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14篇 |
免费 | 770篇 |
国内免费 | 3378篇 |
专业分类
159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270篇 |
2022年 | 380篇 |
2021年 | 342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237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222篇 |
2016年 | 249篇 |
2015年 | 315篇 |
2014年 | 576篇 |
2013年 | 425篇 |
2012年 | 571篇 |
2011年 | 629篇 |
2010年 | 655篇 |
2009年 | 745篇 |
2008年 | 891篇 |
2007年 | 742篇 |
2006年 | 785篇 |
2005年 | 715篇 |
2004年 | 666篇 |
2003年 | 637篇 |
2002年 | 688篇 |
2001年 | 677篇 |
2000年 | 481篇 |
1999年 | 359篇 |
1998年 | 289篇 |
1997年 | 355篇 |
1996年 | 350篇 |
1995年 | 316篇 |
1994年 | 311篇 |
1993年 | 301篇 |
1992年 | 219篇 |
1991年 | 195篇 |
1990年 | 164篇 |
1989年 | 190篇 |
1988年 | 77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60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50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7篇 |
1955年 | 2篇 |
1953年 | 12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952.
植物的间断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中国大陆与台湾名录整理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西南与台湾地区的植物间断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同种型间断分布的维管植物有198种(包括变种和亚种),隶属于56科129属,其中蕨类植物86种,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56种,单子叶植物53种;两地异种型间断分布的维管植物有22属,隶属于15科,其中蕨类植物6属,裸子植物1属,双子叶植物7属,单子叶植物兰科8属。间断分布类群以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是蕨类和兰科植物。间断分布类群在台湾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到东北部,在大陆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川东–鄂西地区、川西–滇西北地区–藏东南地区和滇东南–桂西–黔西南地区。在垂直高度上,海拔1,550–2,350m是间断分布类群最集中分布的海拔范围。我们推测中国西南与台湾地区的间断分布类群有3种来源:北半球温带、中国西南和热带亚洲来源。 相似文献
953.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了解得越来越透彻。本文对植物过敏反应和系统获得抗性作了简要概述,并着重讨论了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进展,涉及到转座子标签技术、定位克隆技术、染色体步行、染色体登陆等方法和策略,归纳了克隆到的植物抗病基因及其产物结构,概述了这些基因产物所共有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954.
955.
956.
利用PCR技术从油菜Brassica napus H165基因组DNA中分离了napinB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片段(nap300)与文献报道的napinB启动子相应区域的同源性为97%。将其与gus连接构建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PCR、Southern结果显示,nap300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DNA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957.
人类社会的日益扩张,导致人类加速占据地球表面景观,并胁迫地球上生态系统提供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和废物吸收能力。所以保护尚未“开放”的自然生态系统及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成为人类长期生存的重要保证。该文着重讨论了恢复过程中的土壤生态学问题。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础。土壤微生物与动物的种群变化,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及主要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是恢复生态的重要环节。生态恢复与演替有许多共性,所以演替理论对于认识生态系统恢复中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有着很大帮助。与自然演替不同的是,人的积极参与在生态恢复中占有中心位置。从最初样地的确立与物种的选择,到后续的灌溉与施肥管理,人的选择影响着土壤的演化,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最终恢复生态的结果。为保障恢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短期的工作目标,如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务必与长期的工作目标,如土壤的恢复相结合。植物与土壤的相互反馈是生态恢复成功的重要标志。成功的生态恢复不仅是对现有生态学理论的“试金检验”,也是推动生态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相似文献
958.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东南部紧靠中越边境的马关、麻栗坡两县交界处,在北纬22°54′—22°58′和东经104°34′—104°42′之间。区内最高峰海拔2579米,较低河谷为南温河,海拔仅为600米,相对海拔高差达1979米。母岩主要为白垩纪花岗岩。植被类型有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和山顶苔藓矮曲林等。 由于该地区紧靠中越边境,因此,自198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较少有人对该保护区进行全面的植物考察。至今,对于大多数植物学工作者来说,老君山那丰富而独特的植物资源仍蒙着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959.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区系和生态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黔桂及其邻近地区是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布和特有中心 ,广西正处于这个中心的位置上 ,种类十分丰富 ,共计有 38属、 16 6种 (含种下等级 ,下同 ) ,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不太复杂 ,特有现象极为突出 ,其中仅产广西的特有属有 5个 ,特有种达 81个。广西苦苣苔科植物区系与相邻的贵州、云南两省属的相似性系数较高 ,分别为 75 76 %和 71 4 2 % ,但与相邻省份苦苣苔科植物种的相似性系数却较低 ,从 35 4 8%至 6 4 9%不等。苦苣苔科植物在广西全境分布较广泛 ,但各地种类分布很不均衡。广西苦苣苔科植物的天然分布对基质有较严格的专一性 ,种群植株数量一般较少 ,同一种类不同的居群间形态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960.
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51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总数419种的12.2%,本文报道了浙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基本概况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并对其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