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固定调查样线法连续两年对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14科44种,其中29种属于留鸟,5种为冬候鸟,7种旅鸟,3种夏候鸟;优势种以留鸟为主,表现出冬季鸟类群落的特点。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分别为75%和14%,在分布型上划分为7种类型。出现种类最多的生态环境是村落,鸟类种数为31种,其植被类型是低山砾石、农田林果带。调查种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二级保护鸟类6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6种。通过与邻近地区相关调查比较,表明本区冬季鸟类具有较高的丰富性,并提出了有效保护鸟类多样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羚牛冬春季对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冬春季节,在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境内各种植被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197个样方中,分别调查了秦岭羚牛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在冬春两个季节中,羚牛平均利用过的样方分别为40个及27个。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羚牛选择的因素依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植被类型、采伐方式、郁闭度、竹林、海拔、坡度、坡向、人为活动、公路。  相似文献   
23.
应越南国家植物保护研究院的邀请 ,受我国科技部的委派 ,我们于 2 0 0 1年 1 1~ 1 2月赴越进行“小菜蛾化学信息素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河内地处热带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气候湿润 ,郊区拥有数百平方公里的蔬菜基地 ,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蔬菜 ,长势旺盛 ,所产各类蔬菜主要用于出口 ,但虫害较重。在进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化学信息素研究[1] 的同时 ,我们对主要蔬菜品种上的昆虫群落的组成及优势种昆虫进行了考查和分析。1 材料与方法选取 1 0多种蔬菜作为调查对象 ,每种蔬菜样地面积≥ 6 6 6× 2m2 ,以五点取样法选取 5个样…  相似文献   
24.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全球湿地水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研究水鸟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修复鸟类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2010和2011年冬季分别对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进行调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环境因子与优势水鸟分布的关系,采用偏CCA评估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 到道路距离、到居民距离、斑块密度、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和苔草面积对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强度为苔草面积>斑块密度>到居民距离>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到道路距离,苔草面积和斑块密度对水鸟分布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的主要环境因子;景观多样性和芦苇面积对水鸟分布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不同水鸟丰富度的影响不同,白琵鹭、罗纹鸭和黑腹滨鹬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减小,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增大;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和绿翅鸭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增大,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减小.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是由以苔草面积、斑块密度为主的多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翅噪鹛冬季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2010年1月和2011年1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红翅噪鹛(Garrulax formosus)的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研究区内,红翅噪鹛冬季多集小群活动,主要选择次生林,而回避原生林和人工林。2个冬季在野外共遇见红翅噪鹛21群78只。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红翅噪鹛喜欢在海拔较低、坡位较高、坡向...  相似文献   
26.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5):468
为可持续管理川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 全面地了解火后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多样性和强度的变化及其恢复状况, 基于2010年“12·5”冬草场的火烧事件, 以川西亚高山草地为研究对象, 对比了火烧和未火烧区域0-20 cm土层土壤中7种酶(β-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 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强度对火处理的响应。结果发现, 7种酶的潜在活性在0-5 cm土层中皆有所增加, 但对火处理、土层深度和两者交互作用的响应有所差异; 其中, 碱性磷酸酶在指示该区域火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强度短期内的变化时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指示性。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表土层微生物功能的发挥, 但是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强度对火和土层深度(0-20 cm)的响应并不显著。因此, 为能更好地揭示干扰行为对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未来应加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贺兰山保护区冬季岩羊集群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Group size and composition of blue sheep (Pseudois nayaur) were studied in the Helan Mountains,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2003. We scanned mountain slopes with binoculars and observed with 20 - 60 x spotting-scope. A total of 310 herds of blue sheep and 1 336 individual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Blue sheep were frequently seen in small herds of 2 to 8 individuals, which represent 94.8% of total herds observed. Herds consisting of 9 individuals or more represented 5.2%. The largest herd we observed numbered 51 individuals. Mean group size was 4.2 individuals. Blue sheep herd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male herds (composed solely of males), female herds (consisting of females with or without juveniles of both sexes), and mixed herds (including adult males, females, and subadults). Among the 310 herds, female herds were counted 150 times (48.4%}, mixed herds 154 times (49.7%), and male berds 6 times (1.9%) . Of 1 336 blue sheep classified by sex and age, adults, subadults and juveniles composed 64.1%, 20.8%, and 15.1% respectively. The female: male ratio of adults was 1:0.73. The ratio of adult females to juveniles was 1:0.56,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ratio recorded in spring ( 1:0.43) or summer ( 1:0.4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lan Mountains State Nature Reserve has succeed in protecting blue sheep.  相似文献   
28.
朱鹮Nipponia nippon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目前野生朱鹮主要分布于陕西省洋县及其周边区域.本调查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运用ENVI 4.0和ArcGIS 10.2通过支持向量机法制成农田分布图,随机抽取12条样线以1.8 km·h...  相似文献   
29.
大雾岭保护区穿山甲冬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2月至2001年2月,对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穿山甲冬季栖息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林型选择的先后次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最偏爱针阔混交林,最不喜爱针叶林.多选择陡坡(30~ 60°);干扰源距离较远(>1 000 m),干扰程度小;林下草灌层盖度高(81% ~ 100%),隐蔽程度好; 阳坡或半阴半阳坡;中低海拔(760 ~ 1 500 m);中下坡位;水源距离较近(<500 m);乔木郁闭度适中(31% ~ 70%)的生境.较少选择上坡位,林下草灌层中低(0 ~ 50%),乔木郁闭度偏高(71%~ 100%)或偏低(0~ 30%),阴坡的生境.对洞口设置的要求是多朝南,而且要求隐蔽条件好,多数为全隐蔽或半隐蔽;最不喜爱将洞口设置在裸露、隐蔽程度差的生境,强力避免洞口向北.坡度、干扰源距离和林下草灌层盖度是影响穿山甲冬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0.
田耀加  梁广文  曾玲  曹流 《生态学报》2012,32(19):6187-6194
不同的作物生境可为田间自然天敌提供不同的栖息场所及猎物或寄主,从而影响天敌自身种群的维持及繁衍。在秋收后的玉米地布局不同的作物生境(玉米秸秆生境、叶菜类生境、甘薯生境及杂草带生境),采用目测法和扫网法调查研究其天敌群落组成及时序动态,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不同作物生境对玉米地自然天敌冬季保育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境天敌数量最大,共收集天敌555头,约为叶菜类(甘蓝、菜心、油麦菜)生境的2倍,为杂草带和甘薯生境的4.5倍;天敌种类以蜘蛛类群为主,其中甘蓝、甘薯和杂草带生境蜘蛛个体数量占天敌总量的80%以上,而玉米秸秆生境天敌优势种为稻红瓢虫,其种群发生量达30头/100株以上。天敌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大小为玉米秸秆生境>叶菜类生境≥杂草带生境>甘薯生境,天敌群落优势度集中性指数与之相反。系统聚类可将6种不同作物生境聚为3类,玉米秸秆生境为一类,叶菜类生境为一类,杂草带和甘薯生境为一类。研究发现,玉米秸秆生境对玉米地天敌的冬季保育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