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44篇
  10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2013年11月15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一片农田(19°53'51.80″N,116°37'01.78″E)观察到1只斑胸滨鹬(Calidris melanotos)(图1),该片农田用作种植蔬菜和饲养水蚤。发现斑胸滨鹬的同时,也记录到林鹬(Tringa glareola)、泽鹬(T.stagnatilis)、白腰草鹬(T.ochropus)、黑尾塍鹬(Limosa  相似文献   
62.
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幼苗竞争强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格氏栲幼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幼苗种内竞争强度随幼苗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桂北木姜子>梨茶>黄润楠>毛鳞省藤>矩圆叶鼠刺>木荷>酸味子>狗骨柴>少叶黄杞>山黄皮>光叶山矾>沿海紫金牛>小叶赤楠>尖叶水丝梨>赤楠>草珊瑚>格氏栲>丝栗栲>杜...  相似文献   
63.
林隙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树种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林隙梯度(林隙中心、林隙近中心、林隙边缘)中主要树种的数量特征,以及林隙大小对树种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梯度林隙内灌木树种的密度均明显高于非林隙,同种灌木密度的比值在1.08~18.15之间;随林隙面积增加,乔木幼苗更新密度逐渐增大,幼树Ⅰ(高度H≥1 m,胸径DBH≤2 cm)和幼树Ⅱ(H≥1 m,2 cm<DBH≤5 cm)的更新密度呈多峰曲线.林隙灌木总体更新密度主要随幼苗和幼树Ⅰ数量而变化.林隙内不同位置幼苗的平均树高、平均基径、种密度和个体密度有所差异.从林隙中心到非林隙,更新层乔木幼苗重要值的大小顺序为:林隙中心>林隙近中心>林隙边缘>非林隙;物种均匀度呈高-低-高的变化,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为早期林隙>中期林隙>晚期林隙.  相似文献   
64.
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群落林下木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南地区的风水林是乡村聚落的一种特色林分, 具有守护村庄的象征意义。在过去的数百年中, 风水林在乡村的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下而受到保护, 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有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的影响, 我们选择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同一林分起源的3个具有相似地形的风水林, 研究了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其林下木本植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多响应置换过程(multi-response permutation procedures, MRPP)分析表明, 人为干扰显著改变了风水林林下木本植物组成(P = 0.001, A = 0.3886), 沿着干扰由弱至强的梯度呈现出中生性植物减少、阳生性植物递增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重度干扰>中度干扰>轻度干扰, 但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 3个风水林群落相互间的林下物种相似性降低, 物种替代率呈增加趋势。双向聚类分析较好地反映出林下物种因受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影响而表现出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指示种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干扰强度下具有显著指示值(IV ≥60)的指示种。综合分析表明, 人为干扰有利于阳性物种在风水林内定居生长, 并明显地改变了林下木本植物组成, 但未能引起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差异。此外, 找出对人为干扰产生关键生态响应的林下指示种, 对增进风水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5.
林窗对格氏栲天然林更新层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改进的M.Godron稳定性法研究林窗干扰对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更新层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干扰改善了微环境,表现在林窗和林下乔灌层树种重要值和多样性存在差异.林窗乔木层中丰富度指数R、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均优多指数Z均高于林下,均匀度指数Js和群落优势度指数C低于林下;灌木层中R、D、H、Js、Z指数均高于林下,群落优势度指数C低于林下,林窗物种多样性更为丰富,生态优势种不明显,群落向复杂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林窗与林下乔木层Jaccard相似性系数Cj、Sorenson相似性系数CS、Bray-Curtis指数CN相对较低,Morista-Horn指数CmH较高,林窗对树种更新具有促进作用;灌木层相似性系数Cj、Cs、CN、CmH均较高,物种组成基本一致.根据M.Godron稳定性原理拟合出稳定性模型,林窗和林下乔木层分别为对数模型与二次函数模型,林窗和林下灌木层最佳拟合模型均为对数模型.林窗乔木层植物处于稳定状态,林下乔木层植物不稳定;林窗和林下灌木层植物均处于稳定状态.林窗和林下乔木层树种中以桂北木姜子(Litsea subcoriacea)重要值最高,说明其在森林更新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能对格氏栲种群更新产生较大影响.林下乔木层中格氏栲重要值较低,格氏栲更新存在困难,而林窗干扰促进了格氏栲的向上生长和重要值的提升,可有效实现格氏栲种群的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66.
为了了解北亚热带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转变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以浙江省富阳市庙山坞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 对达到成熟林状态的两种林分类型0-60 cm内各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天然次生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杉木人工林, 与人工杉木林相比, 增幅分别为19.0%-32.6%、0.8%-30.3%、3.8%-54.1%和6.3%-38.6%, 且在0-10和10-20 cm土层差异显著(p < 0.05) (水溶性有机碳仅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 2)杉木人工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高于天然次生林; 3)两个林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与总有机碳含量均呈现极显著相关, 且天然次生林土壤易氧化碳、轻组有机质与总有机碳的相关系数均大于杉木人工林; 4)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养分(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钙和速效镁)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水平。  相似文献   
67.
在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选取面积≤50m2,50~150m2,>150m2的林窗,每种类型内均包含3种小径竹盖度(≤20%、20%~50%、>50%),共调查林窗9个,并调查包含这3种小径竹盖度的三块林下对照样地,研究了该类森林林窗更新与小径竹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无论林窗大小,林窗内的更新幼苗数量都比林下的多,林窗更新是岷江冷杉群落更新的主要途径;(2)所选林窗均为发育早期,林窗对更新树种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苗上。糙皮桦幼树及幼苗数量随林窗面积的增加而急速增加,它的更新更需要较大的林窗;(3)不同小径竹盖度下幼苗的密度呈现显著性变化,小径竹的生长明显抑制了森林幼苗的更新及填充的进程;(4)华西箭竹的分散程度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降低,而平均高度和基径则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兴安落叶松林火灾变阀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建立系列林火生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模拟,系统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的林火灾变生态阀值,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减灾防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9.
70.
以广州地区村边风水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7个风水林斑块,并在每个斑块内建立了一个20m×20m的样方,调查了其胸径大于1cm的植物组成。首先以种面积关系外推法和非参数法估计了风水林群落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贡献;然后以加法准则拆分了gamma多样性,以分析风水林群落物种组成的异质性;最后根据每个风水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稀有种(在所有群落中只出现一次的物种)数目和谱系多样性分析了在保护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区域。结果发现:(1)广州地区风水林群落至少保存了32.74%的区域物种多样性;(2)gamma多样性(184)中绝大部分由beta多样性(163.43)构建,只有很小部分来自于alpha多样性(20.57)。这表明风水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要想尽可能多地保护风水林内物种多样性,就需要尽可能多地保护风水林群落斑块;(3)相对于平原地区,位于山区的风水林群落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以及更多的稀有种数目。在保护资金和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位于山区的风水林群落应该给予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