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0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是什么导致了农业被排挤和边缘化的命运?错误地将农业功能单一化,是认识这一过程的基本前提。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周期,几乎不可能压缩,低流动性和长周期性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远远无法和工业品、服务品、投资品直至衍生品相比,但资本所追逐的是流动性获利,为了缩短生产周期,福特主义的工业生产方式进入了农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人工投入和维护生态的投入不断被减  相似文献   
7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是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的新害虫,2011年7月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6省47市夏玉米苗期大面积暴发成灾,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为了从种群水平探讨该虫暴发成灾的机制,我们通过分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mtCO Ⅰ)基因序列来研究不同地区二点委夜蛾种群的进化关系.本研究采集了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地的19个不同地理种群样本,用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分析样本mtCO Ⅰ基因片段,利用DnaSP 5.0软件和Arlequin 3.5软件对不同地理种群间的mtCO Ⅰ单倍型多样性分析和Tajima's D中性检测,建立了单倍型邻接(N-J)系统发育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表明,在203头个体的658 bp mtCO Ⅰ基因片段中,得到17种单倍型和18个变异位点,河北省的二点委夜蛾的单倍型多态性最丰富,而河南、山东和山西3省采集的二点委夜蛾样品其单倍型均有与河北种群单倍型一致的类型.二点委夜蛾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流水平较高,种群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并且在较近的历史时期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73.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探讨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93种,隶属于31科59属,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51种)、水龙骨科(41种)、蹄盖蕨科(22种)、铁角蕨科(10种),优势属为耳蕨属(27种)、鳞毛蕨属(20种)、瓦韦属(17种)。(2)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种,以泛热带分布型(55.56%)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4种,以泛热带分布型(23.81%)、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19.05%)为主;蕨类植物以土生(55.88%)为主,石生(24.35%)和附生(21.76%)也占有一定比例,缺乏水生蕨类。(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与南迦巴瓦峰地区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横断山地区和尼泊尔,与九塞沟自然保护区、秦岭地区有一定的联系,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74.
东北地区湿地野生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佟守正  吕宪国 《生态学杂志》2012,31(7):1646-1652
据统计,东北地区湿地野生种子植物已知有693种、42变种、12变型,隶属于72科、257属,以草本植物为主。含物种比较丰富的科有莎草科、菊科、禾本科、蓼科、毛茛科及玄参科,含种数比较多的属包括薹草属(Carex)、蓼属(Polygonum)、柳属(Salix)、毛茛属(Ranunculus)、藨草属(Scirpus)、眼子菜属(Potamogeton)等。该区湿地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包含24个分布区类型和25个亚型,以温带性质成分为主体,并包含了少量的热带性质成分。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湿地种子植物含有寒带性质成分128种,占18.47%。地理联系广泛,尤其与西伯利亚和北极植物区系联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75.
旨在制备柯浩体的标志蛋白——Atcoilin蛋白,利用pET-28a与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DNA测序证实插入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通过分别改变IPTG的浓度、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等来优化Atcoilin蛋白的表达条件。表达出的重组蛋白经过镍柱、分子筛进行纯化。结果显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t1g13030成功构建,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得到相应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正确。在IPTG浓度为0.7 mmol/L,18℃培养20 h的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经过SDS-PAGE分析鉴定,过镍柱、分子筛后得到的重组蛋白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76.
广州市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献、标本与野外调查,简要回顾了历史上记录的广州蕨类植物,阐明了广州目前分布的蕨类植物的种类、区系特点、生态与地理分布、以及珍稀蕨类植物的种类与保护现状.广州地区有蕨类植物37科82属176种,其中乔芒萁(Dicranopteris gigantea)、刺边膜蕨(Hymenophyllm spinosum)和裸果鳞毛蕨(Dryopteris gymnosora)为广东分布新记录.广州蕨类植物区系以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风尾蕨科(Pterid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没有本地特有种,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成分和东亚分布成分占绝对优势.这176种蕨类植物中,约80%的种类生活在密林阴湿生境,约20%生活在疏林或灌草丛干旱生境,只有2种水生蕨类植物.在水平分布上,广州蕨类植物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约90%的种类汇集在广州东北部的从化山区,74种在广州仅见于该山区.从物种多度上看,个体数量多(Cop2)的有33种,尚多(Cop1)的有48种,稀少(Sp)的有53种,很少(So1)的有41种.华南马尾杉(Phlegmariurus austrosbzicus)、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 fokiensis)、刺边膜蕨(Hymenophy llum spmosum)、粗齿桫椤(Alsophila denticulata)、小黑桫椤(A.m etteniana)、黑桫椤(A.podophylla)、桫椤(A.spinulosa)、水蕨(Ceratopteris thdictroides)、羽裂叶双盖蕨(Diplazium tomitaroanum)、闽浙圣蕨(Dictyocline mingchegensts)、微毛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adscendens)、峨眉茯蕨(Leptogramma scdlanll)、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珠芽狗脊(Woodwardia prolifera)和黑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nigrospinosa)等15种被评估为广州的珍稀植物,它们亟待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7.
蛋白质组学是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体液中的蛋白质是来源于与其密切接触组织或者细胞的分泌或渗漏,体液蛋白质组的变化能反映这些组织的生理或者病理改变,因此以寻找疾病相关生物标记为主要目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近年来各种体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状况和应用及存在挑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生物技术世界》2008,(1):12-12
今年以来,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感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根船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近日报道,全球食品价格高位运行很可能会持续数年。按实际水平计算,自2005年以来,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75%。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报告,到2015年,粮食价格将会上涨10%到20%,而联合因粮农组织预测届时粮食价格将会更高。  相似文献   
79.
吴鹏飞  曾宗永  王跃招  朱波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241-1244
在2002年9月,分别利用洞穴深度法、标志重捕法和洞口计数法对分布在若尔盖草原荒漠中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分别是190.4、76.8和250.7只.1000 m-2。通过对3种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证明洞穴深度法有较高的可靠性,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沙蜥(Phrynocephalus)是一种变温动物,不能长时间处在温度低于致死低温(-2.5℃)以下的环境中,为了能够成功地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必须居住在深度达到最大冻土层之下的洞穴中。这是沙蜥躲避低温伤害的一种行为机制。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分布在中国的沙蜥属的其它物种密度调查。  相似文献   
80.
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水文系统各地理要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区域地貌复杂,从而引起水文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水文系统是引起生态系统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水文系统的9个重要地理要素:即流域盆地的总高度、流域的海拔高度、流域周长、河道总长度、河道总数、平均分叉率、河谷最大坡度(度)、河源数以及流域面积进行了综合分析,将其归为3类,即流域盆地的规模,流域侵蚀状况和流域河系形态。在此基础上,认为若要在以后对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水文系统地理要素进行分析时,可以直接选取流域面积,流域盆地出口的海拔高度和河道分叉率作为3类地理要素的代表,进行区域地貌——水文系统分析,从而能够降低分析问题的疑难程度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