择,其中一个细胞染色体加倍而发育为纯合的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68.
不对称分裂在动植物的发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胚胎最早的两次卵裂为研究控制不对称分裂的机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野生型胚胎早期卵裂和par-1、par-2、par-3、par-4突变体胚胎的早期卵裂。野生型胚胎最早的分裂是不等的,产生了两个不同大小的子细胞。两个子细胞又以不同的方向进行第二次分裂。在C.elegans中任意一个par基因的缺失会使胚胎的第一次卵裂丧失不对称性。这会导致一些发育调控因子不能在特定的胚胎细胞中准确地定位,造成细胞分裂纺锤体方向的异常。par类基因参与不对称性的建立,这种不对称性决定了C.elegans身体的前后轴。  相似文献   
69.
将澳大利亚披碱草(Elymus scabervar.scaber,2n=6x=42,StYW)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2n=2x=14,Ns)进行属间杂交,成功获得杂种F1。分析亲本及其杂种F1的形态特征、繁育特性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发现:杂种F1形态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分蘖数等农艺性状超过双亲;花粉完全不育,结实率为0。亲本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正常,但杂种F1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几乎没有配对,其构型为:27.31Ⅰ 0.01Ⅱ(环) 0.32Ⅱ(棒) 0.01Ⅲ,C值仅为0.01。以上结果表明:澳大利亚披碱草的StYW染色体组与华山新麦草的Ns染色体组间无同源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甚远。  相似文献   
70.
以野蔷薇的-变种红刺攻(Rosa multiflora Thunb.vat.cathayensis Rehd.)为材料,对其染色体数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刺玫染色体数目为2n=3x=21,为三倍体;减数分裂始于4月上旬,此时花苞开始膨大、但未开裂,花瓣由绿变成黄色;在同一花药中,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并不同步,可以观察到前期到末期Ⅱ之间各个时期的分裂相;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诸如单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等一系列异常现象.实验还从细胞遗传学上分析了红刺玫育性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关系,部分可育花粉的存在为红刺玫育种实践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