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我国冰核活性细菌的优势种类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福在  韦建福  朱红 《生态学报》1996,16(6):618-622
1986 ̄1994年,从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的68种植物上分离到了250株冰核活性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3个属的17个种或致病变种。其中出现最多的是菠萝欧文氏菌,共133株,占总数的53.2%,其次是丁香假单胞菌群,共70株,占28%,其它种类的冰核活性细菌共47株,仅占18.8%。因此,我国冰核活性细菌的优势菌种是E.ananas,其次是P.syringae pvs。在低纬度的南方地区中E.a  相似文献   
72.
孔茹洁  卫洁  陈清  赵英  冯星星 《生态学报》2024,44(6):2495-2503
内蒙古退化冷蒿草原围封恢复演替3-4年,植物群落更替出现半灌木冷蒿(Artemisia frigida)向禾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群落突然转变的现象,这对内蒙古草原植被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冰草-冷蒿演替和竞争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水分作为草原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由于冰草和冷蒿的根系分布深浅不同,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能会影响冰草-冷蒿的竞争。为探讨土壤水分及其垂直分布对冰草和冷蒿竞争的影响,本盆栽试验设置冰草、冷蒿单种以及混种处理,并进行不同土壤深度(0-30cm,30-60cm)的水分处理(上干下湿、上湿下干、上干下干),结果表明:(1)与冷蒿相比,冰草受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显著,相对于上干下干处理,冰草在湿润(上干下湿或者上湿下干)处理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而冷蒿没有显著变化;(2)上干下湿和上湿下干处理间,冰草、冷蒿的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和根长差异均不显著;(3)不同水分处理,冰草和冷蒿的根系均可分布在30-60cm土壤中,且土壤30-60cm层冰草单种的根生物量和根长显著高于冷蒿单种;(4)相对竞争强度和竞争攻击力系数表明:湿润处理冰草的竞争力大于冷蒿;上干下干处理冷蒿的竞争力大于冰草。土壤水分变化引起冰草、冷蒿的明显竞争,上湿下干与上干下湿处理间冰草与冷蒿竞争力差异不显著。由于冰草和冷蒿均为多年生物种,冰草-冷蒿的竞争实验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反复地验证。  相似文献   
73.
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南海北部MD05-2904孔上部0-398cm段共152个样品的硅藻鉴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SSS)变化历史,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呈阶段性变化,与季风降水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季风降水强度变化可能是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珠江冲淡水是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变化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其影响程度在全新世中晚期有所减弱.末次冰消期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硅藻记录还明显反映了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这一短期气候事件,事件发生期间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明显上升,主要与当时季风降水明显减少有关.MD05-2904孔硅藻盐度记录基本可以与17940孔有孔虫盐度记录相对比,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在全新世中晚期,主要与两者代表不同盐度含义有关,后者代表由局地淡水收支变化引起的盐度变化,而前者代表所有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盐度变化.  相似文献   
74.
抗体表面展示技术对于新抗体的筛选和抗体亲和力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表面展示技术是噬菌体的表面展示和酵母的表面展示.大肠杆菌,以其培养简单和基因改造便捷,有望成为非常好的一种表面展示的宿主.但是,目前为止,大肠杆菌还没有被广泛地应用于抗体的表面展示技术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在大肠杆菌外膜展示抗体的效率还不够高.作为外膜展示的载体,许多蛋白都被研究过,其中自转运蛋白(autotransporter,AT)和冰核蛋白(ice nucleation protein,INP)是人们研究最多的两种载体蛋白.还有一个原因是大肠杆菌作为宿主,在表达异源基因和展示异源蛋白过程中的存活率问题.在本研究中,系统地研究了Ag43β(一种自转运蛋白Antigen43的β结构域)和INPNC(去掉中间冗余序列的冰核蛋白的N端和C端)两种载体蛋白在强弱不同的三种启动子(T7、araBAD和lac)诱导表达的情况下,表达量、展示率、抗原亲和力以及宿主菌存活率的差异.我们发现,Ag43β展示的抗体在抗原亲和力上优于INPNC展示的抗体.在存活率方面,T7启动子诱导表达的存活率很低:用INPNC作为载体蛋白时只有0.0033%,用Ag43β作为载体蛋白时只有0.02%存活率.lac启动子诱导表达的存活率:用INPNC作为载体蛋白时为2.04%,用Ag43β作为载体蛋白时为13.27%.araBAD启动子诱导表达的存活率很高:用INPNC作为载体蛋白时为37.80%,用Ag43β作为载体蛋白时高达90.23%.但是araBAD诱导表达量和展示率都很低,所以其表现出的宿主高存活率意义有限.综合看来,由lac启动子驱动的、以Ag43?茁为载体蛋白的抗体表面展示系统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对浙江萧山SE2钻孔近50m沉积物岩心进行了详细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并结合测年资料重建了冰后期以来钱塘江沉积河谷的环境演化过程。有孔虫群落特征反映的古环境变化与沉积相分析结果一致。有孔虫资料显示:大约1万年以来该地区受到海水的影响、以胶结质壳Textularia-Reophax组合为特征,并在中全新世海水深度到达最大、以近岸浅水组合Ammonia beccarii-Elphidium magellanicum为代表,而晚全新世以来在全球海平面下降的影响下、该地区海水变浅的同时,却由于狭窄的特殊河口地形,水动力相对较强,显示强潮型河口地区特有的近岸分子Ammonia beccarii,Elphidium advenum和相对较深水分子Ammonia compressiuscula共存的底栖有孔虫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76.
77.
常规染色体观察表明 :原初的小冰麦异附加系TAI 2 7为 2n =44,其中所有的染色体都是中部或近中着丝点染色体 .但后来发现有 2种植株形态不同的后代均有 1对染色体变成小染色体 .经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 tion ,FISH)检测发现 ,一种变异类型的 1对小染色体是来自冰草 ,另一种变异类型除变异的 1对小染色体来自冰草 ,还有 1对冰草染色体代换了小麦染色体形成异附加代换系 .TAI -2 7及其变异类型均表现高抗大麦黄矮病 (barleyyellowdwarfvirus ,BYDV) .对这种变异发生的原因及变异类型的用途做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78.
新疆小麦族新植物崔大方*崔乃然(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乌鲁木齐830054)关键词冰草属,新疆冰草,偃麦草属,芒偃麦草NEWTAXAOFTRITICEAEDUM.FROMXINJIANGCuiDafangandCuiNairan(Departmento...  相似文献   
79.
李立会  赵华 《遗传学报》1998,25(6):538-544
为了建立一套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和原位杂交方法,对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冰草Z559杂交组合所衍生的BC2到BC5世代的866株进行了细胞学分析和外源染色质的检测。结果表明,(1)形态学和细胞学检测是其他检测方法的基础;(2)在建立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的研究中,异源单体和双单体附加系并非良好的基础材料;(3)从BC2到BC5,随着回交世代的提高产生异源二体附加系的频率提高(0→4.12%);(4)从染色体结构呈22Ⅱ+nⅠ的材料中不仅比较容易衍生出异源二体附加系而且是相异;(5)首次获得了11个在表型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  相似文献   
80.
《遗传学报》1997,24(2):154-1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