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固氮蓝藻促长物质处理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黑龙江省海伦县连续三年用浓度1%固氮蓝藻促长物质浸种春小麦,能促进种子萌动,田间种子发芽率提高约18%以上;能促进种子根和芽的生长,田间出苗率可提高9—17.8%。三叶期用固氮蓝藻促长物质喷雾,对苗期生长有促进作用,对根系发育的效果特别显著,同时促进植株分蘖,增加分蘖数,提高成穗率及种子蛋白质含量。小麦增产5—10%。固氮蓝藻促长物质大面积(250亩)应用,国内外尚无先例。  相似文献   
82.
沙芥种子吸水和发芽过程中几种贮藏物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沙芥种子在浸种过程中吸水分3个时期:0~180min为急剧吸水期,180~840min为缓慢吸水期,浸种840min后进入种子吸水停滞期;沙芥种子的适宜浸种时间是6 h,有利于提高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萌发过程中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降解和含水量的增加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83.
温度、光照和盐分对外来植物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种子的表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从温度、光照、NaCl胁迫及浸种等方面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喜高温,35℃下种子萌发迅速,且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最高;光照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但随光照时间延长,种子发芽高峰推迟且峰值下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下降;随NaCI浓度升高,种子发芽高峰推迟日.峰值变小,发芽率也呈下降趋势,但低NaCl浓度(0.01 mol/L和0.05 moi/L)胁迫下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90%以上,且促进了种子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提高及胚根的伸长,结合天津地区黄顶菊生境中土壤的含盐量的分析表明,黄顶菊具有相当强的耐盐性;浸种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也很大.因此,黄顶菊成为潜在入侵种与其种子极高的萌发率及耐受高温和盐碱等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PP333浸种对曲阜香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效应(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P333浸种,曲阜香稻发芽种子中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都明显受抑,发芽势减弱,幼苗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不仅矮化了幼苗植株,而且促进了幼苗的横向生长,从而培育了壮苗。在0~400mg·L  相似文献   
85.
Wu XQ  Xu KD  Yu ZS  Yu TT  Meng ZC  Dai RH  Lei YL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2140-2147
在2008年夏季浒苔暴发末期,对黄海33个站位(其中冷水团中22个,浒苔暴发区域9个)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分布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在浒苔灾害严重的南黄海区域,沉积物中的粉砂-粘土含量较往年(2007年)有明显增加;沉积物中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含量在大多区域较2007年变化不大,但在苏南至长江口近岸海域的含量有明显降低.所获的16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垂直分布及各类群对现存量的贡献较往年未见明显差异.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375±793)ind·10 cm-2,生物量为(1203±707)μg·10cm-2.黄海小型底栖动物总体现存量较2007年低约1/3,并在浒苔暴发区域下降尤为明显,而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则略有上升,由此导致南黄海的小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分布呈现从中央冷水区向外围减小的反常现象;相较于此,在浒苔灾害影响较小的北黄海则呈从冷水区向外围增加的趋势.统计分析显示,浒苔暴发区域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盐度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含量不相关.浒苔的暴发对近岸的小型底栖生物现存量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但导致小型底栖动物现存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并非缘于饵料匮乏,而更可能是浒苔暴发后的沉积与降解过程产生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6.
以‘拉丁诺’白三叶为材料,用0、10%、15%、20%(W/V)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亚精胺(Spd)浸种对渗透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和淀粉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渗透胁迫下,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及胚根鲜重和胚根长度均显著(P<0.05)降低,淀粉水解为糖类的速率减慢;与蒸馏水浸种相比,0.05mmol·L-1Spd浸种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在渗透胁迫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及胚根鲜重、干重和胚根长度,同时大幅提高了α-淀粉酶、β-淀粉酶及(α+β)-淀粉酶总活性,降低了淀粉含量,增加了还原糖和葡萄糖含量。说明Spd浸种提高了白三叶种子在渗透胁迫下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生长的环境适应性,这可能与增强种子体内淀粉酶活性,加速淀粉水解为还原糖和葡萄糖,为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及时提供充足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87.
以‘拉丁诺’白三叶为材料,用0、10%、15%、20%(W/V)即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亚精胺fSpd)浸种对渗透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和淀粉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渗透胁迫下,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及胚根鲜重和胚根长度均显著(P〈0.05)降低,淀粉水解为糖类的速率减慢;与蒸馏水浸种相比,0.05mmol.L-1 Spd浸种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在渗透胁迫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及胚根鲜重、干重和胚根长度,同时大幅提高了α-淀粉酶、β-淀粉酶及(α+β).淀粉酶总活性,降低了淀粉含量,增加了还原糖和葡萄糖含量。说明Spd浸种提高了白三叶种子在渗透胁迫下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生长的环境适应性,这可能与增强种子体内淀粉酶活性,加速淀粉水解为还原糖和葡萄糖,为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及时提供充足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88.
描述了自西藏发现的荨麻科二新种:拉格艾麻(Laportea lageensis)和拉格冷水花(Pilea lageensis),并给出了与其近缘种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89.
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与培矮64S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变温、人工控温及冷水灌溉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与两用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育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当它们在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1-12d平均自然日均温23.0-23.8℃的低温时,96-5-2S表现不良,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而培矮46S可育,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1%-4.5%;(2)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2℃恒温处理5d,96-5-2S败育彻底,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而培矮64S可育,套袋自交结实率为10.7%;用17℃恒温处理6d,96-5-2S与培矮64S均可育,但96-5-2S套袋自交结实率(6.8%)显著高于培矮64S(2.5%);(3)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和不同温度的冷水串灌15d,水深维持在20cm左右,当水温为22-22.5℃时,96-5-2S不育,结实率为0,而培矮64S可育,结实率为18.5%;当水温为19.5-21.5℃时,96-5-2S与培矮64S均可育,但96-5-2S结实率(2.5%-45.1%)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培矮64S(50.4%-56.9%)以上结果说明:导致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与导致其生理不育的下限温度均低,其不育性比培矮64S更稳定,耐寒性比培矮64S更强,即可确保制种安全,又可确保自身繁殖,对加快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发展步伐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0.
王文采 《植物研究》2017,37(6):801-806
描述了自广西和云南发现的荨麻科冷水花属5新种,龙舟冷水花,泸水冷水花,陇瑞冷水花,小冷水花和元宝山冷水花,并给出其与近缘种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