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视网膜是一薄而半透明的、具有多层结构的神经组织,位于眼球后2/3部的内侧面。向前延伸达睫状体,止于不规则边界。Mu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内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它贯穿整个视网膜。Muller细胞对于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代谢、内环境稳态以及信号转导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视网膜病变时,Muller细胞参与整个过程,并且在视网膜的各种疾病中都发现伴有Muller细胞的神经胶质增生反应。Muller细胞同时也调控视网膜病变的整个过程。Muller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谷氨酸受体、门控电压通道、所合成分泌的营养因子及自的身增殖分化都发生改变。近年来人们对Muller细胞的认识越来越多,研究的方向也从细胞的微观结构、主要功能转变成Muller细胞对不同视网膜病变过程的参与调控。本文对视网膜Muller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病理状况下Muller细胞发生的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宫颈上皮内留样病变(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病变阶段,研究发现大多数CIN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不同HPV亚型的致病力不同,因此不同亚型的HPV感染可以导致不同的宫颈病变。对CIN早诊、早治是降低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临床上应用HPV亚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初筛及治疗追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对比非体外循环与并行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炎性因子的变化,观察不同方法对机体全身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冠脉搭桥术患者30例,其中选取采用并行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nP-BH 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患者各15例,即A组和B组.检测T1(术前)、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6小时)、T4(术后12小时)、T5(术后24小时)不同时间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肌钙蛋白I(cTnI)含量,并记录桥血管数量、精神状况、引流量及ICU入住时间.结果:两组血浆TNF-α、IL-6、IL-8、cTnI舍量T1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均呈升高趋势.A组较B组T2、T3、T4、T5各时间点TNF-α、IL-6、IL-8指标升高差异显著(P<0.01);cTnI升高幅度略缓,T4、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患者术后精神状况及ICU入住时间,B组均优于A组(P>0.05).术中搭桥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A组引流量较B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并行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相比,心肌损伤略重;体外循环可加重机体全身炎性反应程度.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evel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patients between on-pump beating heart CABG and off-pump CABG. Methods: Select the patients from June 2009 to Jan 2010 who underwent the CABG in our hospital with on-pump beating heart CABG and off-pump CABG and each group was 15 patients. That was named Group A and group B. Seri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following intervals respectively: before operation and Oh, 6h, 12h, 24h after the operation to evalu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TNF-α , IL-6, IL-8 and cTn I. 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grafts, mental status、bleeding and the time of intensive care uni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plasma TNF -α , IL - 6, IL - 8 and cTn I level at T1. The level of TNF -α , IL - 6 and IL - 8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2 - T5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operation (T1) in both groups. Howev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NF -α , IL - 6, IL - 8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B than group A. The level of cTnI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2-T3 compared with T1, and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t T4, T5.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group A. The bl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fewer in groups B. Conclusions: Myocardial injury was slightly heavier in patients with on pump beating heart CABG than off pump CAB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an aggravate inflammatory reaction.  相似文献   
54.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属于炎症趋化因子CC亚族成员,它能趋化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诱导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释放黏附因子,使单核/巨噬细胞向病变处聚集。这些免疫及炎症过程有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其干预治疗,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上调的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对比非体外循环与并行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炎性因子的变化,研究不同方法对机体全身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冠脉搭桥术患者30例,其中选取采用并行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nP-BH 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患者各15例,即A组和B组.检测TI(术前)、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6小时)、T4(术后12小时)、T5(术后24小时)不同时间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肌钙蛋白I(cTnI)含量,并记录桥血管数量、精神状况、引流量及ICU入住时间.结果:两组血浆TNF-α、IL-6、IL-8、cTnI含量T1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均呈升高趋势.A组较B组T2、T3、T4、T5各时间点TNF-α、IL-6、IL-8指标升高差异显著(P<0.01);cTn I升高幅度略缓,T4、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患者术后精神状况及ICU入住时间,B组均优于A组(P>0.05).术中搭桥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A组引流量较B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并行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相比,心肌损伤略重;体外循环可加重机体全身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酶COX-2在宫颈癌及癌前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半定量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COX-2在35例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40例宫颈癌和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经免疫组化检测,COX-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CIN宫颈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4%,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经RT-PCR检测,正常宫颈组织中无COX-2 mRNA表达,CIN宫颈组织中COX-2mRNA相对含量为0.291±0.214,宫颈癌组织中相对含量为0.357±0.173,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经Western-blot检测.COX-2蛋白在宫颈癌Ⅰ、Ⅱ、Ⅲ期中相对含量分别为40.27±13.67,56.98±21.13和84.21±22.74,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蛋白不表达于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可能参与了宫颈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宫颈组织中COX-2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及估计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制备类似人类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取40只SD雄性大鼠分糖尿病组28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组28只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STZ65mg.Kg-1,建模成功后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各取糖尿病组7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摘取大鼠眼球,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1、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Ang-1、VEGF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的染色均为阴性,Ang-1在1、2、3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界膜、内核层及散在血管旁周细胞及Mǔller细胞中呈阳性表达,4周时呈阴性染色反应,Ang-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9.5%,2周阳性率约为59.7%,3周阳性率约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19.0%。VE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8.6%,2周阳性率约为54.3%,3周阳性率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42%。结论:Ang-1、VEGF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形成中起到重要...  相似文献   
58.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成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出血清MCP-1,比较组间血清MCP-1水平的异常。(2)测出各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分析各指标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用MCP-1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病程、收缩压和MCP-1入回归方程。结论:MCP-1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3月期间在通山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和妇科门诊就诊的1256位女性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HP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级别组HPV的阳性率。结果:各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病变级别增加总阳性率逐渐上升。结论:HPV在人群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且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 DNA可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临床检验技术,作为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100例,糖尿病有下肢血管病变者(PVD)50例,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者(NPVD)50例;正常人(NC)40例。测定血清胱抑素C浓度、血脂等指标,并测定其临床一般资料,记录身高、体重等。结果:糖尿病合并PVD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无PVD、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无PVD组与NC组相比,糖尿病无PVD组血清Cys C水平也高于NC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有PVD与Cys C、糖尿病病程(Course)、血糖(FBG)、年龄(Age)相关(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病程、年龄是PVD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并PVD的发生与发展除了与病程、年龄有关外,还可能与胱抑素C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