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90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作物秸秆发酵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液体、固体不同培养方式,对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anomala)AS2.300、白地霉(Geolrichumcandidum)AS2.361、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TK—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P—5等菌进行分别培养,然后按一定比例配成农作物秸秆发酵剂。并进行了对玉米秸秆发酵试验:在室温条件下发酵7天,添加5%发酵剂,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一倍左右;添加20%发酵剂,发  相似文献   
22.
48例原发性闭经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告对48例原发闭经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遣传学分析,共发现染色体异常17例,占35.4%,其中包括45,X,7例;45,X/46,XX,2例;X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核型中有Y染色体3例。讨论了原发闭经的细胞遗传学病因及异常核型与表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李桃生  赵小立 《遗传学报》1995,22(6):487-493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二倍体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var.ellopsiodeus)与单倍体糖化酵母(Saccharomycesdiastaticus)构建成遗传上稳定的种间三倍体融合杂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融合杂种象有性杂种一样能诱导产孢;对其完整和非完整四分子的遗传分析,证明了通过遗传标记互补选择法获得的种间三倍体融合杂种HU-KDF-240在产孢过程中,标记基因发生了分离和交换,出现了亲二型和重组类型;四分子对可溶性淀粉的发酵和不发酵分离比为1∶2,而原养型与营养缺陷型的分离比是1∶1。  相似文献   
24.
党永  张廷璧 《真菌学报》1994,13(3):215-218
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褶经有丝分裂阻断剂预处理、原 生质体铺片和Gie-msa染色并结合苏木精染色后,经过多次反复实验观察,证明糙皮侧耳的染色体条数为9(n=9);糙皮侧耳从菌褶分化完成到子实体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不断有少量新的双核担子产生,发生核配直到释放担孢子。其减数分裂同步性不高。减数分裂后,4个子核分别进入4个担孢子中,留下中空的担子。  相似文献   
25.
尾穗苋茎的异常加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穗苋茎中多轮散生维管束的产生是由起源于原形成层的异常形成层连续活动的结果。异常形成层由1─2层细胞组成,在早期的活动中,通常以单向方式向内交替产生维管束原束和薄壁结合组织;而后期则以双向活动方式向内产生木质部和其间的厚壁结合组织,韧皮部较晚在异常形成层的外缘发生。原形成层束分化为具束中形成层的外韧维管束,但无束间形成层分化。中央维管束和各轮异常维管束中的束中形成层能产生一些次生维管组织。  相似文献   
26.
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的小孢子单核期花药,经培养和继代培养6个月后的愈伤组织中,发现有少量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和第二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基本正常,最后形成四分体。该愈伤组织经石蜡切片和压片观察,发现其主要由大量的液化细胞和贮藏细胞所组成,此外,还有少部分分生细胞。没有发现进一步的分化。其染色体数目,2n=30者占71.7%其余则为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27.
28.
褐稻虱(Niaparvata lugens)鸣叫行为与起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褐稻虱不同翅型.不同起飞特性个体的鸣叫行为及其与起飞的关系,结果表明:短翅型能较早鸣叫(雌虫)或明显比长翅型活跃(雄虫).在早期的求偶、空尾中表现出一定优势.羽化后2—3日为起飞高峰期,起飞的长翅型雄虫有SVS行为的个体明显少于短翅型.其变尾受到较多抑制.起飞的长翅型雌虫则极少鸣叫.起飞个体的鸣叫.求偶.交尾行为多发生在起飞之后.  相似文献   
29.
人的正常听觉通路是从外耳道开始的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通路那么,在先天性外耳道堵塞情况下,有没有其它的听觉通路呢?有,这就是口鼻—咽鼓管—蜗窗通路。 有一这样的病例:一男孩。现年18岁,其母怀他不到一个月时,患心脏病其母本人和医生都不知道她已怀孕,用西药治疗二个多月,此时正值妊娠前三个月,是胚胎发育最关键时期,虽然其母病情好转了。但药物导致他先天  相似文献   
30.
植物的叶表蜡层与昆虫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儒 《生物学通报》1993,28(10):12-13
在高等植物的叶表角质膜外覆盖着一层蜡质薄层。这一薄层由表皮细胞的分泌物沉积而成,被称为上表皮蜡层(epicuticular wax)或蜡被(waxcoating)。叶表蜡层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组分复杂多样,有种的差异。但是脂肪族的蜡质成分却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界。蜡层的含量也因种属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许多草本植物(如莴苣,菠菜、甜菜)的叶表蜡层仅为5~10μg/cm~2,而有些果类作物(如桃、梨、苹果)的叶表蜡层可达60~300μg/cm~2。叶表蜡层在维持植物体内水平衡、减少机械损伤、抵御霉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