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2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5005篇
  9394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好氧甲烷氧化菌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贠娟莉  王艳芬  张洪勋 《生态学报》2013,33(21):6774-6785
好氧甲烷氧化菌是一群以甲烷为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好氧甲烷氧化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人类已从土壤、淡水和海洋沉积、泥炭沼泽、热泉、海水和南极环境分离到甲烷氧化菌的纯培养。好氧甲烷氧化菌可分为14个属,包括研究较为深入的隶属于变形菌门Alpha和Gamma纲的细菌,以及属于疣微菌门的极端嗜热嗜酸甲烷氧化菌。最近,好氧甲烷氧化菌还被发现存在于苔藓类植物(尤其是泥炭苔藓)共生体中,兼性营养好氧甲烷氧化菌也被发现。本文通过对好氧甲烷氧化菌的分类、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微生物生态学中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以及对甲烷氧化菌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好氧甲烷氧化菌及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晋冀鲁豫接壤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全友  张遂业 《生态学报》1998,18(6):582-588
对“中国资源、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的有关方法,建立了晋冀鱼豫接壤区11个地、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对11个地市作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排序,以表征该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及其潜力。  相似文献   
143.
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根系生态位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根系生态位研究是全面掌握植物群落特性、种间搭配以及生态功能的重要科学问题。其测度方式、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对于合理指导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十分必要。将植物群落根系视为“标准地”,分布于每个土体层次的每个径级根系视为“植物种”。根量、根长、根数作为“植物种”的观测变量,仿照群落生态学方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计算根系生态位指数的方法。即将整个研究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将这一系统中所有植物群落。统一选用指标最大值。在纵向(即相对于指标维的不同指标)用上限效果测度公式统一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在横向(土层、径级间。简称层径级)进行合并运算,得出层径级根系参数,这一参数定义为层径级根系生态位指数;而将某一群落各层径级生态位指数之和,定义为植物群落根系生态位指数。从而使区域内所有植物群落间具有可比性。使用这一方法,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科技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根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生态位垂直空间分布大多数为典型的表层聚积型,表土层0~20cm根系生态位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层次。植物群落根系比单一种群或纯林根系具有更高的生态位指数。根系生态位径级分布包括J型、反J型、S型和U型。J型多为粗根一深根型植物群落根系,反J型为细根一浅根型植物群落根系,S型和U型为上述2种类型之间的过渡型。根系生态位指数与植物群落地上部分鲜重生物量、根系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退耕地植物群落根系的生态位指数较为接近天然植被,明显高于农作物根系。青海云杉 中国沙棘、中国沙棘、青海云杉等3种植物配置模式更有利于退耕地植物根系生态位的恢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有效增加根系生态位、提高根系多方面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4.
武陵源风景区生态承载力预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董成森  陈端吕  董明辉  邹冬生  熊鹰 《生态学报》2007,27(11):4766-4776
随着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挑战,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态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生态承载力水平与生态荷载状况表现出来。可持续承载力预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生态承载力调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武陵源风景区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模型的输入层预警指标,并利用状态空间法求算的生态承载指数进行警度区间的划分,通过样本训练、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生态承载预警。从风景区的资源承载、环境承载、生态弹性和生态承压等方面来考虑,析出17个资源类、环境类、社会经济类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武陵源风景区的承载状态,从时间上看,2000年曾出现超载状态,主要是风景区的核心区范围内出现城市化现象所致;从空间上看,协和乡出现超载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基于BP网络模型实现的生态承载力预警,用于预测预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状态,可以及时反映可持续状态的调控效果,为区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5.
生态脆弱带不同区域近缘优势灌木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分别为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典型区域——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优势灌木。为了探讨生长在地理位置相距很远的不同气候类型区、但亲缘关系较近的沙漠植物种之间特性的差异及近缘种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对 3种灌木在原产地和引种地 (腾格里沙漠 )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β胡萝卜素和脯氨酸累积等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各区优势灌木的气体交换特征不同 ,主要依照区域光照和温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变化 ,各区域的环境条件组合最利于其建群种的生长 ;引进种对引种地环境变化的反应调节较乡土种敏感 ;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近缘种间生理特性相近 ,引种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46.
混合盐碱胁迫对青山杨渗透调节物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青山杨(Populus pseudo-cathayana × P. deltoides)对盐碱的适应能力,对青山杨2年生扦插苗进行不同盐度和碱度的28组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青山杨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SOD和POD活性先升后降.pH值升高使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SOD活性上升趋势不明显.盐浓度低于100 mmol·L-1时,随pH值升高,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不明显,SOD具有较高的活性;盐浓度在200 mmol·L-1、pH 8.99以上时,其电解质外渗率在50%以上,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大幅度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SOD活性较低.推断盐浓度>200 mmol·L-1、pH>8.99的盐碱条件不适宜青山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7.
1994~1996年,在相岭山系冕宁县治勒自然保护区设点,对大熊猫和小熊猫主食竹类峨热竹与其它环境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长达3a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峨热竹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生态因子如海拔、郁闭度、坡度和坡向之间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环境因子对其株高、基径、密度、发笋率、老笋比例和成竹死亡率等有较大的影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竹子变矮变细,老笋比例下降;上层乔木郁闭度增加,竹子变稀,发笋率、老笋比例和成竹死亡率均降低。坡度增大,竹子变稀并且细而矮。阳坡的竹子率发笋高于阴坡。  相似文献   
148.
福建不同生态类型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福建2个生态类型的7个地方鸭种的基因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从扩增产物表现为多态的引物筛选出9个特异性强的引物进行个体DNA的RAPD分析,并利用Shannon指数估算了2个生态区域鸭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了它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建境内的地方鸭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闽东沿海地区鸭群有67.9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32.03%来自于群体间;闽西山地丘陵地区鸭群有59.0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40.95%来自于群体间;闽东地区鸭群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闽西地区鸭群.同时,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对各种群的聚类分析表明,闽西地区的连城白鸭、泰宁麻鸭、龙岩山麻鸭和三明麻鸭归为一类;闽东地区的龙海金定鸭和莆田黑鸭聚为一类.不同生态区域内鸭群的遗传变异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9.
生态脆弱带内部空间分异结构与脆弱度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武  南忠仁 《生态学报》2002,22(4):445-451
内蒙乌盟后山及河北坝上地区是研究土地利用的人为驱动,气候驱动同全球变化关系的理想剖面。区内气候风蚀力代表了自然地理条件的主分异方向,其值在70-3之间,高低差别很大,区内42a内单位面积上牲畜头数累积减少量以旱作界线附近为最高,向南北两侧减低,且南部高于北部。20世纪80年代沙漠化的发展并没改变本世纪70年代沙漠化程度分布的基本格局。两介时代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规律;沿旱作农业北界附近的旗县为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带,向南部坝上农业地带和北部牧业地带递减。虽然社会经济因素仍以西北东南为分异的主方向,但滥垦加剧了农牧交错带梯度分异,旱作界线附近构成了社会经济因子分异的跃变地带。对区内20个旗县13个因子的旋转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约分别为33%,21%,15%和14%,各自代表社会经济条件,灾害,气候风蚀力和沙尘天气四类要素。根据其分异规律,自东南向西北可将本区划为南部农牧中度脆弱,中部牧农重度脆弱和北部牧业轻度脆弱3个弧形地带。  相似文献   
150.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路 ;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 ,主要借助自然力恢复。结果表明 ,自然力在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 2年后均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 ( P<0 .0 5 )。流动沙丘的裸沙 ,经 2 a自然恢复后 ,生物量达 1 0 1 2 g/m,总盖度高达 60 %。与对照相比 ,封育 2 a后固定沙地群落盖度增加近 3倍 ;滩地群落生物量提高了 9倍 ,平均高度增加 4倍。植被组成方面 ,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 ( 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 ( Cleistogens squarrosa)和寸草苔 ( Carexduriuscula)等为主 ,恢复 2 a后冰草 ( Agropyron cristatum)、褐沙蒿 ( 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等占优势 ;滩地植被中 ,羊草 ( L eymus chinensis)、披碱草 ( Elymus dahuricus)等逐步取代了灰绿藜 ( Chenopodiumglaucum)和尖头叶藜 ( Chenopodium acuminatum)等。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 ,在实验示范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