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167篇 |
专业分类
6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进行微生物实验性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微生物人才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培养出人才的质量优良与否直接与微生物实验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关。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完善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2.
王玉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92-92
肺结核大咯血是肺科常见的突发急症之一,来势凶猛,抢救难度高,随时可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咯血先兆症状,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并及时做好抢救准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影响转归的关键,我院自2000年-2003年共收治肺结核咯血患者79例,现就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观察病情及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3.
刘淑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6):89-90
近年,肺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并成为传染病中的主要死亡原因。在临床上如何抢救护理结核大咯血病人十分重要。大咯血是肺结核病的急危病症,若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易导致窒息或失血性休克死亡。一次咯血量〉200mL或24h咯血量〉500mL为大咯血。现就将我科1998年8月-2005年9月,共收治50例大咯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以《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主要依据,针对物业管理纠纷发成的原因和物业纠纷案件的特点,分析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项原因,阐述了解决物业管理纠纷思路。 相似文献
65.
摘要目的:掌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及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在湘潭市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93.30/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无明显趋势(x2=0.114,P=0.736)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X2=24.638,P〈O.001),男性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XZ=6.693,P=0.010),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与季节无关(x2=3.852,P=0.278),出生缺陷的围产儿死亡率大大高于非出生缺陷)L(X2=2904.583,P〈0.001),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并指/趾、多指/趾、肢体短缩、马蹄内翻足)、唇裂及唇腭裂是高发的出生缺陷。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环节入手,以预防为主,加强优生优育健康教育,落实婚前及围产期保健,推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6.
历史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外来细菌入侵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如何影响其可入侵性一直是入侵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然而关于群落可入侵性和群落特征间关系的认知却很不统一。采用交叉互换的试验方法,首先将野外采集的两种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肥和化肥)进行灭菌并回接已方和对方的土壤悬液,研究土壤环境(历史非生物因素)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历史生物因素)对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对贡献。随后将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青枯菌作为外来种接入重建的土壤中,探究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外来细菌存活数量(前期入侵潜力)和存活时间(后期入侵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生物因素对重建土壤的原生动物数量、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比等群落特征和外来细菌的存活数量有影响;历史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外来细菌入侵土壤后总的存活时间有影响;外来细菌入侵前期状况仅与原生动物数量、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比相关,而入侵后期的状况则仅与微生物活性、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相关。总之,外来细菌在土壤中各时期的入侵潜力和土著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主要取决于二者是否由同种历史影响因素控制。本研究对于阐明生物群落结构与群落可入侵性之间关系,及指导土壤外来病原菌的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论《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中与WTO规则冲突的贸易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贸易措施 ,以及其与《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技术贸易壁垒协定》以及GATT1994等WTO规则的冲突 ,进而指出协调冲突的法律原则和我国的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68.
柱孢鱼腥藻生长在缺氮情况下,发现其固氮活性增加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氧的敏感性。缺氮生长细胞的乙炔还原活性给氧抑制一半时的氧分压(pO2)是0.5atm.,而有氮生长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0.35atm.。这表明蓝藻有可能通过增加呼吸耗氧而提高了它的固氮酶活性。呼吸作用与固氮酶活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在有氮、缺氮还是光诱导固氮酶形成的情况下,其固氮活性均随着呼吸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柱孢鱼腥藻固氮酶的主要防氧手段是呼吸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69.
云南澜沧景迈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澜沧县境内的景迈古茶园是云南省现存面积最大的古茶园.本文应用植物学样地调查和农业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HH-ABA)方法,在景迈古茶园内设置了78个20 m×20 m的样方,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就古茶园的管理及资源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研究结果表明,景迈芒景地区植物地理成分的热带性明显.在景迈古茶园中发现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达15种,其中濒危种5个,易危种7个,稀有种3个,含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1种.从古茶园、天然林、新式茶园3类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分析来看,古茶园与天然林较为接近而比新式茶园高得多,因而在该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茶园的物种数按照生活型排序为草本>乔木>灌木>藤本>附生.与天然林相比,古茶园内乔木和灌木种类的比例减少,草本和附生(寄生)植物的比例大大增加,这与古茶园内乔木郁闭度及茶树的存在密切相关.农业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村寨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利用率均存在差异.6个村寨的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059,高于同纬度地区旱谷地和橡胶林,可见人们在古茶园管理中有意识地保留了可利用的物种.由于不同农户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同,影响了古茶园内的植物多样性和古茶树的更新,因而使各农户的茶叶经济效益存在差别.古茶园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典型例子,建议应当传承并发展当地人民对古茶园的管理经验,由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户共同参与,通过示范和培训加强学习指导,对古茶园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