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Bax和hHGF双基因共表达的重组慢病毒并鉴定。方法:通过重叠PCR技术构建attB1-K-hBAX/T2A/eGFP/P2A/hHGF-attB2基因片段,利用gateway technology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LV.EX2d.null-EF1A>hBAX/T2A/eGFP/P2A/hHGF和阴性对照质粒pLV.EX2d.null-EF1A>eGFP并测序,上述两种质粒分别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病毒,荧光显微镜检测病毒滴度。结果:经鉴定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检测hBax和hHGF共表达慢病毒滴度为7.8×107TU/mL,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阴性病毒滴度为9×107TU/mL。结论: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Bax和hHGF双基因的慢病毒构建成功并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感染液。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野战特定条件下,使用野战微创介入方舱,现场对脾脏创伤实施快速微创介入栓塞救治的可行性及效果,形成介入方舱内对脾脏进行快速介入栓塞救治的流程。方法:野战条件下,展开野战介入方舱,在血管造影机下对大动物(狗)脾动脉进行血管内穿刺造模,建立脾动脉损伤模型,按照方舱内快速微创介入救治的流程,对脾动脉受损伤的动物(狗)实施腹部内受损脾动脉的栓塞止血术式。结果:按照设定的预案,对脾损伤的模型动物实施早期介入栓塞脾动脉止血治疗,全部实验动物2周存活率为100%。结论:野战条件下,考虑到转运风险时或者伤情十分紧急时,靠近事发现场展开野战微创介入方舱,对腹部脾脏损伤开展紧急介入栓塞止血救治,不仅可为病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大幅降低一线伤死率,而且脾脏的保全也提高伤员愈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术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用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AMI)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征象、并行血栓抽吸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行IABP后联合血栓抽吸;对照组仅进行血栓抽吸。观察两组患者的BNP及心功能参数。结果:术后24小时两组BNP有普遍升高趋势,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术后2周普遍回降,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1);2周后实验组的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联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和血栓抽吸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增加冠脉灌注,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4.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管腔狭窄,严重的会发生心肌梗死。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国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对185例A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来表示,并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结果:与脉压<65mmHg的患者相比,脉压≥65mmHg的患者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和Gensini积分显著增高(P<0.01).与PPI<0.500的患者相比,PPI≥0.500的患者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和Gensini积分亦显著增高(P<0.01).结论:PP和PPI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6.
冠脉结扎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缝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于左室前外侧壁形成缺血区域,约占左室壁面积的20%~50%。结果完成85例动物模型制作,存活74只,其中60只据术中所见、心电图、及病理检查证实有明确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结论该方法制作简单可行,动物存活率满意;但模型欠稳定,需标本量较大以充分筛选。  相似文献   
67.
基于血管内高频超声的血管壁组织应变成像及弹性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血管内高频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成像技术,对IVUS图像灰度值进行换能器偏心校正后,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管壁组织运动分阶叠加光流估计方法获得血管内施压条件下组织微元位移与应变分布,采用弹性重构方法获得了实际血管壁真正意义上的横断面弹性显微图像,由离体猪血管实验结果证实。将血管力学实验研究推进到二维亚毫米微结构层次,有希望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过程监控与治疗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经指引导管早期应用维拉帕米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于我院行急诊PCI的患者,共纳入162例患者,按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在首次球囊扩张后早期经指引导管内给予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CI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心肌梗死相关血清指标(CK-MB,cTn I)的峰值,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室性失常及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cTnI和CK-MB峰值分别为(46.63±13.77)μg/L和(139.87±35.45)U/L,生理盐水组cTnI和CK-MB峰值为(54.36±12.59)μg/L和(158.34±40.18)U/L,两组比较,P均0.01。MACE事件两组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经导管早期给予维拉帕米不但可显著减少无复流现象,还可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住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有无心脏外科支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例的特点及转归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308例行PCI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心脏外科支持情况分为支持组(2031例)、无支持组(2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术相关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支持组比较,无支持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增加,急诊PCI、危险因素中AMI病史、PCI史、疾病诊断中STEMI的比例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组以三支及以上冠脉病变以及B、C型复杂病变形态多见,支架置入数、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增多,靶血管IVUS比例检查比例、术中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无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无心脏外科支持的PCI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较大差异,无心脏外科支持的PCI患者以急诊手术为主,且靶血管病变相对较轻。对于低风险病例实施PCI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高成功率,预后尚可。  相似文献   
70.
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左室支的急性心肌梗塞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组)和左室支(LVA组)两种方法建立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结果发现1:ECG标测,三天内不同时间LVA组∑△ST升高毫伏数均高于LAD组(P<0.01或P<0.05);2:N-BT染色,LVA组心肌梗塞占心室重的百分率为17.3%±0.56%,而LAD组为8.2%±2.42%,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证实了LVA组心梗面积较LAD组大且相对稳定。采用增强(Gd-DTPA)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发现LVA组急性心梗范围在三天内基本稳定。作者认为,兔急性心梗模型采用结扎LVA优于结扎L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