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8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43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5 毫秒
941.
基于异速生长理论的准噶尔盆地荒漠灌丛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荒漠灌丛形态的发生发展机制并认识其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从形态和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出发, 对生长在准噶尔荒漠东南部的岛状灌丛进行了形态学调查。依据Malthusian方程微分形式, 根据异速生长理论, 建立了冠幅与株高生长、灌丛表面积与体积生长的数学关系式, 利用植被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 并最终得出不同灌丛在不同株高时的情景示意图。结果表明: 1)将荒漠灌丛形态假设成半三轴椭球体是合理的; 2)虽然灌丛形态发展趋势可以是扁平、近半球和竖直3种类型, 但是形态建成后, 一般维持在扁平和近半球两种类型; 3) 18类荒漠灌丛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可能与同处于相同环境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相近有关。  相似文献   
942.
在美国化学协会第24届全国会议上,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称,他们在可持续能源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真正的实用型"人造树叶"首次开发成功,其光合作用效率是自然界树叶的10倍。  相似文献   
943.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根据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和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1次/12h,乌司他丁60万U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7d。记录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7天病死率。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脉搏、呼吸、WBC、PCT、CRP、APACHEⅡ评分、7天病死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有明确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44.
理解影响植物分布的式样及过程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但对许多物种而言,限制其分布的原因还不清楚。为了认识高山栎分布与生理生态特性的关系,我们在不同海拔的4个观测点研究了帽斗栎的光合气体交换、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由于高的水气压亏缺和气温,帽斗栎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午间表现出明显的降低现象。帽斗栎的饱和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氮利用效率在海拔中部比低海拔或高海拔处的为高。不同海拔的叶氮含量在5月份有差异,8月份则没有明显不同。叶片厚度随海拔增加,但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最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帽斗栎光合作用的海拔变化与叶片的生化效率和氮含量有关,而与比叶重无关。研究结果说明,温度的海拔变化对高山栎的光合作用和叶性状有明显影响,最适宜帽斗栎光合碳获取及生长的海拔范围是3180~3610m。  相似文献   
945.
叶肉导度的组成、大小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大气中的CO2需要克服气孔和叶肉细胞等阻力传输到羧化位点。CO2从气孔下腔传输到羧化位点的阻力称为叶肉阻力,其倒数即为叶肉导度。近十年内,叶肉导度已经成为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叶肉导度的组成及各部分所占的比重;然后通过与气孔导度的比较,分析叶肉导度的大小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叶肉导度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分析了其中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6.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列举了许多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了能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有必要对某些实验进行改造、重新设计、进一步探究,针对教材中“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尝试。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探究母乳成分对纯母乳喂养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速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纯母乳喂养正常分娩足月婴儿共120例,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速率不同,分为60例正常发育组(正常组)、60例非正常发育组(非正常组)。统计所有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高,两组婴儿于1月龄、2月龄、3月龄时入院检查体重、身高净增长量,计算平均体重、身高净增长量,同时采集婴儿对应母乳样本,进行母乳成分分析,并记录喂养相关信息,将分析结果以及喂养相关信息与婴儿生长发育速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婴儿基线资料相比,观察组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与平均身高净增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统计项两组婴儿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母乳蛋白质、脂肪以及总能量含量明显高于非正常组,干物质含量明显低于非正常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糖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以所有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为应变量,做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喂养时间间隔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108,P=0.004,95%CI=-0.180~-0.035);母乳蛋白质含量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338,P=0.014,95%CI=0.069~0.608);母乳脂肪含量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072,P=0.002,95%CI=0.026~0.118)。以所有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为应变量,做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吮吸时间与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154,P=0.019,95%CI=-0.283~-0.025);母乳蛋白质含量与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2.050,P=0.000,95%CI=1.156~2.944)。结论:纯母乳喂养方式下,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可能直接影响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速率,应尽可能保证母乳成分构成均衡健康,利于婴幼儿成长吸收。  相似文献   
948.
西辽河流域植被NPP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亚  孙爽  胡克 《广西植物》2020,40(11):1563-1674
为研究西辽河流域植被生长特征及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该文以2000年—2015年MOD17A3的年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植被类型数据、土壤类型数据以及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GIS和RS技术,分析了西辽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西辽河流域近16年来植被NPP总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变化范围为156.89~260.90 g C·m-2·a-1,平均值为219.76 g C·m-2·a-1,空间分布呈“边缘高、中间低”的特征; 植被NPP变化斜率为-16.53~16.65,95.74%的区域NPP呈增加趋势。(2)不同植被类型的NPP总量大小排序为草原>栽培植被>阔叶林>灌丛>草甸>针叶林; 西辽河流域固碳的植被类型主要是草原、栽培植被以及阔叶林,固碳能力较强的为针叶林。(3)生长在棕壤、褐土和潮土的植被年均NPP较高,生长在栗钙土和风沙土的植被年均NPP较低。(4)16年间植被NPP增长主要受降雨影响。气候暖-湿化及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促进了西辽河流域植被的生长。以上研究结果为后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49.
以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木荷(Schima superba) 4种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树种为研究对象, 采用红外-箱式增温的方法, 研究4个树种叶片气孔性状(表征气孔调节能力)、叶片解剖结构(表征叶片组织调节能力)和光合特征(表征养分维持能力)对增温的响应情况, 比较不同树种在增温背景下的生理生态适应能力, 为预测该地区森林植物在全球变暖情形下的生长变化趋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增温后, 红枝蒲桃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 且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光合磷利用效率(PPUE)降低; 海南红豆气孔导度增大、气孔密度减小以及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减小, 同时光合速率、PNUEPPUE升高; 红锥气孔大小缩小, 但光合速率不变; 木荷气孔增大而密度减小, 栅栏组织厚度减小, 光合速率、PNUEPPUE降低。综上所述, 红枝蒲桃、海南红豆和木荷能够通过降低叶片厚度来适应高温环境, 不同物种的气孔调节、养分维持、光合速率和光合养分利用效率对增温的响应存在差异。增温有利于固氮植物海南红豆的生长, 但不利于传统优势树种木荷和红枝蒲桃的生长。因此, 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况下, 固氮植物海南红豆由于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可能会取代木荷和红枝蒲桃等成为新的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950.
研究了流加浓度对酪氨酸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R-165(pAP-B03)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后L-酪氨酸流加加速了菌体的生长,提高了生产强度,缩短了发酵周期.在流加浓度为75 mg/h时,最大菌体干重达到了40.13 g/L(对照11.48 g/L),生产周期缩短到30 h(对照48 h),生产强度达到1.409 g/h/L(对照0.876 g/h/L).但是L-酪氨酸的流加对L-苯丙氨酸的最终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可认为流加酪氨酸是减少发酵时间并提高生产强度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获得的酪氨酸流加方式对L-苯丙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