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0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4431篇
  1030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天麻的营养繁殖茎及其抑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9Gastrodia elata Bl.)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ex Fr.)Quel.)营共生生活,在正常情况下蜜环菌只侵染种麻及分化生长出的营养繁殖茎的表皮、皮层及大型细胞层。种麻的大型细胞层及营养繁殖茎隔离区的空腔细胞层和木栓细胞层,都是种麻与新生麻的防御结构,它们保护新生麻不遭蜜环菌病理侵染而正常生长。冬季,天麻进入冬期,隔离区的木栓细胞层形成断裂层,此层细胞是新生麻能够安全越冬的最后一道防御结构。  相似文献   
992.
自然界甘蓝茎点霉(Phoma lingam)的有性世代为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通常形成于甘蓝属植株的越冬残茎上。在实验室内其有性阶段不易培养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形成假囊壳的百分率也很低。为了在实验室内能短期诱发大量L.maculans的假囊壳,本实验研究了该菌假囊壳生成的条件,创造了双层培养方法。自澳大利亚采集到有该菌假囊壳的芸苔(Brassica napus)残基,分离得到子囊孢子单孢后代数十株,同时用保存的已知交配型665(+)和666(-)为材料,研究了(+)(-)配对结合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6℃的温度,近紫外光照射(黑光灯)和V_(?)麦杆琼脂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少量的假囊壳。但是,若配合以双层培养,则在培养4周后可产生大量成熟的假囊壳。实验还确定了该菌在性细胞形成、交配、子囊形成和成熟等阶段对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双层培养对假囊壳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前期菌体营养生长与后期假囊壳的成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3.
沙棘弗兰克氏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辽宁省西部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根瘤中分离到8株内生菌,它们都具有Frankia菌的典型形态特征。 回接鉴定表明,8株菌均可使寄主结瘤。各菌株的侵染能力不同;回接培养液的种类是影响侵染力的重要因素。分离于两个不同地区的菌株Frankia sp.Hr16和Hr32在Gy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有一定差异。实验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源,其中丙酮酸盐是理想碳源。在以丙酮酸盐为唯一碳源,浓度为10mjlf的Bap培养基中,Hrl6菌株的对数期倍增时间可降至知小时,菌体在两周内达到最大生长量o Hrl6菌株的自生固氮活性亦受碳源的影响,在以5mM的丙酮酸盐的无氮Bap培养基中,其话性为176.5nmol. C2H4/mg蛋白/小时。  相似文献   
994.
植物内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植物内生茵是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从植物内生茵中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兴未艾。对近年来从植物内生茵中发现的抗肿瘤、抗茵、抗病毒、杀虫、免疫抑制、抗氧化、降糖等活性化合物及其相应的产生茵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5.
古生菌是一类区别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第三域生命形式 ,转录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系统中的一个中心环节。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 ,古生菌的转录系统具有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的融合特征 :古生菌的基本转录装置包括RNA聚合酶、基本转录因子、启动子元件等与真核生物相似 ;而古生菌的转录调控机制却更加类似于真细菌 ,在古生菌中发现并鉴定了许多类似于真细菌的转录调控蛋白。另外古生菌还具有某些独特的转录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铜绿假单胞菌PA103株编码的外毒素结构域Ia(Domain Ia)的基因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ET-42b( )上,构建了pET-EPA103蛋白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E3。经IPTG诱导表达,初步纯化表达蛋白,用以免疫BALB/c纯系小鼠。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经刀豆素A(ConA)刺激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通过rEPA皮下注射BALB/c小鼠耳廓,诱导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DTH)。采用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DTH试验来检测pET-EPA103表达蛋白所引起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与DTH均可间接反映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进而评价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rEPA)Domain Ia蛋白片段的佐剂功效。  相似文献   
997.
研究探讨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I(human leucocyte cyte antigen I)分子表达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印迹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DON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FCM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ON处理均可一定程度降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I分子的表达,DON 50ng/mL、100ng/mL、1000 ng/mL和2000 ng/mL组HLA-I类分子的平均表达量分别为6.92±0.68、6.64±0.69、5.95±0.48和5.48±0.77,在50~2000ng/mL范围内随着DON浓度增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I分子表达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737,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大剂量DON(1000ng/mL和2000ng/mL)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I分子表达明显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可剂量依赖地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I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8.
假单胞菌诱导筛选菌株PhA苯酚降解动力学及SDS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苯酚降解速率,由假单胞菌(Pseudonomonas.sp)诱导筛选得到了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新菌株Pha,并使其苯酚选择压力从400mg/L逐步提高到了700mg/L。且Pha菌株降解苯酚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使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增溶剂来促进降解时,发现在SDS浓度为50~150mg/L时,降解苯酚的速率随SDS浓度增加而提高。SDS在低浓度时对其生长影响很小,但浓度达到300mg/L时,对其生长开始有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标明PhA菌株有着较高的苯酚耐受浓度,SDS可以显著的提高苯酚的降解速率。SDS的理论最佳投放量为150mg/L。  相似文献   
999.
香蕉枯萎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蕉枯萎菌菌株为试验材料,在SDS~CTAB法和高盐沉淀法等基础上加以改进,对两种提纯香蕉枯萎菌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盐沉淀法是适合于香蕉枯萎菌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该方法提取的DNA OD260/OD280的比值为1.841,DNA产量为0.81mgDNA/g菌丝体。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一条带型较宽且清晰的DNA谱带,基本无DNA碎带;将提取的DNA直接用于PCR扩增,得到带多而且清晰、整齐、基本无拖尾的RAPD图谱。  相似文献   
1000.
广州地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变迁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笔者采用真菌培养法对临床症状典型或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病甲进行培养.结果分离出致病真菌618株,其中皮肤癣菌417株,占67.5%,酵母菌149株,占23.8%,霉菌54株,占8.7%.结论广州地区的甲真菌病的致病菌除皮肤癣菌外,酵母菌,霉菌也占一定的比例,近几年酵母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