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1.
深圳市宝安区蔬菜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对55种蔬菜、共27551份样品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分析了广东深圳市宝安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的状况和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政府各项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宝安地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逐年下降,2006年为4.35%,2007年为4.34%,2008年为1.41%;每年6~8月超标率最低,而冬春两季超标率较高;检出超标率最高的农药是有机磷类农药,包括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毒死蜱和敌敌畏,其次是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抽检的55种蔬菜中超标率较高的是几种十字花科蔬菜,依次是芥菜、小白菜和菜心.  相似文献   
92.
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three level ten-fold dilution method)”的方法,对取自添加了DDT、林丹的盆栽实验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丰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作为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的抑制效应的初步探索性研究。实验发现,在添加了DDT、林丹的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的丰度与对照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其种群结构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其中作为优势类群的鞭毛虫、肉足虫平均数量最小时仅为CK对照的0.3%、2.5%,而对污染最为敏感的纤毛虫则在土壤中完全消失。研究结果表明,受典型POPs物质污染的土壤,即使其含量很低,也对原生动物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3.
梁立强  杨小勇 《蛇志》2006,18(3):204-205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杀虫剂。自服或误服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重度中毒对健康、生命危害较大。2002年以来我院应用血液灌流(HP)疗法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24例,与同期常规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19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安徽农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其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徽省寿县等19个地区的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分析了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op′-DDE、pp′-DDD、α-硫丹和百菌清等8种有机氯农药(OCPs)在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19个取样点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总含量范围为ND~23.75 μg·kg-1,其中PP′-DDD、γ-HCH为主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83和13.49 μg·kg-1.与199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六六六平均值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国内外土壤相比,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六六六(HCHs)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OCPs、HCHs和pp′-DDD平均浓度分别为48.58、28.64和13.83 μ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一级土壤质量标准(<50 μg·kg-1),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95.
高尔夫球场农药随地表径流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化合物随地表径流迁移的损失量与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期有关。施药后当天降雨,毒死蜱、氯氰菊酯、百菌清随地表径流迁移量为0.014~0.490 kg/hm2,径流迁移损失率9.79%~20.51%;施药后3 d模拟降雨,毒死蜱、氯氰菊酯的径流迁移损失率分别为8.32%和5.58%,减少了50%以上。因此,根据天气降雨状况,调整施药时间,可减少农药随地表径流的迁移,有利于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6.
研究不同接菌量、温度、pH、装液量和农药初始浓度对链霉菌HP-S-01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菌量为0.6 g/L、28°C、pH 7.5和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条件下培养3 d,该链霉菌对100 mg/L高效氯氰菊酯降解率达到96%以上。链霉菌HP-S-01还能明显降解高效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右旋苯醚菊酯和胺菊酯等拟除虫菊酯农药,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78、0.88、1.08和1.24 d。采用Andrews方程对链霉菌HP-S-01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过程进行拟合,其动力学参数为qmax=1.826 3 d?1,Ks=58.951 3 mg/L,Ki=359.378 2 mg/L,该链霉菌降解高效氯氰菊酯最佳的初始浓度为145.553 5 mg/L,试验数据与该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97.
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修复技术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物修复技术成功运用的前提是尽可能解决其中涉及的科学问题。其中包括微生物的生存生长条件,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适应性机制与环境影响因素等问题,污染物的浓度与生物修复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同污染环境形成的不同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生物修复的现场放大技术问题,生物修复过程中污染物的淋溶过程问题,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生态毒理诊断与评价问题等。  相似文献   
98.
中原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优化原位土著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技术, 进行了河南中原油田石油残留污染土壤的野外修复应用研究。修复结果显示, 土壤中残留石油含量平均在2 898.25 mg/kg时, 经过99 d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 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99%以上, 为油田区土壤石油残留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99.
美国药监局实行FDA认证,并要求药品进入美国市场前,必须进行文件注册。在DMF文件"3.2.S.3.2原料药物特性确认"中,对残留溶媒的研究是一个重要内容。山东鲁抗医药拳头产品大观霉素、泰乐菌素系列产品都通过了FDA认证。笔者结合FDA认证注册较丰富的经验和ICH Q3C(R5)对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总结了原料药FDA注册中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0.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HPLC-FLD)测定烟草基质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方法。土壤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烟草经二氯甲烷溶液进行二次提取,经旋转蒸发仪浓缩(45℃)近干,添加乙腈1 mL定容,再加入N-甲基咪唑和三氟醋酸酐各0.3 mL,避光衍生化30 min,再加入无水甲醇1 mL,避光醇化30 min。采用HPLC-FLD检测阿维菌素残留量。阿维菌素的添加浓度为0.005~0.202 mg/kg时,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89~94.26%,相对标准偏差为5.18~7.09%。在烟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32~96.15%,相对标准偏差为5.69~6.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