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聚集中国     
《生命世界》2010,(8):7-7
藏族人为何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 为了研究藏族人群对于高海拔低氧地区的适应机制,科学家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三个不同地区共收集了200多份藏族世居样品,  相似文献   
62.
赵亚辉  张媛媛 《生物学通报》2010,45(8):1-3,F0004
结合生物发光现象与深海鱼类的关系,介绍了深海发光鱼类的多样性、发光的特点与作用机理,阐释了发光现象实际上是鱼类对于深海这一特殊生态环境的适应。对于鱼类的捕食、交配、自卫等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是漫长演化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64.
棕色脂肪组织(BAT)的生理作用与白色脂肪显著不同,它以产热的形式释放能量而不是将能量以ATP的形式储存.线粒体是在能量代谢和维持细胞稳态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器.为了更好地了解棕色脂肪中的能量代谢过程,运用双向电泳及质谱相结合的技术,分离了大鼠白色和棕色脂肪线粒体,对其差异蛋白质谱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鉴定.参与脂肪和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及线粒体呼吸链的蛋白质在棕色脂肪线粒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白色脂肪线粒体,在寒冷诱导下这些蛋白质的表达进一步上调.此外,参与辅酶Q合成的一系列COQ 基因在棕色脂肪中经寒冷适应后表达明显上调.该研究表明,辅 酶Q合成的增高在非颤栗性产热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棕色脂肪特异性的能量代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人与野猪冲突:现状、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野猪冲突日趋严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了人与野猪冲突的类型、程度,分析了引发人与野猪冲突的原因和影响野猪危害的因素;综述了目前缓解人与野猪冲突的措施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冲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看法和问题,并针对人与野猪冲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苏承武 《蛇志》2010,22(1):79-83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宣言:“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自我保健是个人、家庭、邻里、亲友间进行的卫生活动,是将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合为一体的综合保健措施。健康的钥匙在自己的手中”。医学有两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  相似文献   
67.
廖翔华 《动物学报》2007,53(3):470-480
研究了寄生于鲤鱼及草(鲩)鱼的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hathi)的多样性.作者在1986-2000年收集材料,遍及中国19个省及自治区.在江苏等5省只收集到其它寄生虫的材料,故结果未列入附录1和2.研究结果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的地理分布截然不同.寄生于鲤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黄河水系的西北地区及黑龙江水系的东北各省及长江上游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南方各省的鲤鱼不感染这种绦虫.寄生于草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沿珠江水系的广东、广西及闽江水系的福建,感染池塘的幼龄草鱼,天然水体中未发现感染阳性的草鱼.交义感染试验表明,寄生在这两种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草鱼感染的头槽绦虫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排出发育完全的胚胎卵,而鲤鱼感染的头槽绦虫排出的虫卵多为早期分裂卵,甚至在盛夏,水温在28℃-30℃的情况下也无例外.虫卵发育程度不同,卵的孵化期也有差异.在同等温度28℃-29℃时,草鱼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1.69±0.17 d;鲤鱼的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3.98±0.3 d.此外,种群结构也有明显区别,草鱼的头槽绦虫在繁殖季节,体长<1 cm的幼虫占种群的主体,年终时绦虫全部从宿主体内消失,生活周期从初染至消敛约1年;鲤鱼的头槽绦虫主体全年皆为孕节成虫,在Ⅱ龄商品鱼中继续繁殖.本研究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显示的多样性是因长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从而演化为两个不同的亚种[动物学报 53(3):470-480,2007].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海马组织HIF-1与EPO的低氧应答元件(HRE)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低氧预适应形成的关系。方法:小鼠低氧0次(H0),1次(H1),4次(H4)后取海马组织,应用凝胶迁移改变试验(EMSA),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试验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内HIF-1与EPO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EMSA体外结合实验及ChIP体内结合实验发现。H0、H1和H4组结合活力依次增强。结论:HIF-1与EPO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增强可能参与预适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69.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细胞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和同属土著种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染色体计数,并对核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染色体数目为2n=54,核型公式为k(2n)=6x=54=46m 8sm(0-6SAT),核型类型为2A型;一枝黄花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k(2n)=2x=18=16m 2sm(0-2SAT),核型类型为1A型.通过对一枝黄花属(Solidago L.)植物染色体数目的统计分析,判断该属的染色体基数为9.通过对多倍体基因表达导致植物适应进化的讨论得出:多倍体是入侵植物特征,可能是植物入侵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0.
腺苷和乙酰胆碱后适应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ang WJ  Sun L  Yu XJ 《生理学报》2007,59(5):593-600
近年来缺血后适应的提出成为抗再灌注损伤的里程碑,其良好的临床可控性和可靠的保护效应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缺血后适应即在心肌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处理,诱导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其循环次数和间隔时间存在种属差异。研究证实后适应不仅限制急性期梗死面积,还可以减轻长期损伤,其是否与保护血管内皮、抑制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氧化损伤相关还存在争议。上调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Hnase,RISK)通路是后适应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即激活磷脂酰肌醇一3激酶(phosphatidy linositol3-kinase,P13K)-Akt途径和,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途径,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但是这两条途径的地位和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为了更加适用于临床,研究者将机械调控转变为药物干预,观察药物能否模拟缺血后适应发挥保护作用,即药物后适应。腺苷是研究最广泛,也是最有希望成为临床正式用药的一种药物。我们实验室首先提出了乙酰胆碱可以模拟缺血后适应,通过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发挥心肌保护效应。本文着重阐述缺血后适应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和信号转导通路,尤其是腺苷和乙酰胆碱模拟药物后适应的可能机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