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6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insect damage in relation to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in a corn field with plants of uniform genetic background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After previous examina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of insect damage and aflatoxin in pre-harvest corn fields, we further examined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cob- and kernel- feeding insect damage, and aflatoxin level with two samplings at pre-harvest in 2008 and 2009. The feeding damage by each of the ear/kernel-feeding insects (i.e., corn earworm/fall armyworm damage on the silk/cob, and discoloration of corn kernels by stink bugs) and maize weevil population were assessed at each grid point with five ears. Sampling data showed a field edge effect in both insect damage and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in both years. Maize weevils tended toward an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more frequently than either corn earworm or stink bug damage in both years. The frequency of detecting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for aflatoxin level was less than any of the insect damage assessments. Stink bug damage and maize weevil number were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flatoxin level than was corn earworm damage. In addition, the indices of spatial-temporal association (χ) demonstrated that the number of maize weevils was associated between the first (4 weeks pre-harvest) and second (1 week pre-harvest) samplings in both years on all fields. In contrast, corn earworm damag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samplings from the field on the Belflower Farm, and aflatoxin level and corn earworm damage from the field on the Lang Farm were dissociated in 2009.  相似文献   
742.
基于DPSIR模型的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生态效应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政达  王辰星  付晓  全元  魏东  王毅  高雅  李思远  吴钢 《生态学报》2014,34(11):2830-2836
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的规划建设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类活动生态效应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生态效应的评估是确保煤电基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我国煤电基地多分布在北部干旱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区,区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我国京津唐、东北城市群、华北东北两个主要粮食基地的生态安全,乃至直接影响到国家生态安全。因此,对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生态效应进行科学评估至关重要。基于DPSIR(驱动力Driving force—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响应Response)概念模型,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为主要研究区域,从社会经济、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三个相关系统中梳理出43个评估指标,构建了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生态效应评估指标体系,以期科学评估国家大型煤电基地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743.
江苏近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夏涛  陈尚  张涛  王敏 《生态学报》2014,34(17):5069-5076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从海洋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采用国家标准《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的方法,评估了江苏省管辖海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江苏近海海域面积1.18万km2,2008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26.02亿元,供给服务、文化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价值分别为226.38亿元,186.61亿元,12.68亿元和0.34亿元;3个沿海地市比较,盐城近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为184.55亿元;其次是连云港近海,为155.58亿元;南通近海最低,为85.89亿元。江苏近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密度平均为361.91万元/km2,从近岸到远海总体呈逐渐降低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滨海旅游区和海洋保护区,中值区出现在养殖区,其它海域的服务价值则较低。江苏近海生态系统服务利用属于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共同主导的综合开发利用型,连云港近海属于文化服务主导的开发利用型,盐城近海属于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共同主导的综合开发利用型,南通近海则属于供给服务主导的开发利用型。建议在江苏近海开展离岸养殖工程,以提高近海供给服务价值;在盐城,特别是南通近岸海域开发海洋公园、渔家乐和其他亲水性旅游活动以提高文化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744.
目的 运用住院日适当性评价方案(AEP)评价某三级甲等医院2009—2013年住院日适当性。方法 抽取2009—2013年间1—5月主要诊断为“肝硬化并伴有消化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病历,运用AEP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每一个住院日是否适当,并对不适当住院日进行原因和费用分析。结果 回顾472份病历,共计6 297个住院日。其中,942个住院日判断为无效,住院日不适当性比例为14.96%。性别、所在科室、是否节假日或周末、区域、付费方式、入院年份和其他诊断数目对住院日适当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适当住院日医疗费用共计77.5万元,若能有效控制,平均每患者住院费用可下降1 641.4元,平均住院日可下降1.996天。结论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研究的不适当住院日比例处于中低等水平;院内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住院日适当性。  相似文献   
745.
746.
王玥  杨群 《古生物学报》2003,42(2):297-302
分子生物学和分支系统学的发展以及化石记录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古生物地层资料在生物演化研究中的地位遭到质疑。连续的化石记录的发现肯定了化石分析的意义,数据库的建立与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为古生物学的研究增添了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747.
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流失 ,使传统分类工作在热带物种多样性评估中显出不足 ,而民间分类系统在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前人对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和分类系统已做过研究 ,该文在此基础上 ,探讨能否将这种知识用于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利用生物多样性快速编目、样方调查及民族植物学中民间访谈的方法 ,考察了三个傣族村寨原住民的植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 ,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程度与其年龄呈显著正相关 ,中年以后识别能力趋于稳定 ,识别率高达 91 %以上。通过与长期在西双版纳地区工作的野外植物分类学家相比较 ,我们发现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率不低于分类学家 ,且所需时间比分类学家少。作者认为 ,民间植物分类系统可以用于局部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748.
基于能值理论的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定宏  文礼章  肖强  胡聃  李锋  游芳 《生态学报》2010,30(20):5635-5645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贵州省1992—2008年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对其环境负载率、废弃物能值比率、能值-货币比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自给率、人口承载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生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输出能值中仍以原材料输出为主,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环境负荷率由1992年的2.15上升到2008年的3.82之间,表明贵州省环境和资源系统的负荷率在增大。能值-货币比呈现下降趋势,其值在3.82×1013sej/$到2.47×1013sej/$之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贵州省的GDP增长较快造成的,受总能值使用量和人口数量的制约,人均能值使用量在13.6×1015sej和11.4×1015sej之间波动。能值使用强度呈上升趋势,其值在1.07×1011sej和1.57×1011sej之间,说明贵州对省内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强。电力能值使用量比呈上升趋势,这与贵州省加快水电资源开发有关。能值投入率由1992年的0.049上升到2008年的0.107。净能值产出率非匀速下降,在25.3—10.9之间变动,此值高于新疆、四川、甘肃的净能值产出。能值自给率呈现一种波动状态,其比例从1992年的95.7%下降到2008年的88.6%。  相似文献   
749.
应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评估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波  陈新军  西田勤 《生态学报》2010,30(13):3375-3384
利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Age structured production model,ASPM)评估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状况,同时结合亲体量-补充量曲线陡度系数和年龄组自然死亡系数的敏感性分析,描述了黄鳍金枪鱼资源的发展趋势、判断了开发状况。研究认为,陡度系数设在0.6-0.8才可能使亲体量产生出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的水平。采用美洲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推荐的自然死亡系数值时,评估结果最接近渔业现状。研究发现,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增加,总资源量和亲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资源量自1990年后趋向稳定,维持在195.9-263.2万t,平均为221万t;亲体量在1994年后下降到100万t以下,1997年以后处在维持MSY所需亲体量的水平之下,目前仍呈下降趋势。补充量在渔业初期呈现大幅度波动,1978年后趋于稳定,并维持在3258.36-6583.35×106尾,平均为4687.66×106尾。未成熟鱼的数量总体较为稳定,但成熟鱼的数量出现剧减,从渔业初期的246.51×106尾减少到2005年的19.02×106尾。模型估计的总捕捞死亡系数从渔业初期开始逐渐上升,1991年后出现大幅度上升,处于0.334-0.456间,2003年时超过FMSY,捕捞产量也于2003年超过MSY。分析认为,2003年以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持续高产量被认为是不可持续,根据ASPM估算,2003-2006年均产量46.4万t,超过了MSY(36.4万t);S/SMSY为0.76;Fall/FMSY为1.39,由此判断现阶段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正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7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