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5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2266篇
  980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530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01.
绿原酸提高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ecleopolyhydrovirus(Ld NPV)致病力的影响,为舞毒蛾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食料给毒法进行生物测定,测定舞毒蛾2龄幼虫对单独Ld NPV及添加绿原酸的Ld NPV(CA+Ld NPV)的剂量及致死时间响应。【结果】CA+Ld NPV与单独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剂量及时间响应间有显著差异,二者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1.8 OBs/μL(95%的置信区间为105.6~235.3 OBs/μL)和264.4 OBs/μL(95%的置信区间为178.6~384.0 OBs/μL),前者对舞毒蛾的致病力较后者强。CA+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_(50))较Ld NPV的短,当Ld NPV浓度为590 OBs/μL,CA+Ld NPV及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LT_(50)分别为9.9 d和12.3 d;当Ld NPV浓度为5 900 OBs/μL时,则LT_(50)分别为6.9 d和8.0 d。绿原酸降低了Ld 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缩短了致死中时间。【结论】绿原酸可提高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间隔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已报道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分离株(PLRV-Ch)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经PCR扩增后克隆于pUC19质粒中,进一步用PCR鉴定、限制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LRV-Ch基因间隔区由197个核苷酸组成,与国外报道的荷兰PLRV-N加拿大PLRV-C,澳大利亚PLRV-A,苏格兰PLRV-S各株系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源率依次为99%、98%、93%、98%。  相似文献   
103.
曾力宇  金奇 《病毒学报》1997,13(4):351-356
从中国发病鸡群中分离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弱毒株AA-2,经常规方法提取其病毒核酸后,组建了完整的限制性内切酶PstI及HingⅢ水解片段的基因文库,并对其中HindⅢ,-SacⅠ进行了序列测定。同源比较分析证明:其L链含编码病毒末端前体蛋白,容量为580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读码框架。  相似文献   
104.
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蚊媒致病病毒,能引发严重的病毒性脑炎。乙脑病毒入侵细胞是导致乙型脑炎发生的先决条件,入侵机制的阐明将为乙型脑炎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近年来,乙脑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他黄病毒的研究成果也拓展了乙脑病毒入侵机制的研究方向。E蛋白抗体的研制以及侵染过程抑制物的发现为乙脑病毒入侵的有效阻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文就近年来乙脑病毒入侵及膜融合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将R338A点突变引入人凝血因子Ⅸ基因,并构建于AAV载体上,以rHSV/AAV杂合辅助病毒系统介导制备rAAV-hFIX重组病毒,然后,经肌肉注射对血友病B小鼠进行治疗实验,观察该突变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活性以及机体对该突变衍生物的免疫反应与治疗效果.结果显示:(i)治疗小鼠体内可检测到hFIX-R338A突变衍生物的存在,并持续15周以上;(ii)突变衍生物hFIX-R338A在小鼠血浆中的凝血活性达(34.2±5.23)%,显著高于野生型Ⅸ因子凝血活性((14.27±3.4)%);(iii)治疗小鼠体内未检测到抗Ⅸ因子突变衍生物抗体的存在;(iv)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及全身性毒副作用.提示:以AAV介导人凝血因子Ⅸ高活性突变衍生物hFLX-R338A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替代野生型Ⅸ因子进行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一个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6.
杆状病毒的命名一般为宿主拉丁文名 病毒属名 ,病毒的中文名称亦遵循这一规则 ,由病毒宿主名加病毒名构成[1] 。HelicoverpaarmigeraNucleopolyhedrovirus由病毒宿主拉丁文名Helicoverpaarmigera和杆状病毒核多角体病毒属名构成。Helicoverpaarmigera原为Helithisarmigera ,近年来改为现名 ,中文译名一直为棉铃虫[2 ,3] 。棉铃虫为夜蛾科日夜犁亚科Helicove属的昆虫 ,种异名Bombyeobsolete ,英文俗名cottonb…  相似文献   
107.
我国香菇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在今天纯种人工栽培同样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方向。经查上海栽培香菇“菌种”内生长不正常的菌丝体制剂中有直径为20nm,长度多为100—200nm的类似棒状病毒颗粒。在接种后14—20天,生长缓慢的菌丝体中有直径为28、36、40nm三种不同大小的类似球状病毒颗粒,未见棒状颗粒。在香菇子实体的制剂中同样见到与菌丝体中一样的球状颗粒以及大小为15—16nm×100—300nm的较细的棒状颗粒。病香菇菌褶超薄切片中显示棒状颗粒结晶及球状颗粒的聚集;在液泡中有直径为15—16nm的棒状颗粒。  相似文献   
108.
钟江 《微生物与感染》2005,28(5):1-3,44
博尔纳病病毒是一种宿主范围很广的动物病毒,因其可能与人类的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有关而备受重视.但其在人体的感染,致病还存在很多争议.需要通过建立高效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同时对其可能致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会有助于澄清有关争议.如果能够确认某些人类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与博尔纳病病毒有关,将会极大地帮助人们控制这类危害越来越大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9.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ns10蛋白由基因组片段S10编码。从RRSV福建沙县分离物(RRSV-F)中获取该病毒的全基因组,根据RRSV泰国分离物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获得S10编码区,利用Directional TOPO克隆技术,将S10连接至克隆表达载体pET100/D-TOPO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在BL21star(DE3)E.coli中高效表达约35 kD Pns10蛋白。将Pns10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特异性的抗血清,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为1∶7 68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血清特异性强。表达产物及抗血清在Pns1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制备的抗血清可用于水稻病株和传播介体的检测以及病毒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0.
SpltMNPV日本分离株gp41的克隆表达及gp41和ph的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日本分离株(C3)基因组中克隆了gp41基因.该基因编码区含993bp核苷酸,编码分子量为36.9kDa的多肽.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表达.应用CLUSTAL程序分析表明,SpltMNPV日本株(C3)gp41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SpltMNPV中国G2株相似性最高,均达99.9%.用MEGA分别构建了基于gp41和ph的聚类分析图和分子进化树,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将这两个基因序列结合在一起构建进化树,该树的结构与基于gp41的进化树相似.突变率分析显示gp41的突变率高于ph,这意味着在杆状病毒进化过程中,gp41和ph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