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7 毫秒
8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hs-CRP及slCAM-1水平以及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ox-LDL、hs-CRP及slCAM-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ox-LDL、hs-CRP及slCAM-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收缩指数、舒张指数和Te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介入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ox-LDL、hs-CRP及slCAM-1ACS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药物安全性与小剂量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例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其中ACS患者120例(为ACS组),另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0例(SAP组),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115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40例钙化斑块组、42例纤维斑块组及33例软斑块组,进行CT检查;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RANTES、Cys 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用logistic回归方程评价联合检测MCP-1、RANTES及Cys C预测ACS的效果。结果:与SAP组、对照组相比,ACS组患者MCP-1、RANTES、Cys-C、Hs-CRP、LDL-C及空腹血糖(FBG)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HDL-C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纤维斑块组、钙化斑块组相比,软斑块组MCP-1、RANTES及Cys-C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钙化斑块组相比,纤维斑块组MCP-1、RANTES及Cys-C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检测血清MCP-1、RANTES、Cys-C预测ACS患者,阳性准确率为89.2%,阴性准确率为92.5%,综合准确率为90.8%,明显高于单纯Hs-CRP的检测方法(P0.05)。结论:血清MCP-1、RANTES及Cys C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纯检测Hs-CRP。该联合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患者B型脑钠钛(BNP)水平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间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80名,根据患者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A组(45%)和B组(≤45%),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BNP水平,对比两患临床相关指标、及心房颤抖和心功能不全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血管活性物质使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心房颤抖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都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开始明显上升,在术后24h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段内BNP水平均明显小于B组,组间比较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手术期BNP水平可以反应患者心脏功能状况,BNP水平越高表示患者心脏越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先给予常规治疗,A组患者给予20mg/d普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10 mg/d瑞舒伐他汀;C组患者给予20 mg/d瑞舒伐他汀,3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且C组下降最明显,其次为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水平均的改善,且C组改善最明显,其次是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远低于B组(10.0%)及A组(2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2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ACS降脂、抗炎效果明显,预后相对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饮酒、吸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抽取行冠脉造影的男性患者(343例),排除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肝肾功能等异常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吸烟、饮酒将其分为四组,吸烟+饮酒组(86例),吸烟+非饮酒组(135例),饮酒+非吸烟饮酒组(16例),非吸烟+非饮酒组(106例)。通过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和比较各组冠脉病变的情况,分析评估冠心病的风险因素以及饮酒、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吸烟+非饮酒组Gensini评分最高(33.89±31.14)分别与另外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非吸烟组最低(9.31±10.88),分别与另外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TG、HDL-C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是发生冠心病的保护因素,年龄与TG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为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饮酒是发生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ST段抬高性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24h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观察组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结果:对照组LAD(左前降支)闭塞血管比例(52.00%)显著高于观察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CX(回旋支)闭塞血管比例(8.00%)显著低于观察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CA(右冠脉主干)闭塞血管比例(40.00%)和观察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比例(46.00%)明显高于观察组(12.00%),对照组三支病变比例(20.00%)明显低于观察组(48.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支及正常血管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76%-90%、91%-99%及完全闭塞的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50%及50%-75%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CX多见,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AD多见;2NSTEMI以三支血管病变较多见,STEMI以单支病变较多见。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5例成功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253例,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QD;替格瑞洛组312例,术后口服替格瑞洛首剂180 mg,维持量90mg、BID。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QD。研究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梗塞;次要终点为TIMI主要出血(定义为血红蛋白下降50 g/L或颅内出血有关的临床显著出血事件)。结果:565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3.8%vs.8.7%,P0.05),两组TIMI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vs.3.2%,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明显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主要出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全麻,全麻后对照组仅给予面罩吸氧,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通畅;观察组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开始即洗入1%七氟醚辅助麻醉,维持至CPB结束,观察麻醉前30min(T0)、术后2h(T1)、6h(T2)、24h(T3)、48h(T4)心肺功能变化。结果:1T1、T2、T3时间段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T1-T4时间段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1、T2时间段两组患者潮气量(Vt)、肺活量(Vc)、氧合指数(PaO_2/FiO_2)降低,呼吸频率(RR)、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呈增高趋势,T3、T4时间段下降;T1、T2时间段观察组Vt、Vc高于对照组,RR低于对照组,T1-T4时间段观察组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aO_2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有助于维持CABG患者围术期心功能稳定,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78例在我院接受急诊PC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两组:心力衰竭组(n=54例)和非心力衰竭组(n=2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相关治疗情况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策略。结果:278例老年患者中有54例PCI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19.4%);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收缩压(SBP)、发病至PCI时间、入院血糖、入院NT-pro 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酐蛋白I(c Tn I)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后TIMI血流、使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至PCI时间、高血压、入院时血糖、NT-pro BNP、c Tn I峰值是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TIMI血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ACS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HF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当积极制定相关护理干预策略以降低术后H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入选32例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PCI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AMI患者,再灌注后随机分为洋地黄组(西地兰0.2 mg,n=17)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0 m L,n=15)。在用药前、用药后30分钟、用药后3小时、用药后6小时、用药后12小时、用药后24小时进行5分钟HRV分析。结果:1洋地黄组的心率在用药6小时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洋地黄组SDNN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RMSSD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3洋地黄组LFnorm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3小时后,洋地黄组HFnor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LF/HF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洋地黄可以显著降低AMI 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逆转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性的失衡状态,改善HR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