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9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12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2015年以来,在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下,我国医疗技术管理面临着从重审批的分级分类管理向重监管转型的挑战和机遇,亟需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医疗技术管理体系。使用医疗技术评估的科学工具和手段是在医疗技术管理领域国际通行的理念和做法。本文梳理了我国医疗技术管理政策沿革,介绍了国际典型代表英国医疗技术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并为完善我国医疗技术管理提供了几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通过对比某肿瘤专科医院胃肠中心2016年1季度与2015年1季度 DRGs相关指标,评价其住院医疗服务绩效发展情况,为科室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北京版DRGs分组器(BJ-DRGs)分组方式,运用DRGs组数、权重、病例组合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等指标,对胃肠中心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中心2016年1季度的总权重较2015年1季度增加7.92%,DRGs组数减少6组,病例组合指数降低0.20,4个病区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但部分病区存在非手术治疗病例收治过多、费用消耗高等问题。结论 胃肠中心2016年1季度较2015年1季度在收治病例数和住院服务总产出上均有增加,但须注意增加收治病种范围,严格控制非手术病例的收治,继续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院内救治人员总协调制度对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作用,以进一步优化创伤病患救治流程。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在苏州市立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病人共130例为研究组,同时回顾2011—2012年苏州市立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病人共123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院内术前时间、在院监护时间、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院内术前时间、在院监护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院内救治人员总协调制度的执行可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城市内部雨洪管理模式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本研究梳理了中国海绵城市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华南地区的海绵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以4种海绵城市相关专业专家为调查对象,从环境危机感、责任归属感、优点认同、政策拥护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措施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建立“危机—行为”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分析法揭示相关专业人员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对海绵城市政策的拥护程度数理关系。其次,分析适宜华南地区建设的海绵城市措施,得出“竖向结合天然河道”的建设措施具有最高的区域针对性。同时,基于区域发展现状与区位环境特征,提出可融入政策的措施制定方法,为相关政策与实施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5.
李倞 《生物信息学》2019,26(11):113-119
社区花园在欧美具有悠久历史,在健康城市建设和促进社区发展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证实。目前,已针对社区花园的功能、类型、经营和科普等开展研究,但对土地获取和设计相关的研究较少。西雅图的社区花园历史悠久,并获得政府支持,是美国发展社区花园的城市典范。通过对西雅图23个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对用地获取方式、功能类型、分区和元素组成进行分类总结,为设计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花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6.
医疗设备是医院的重要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诊断能力以及现代化程度。新医改政策出台后,各地均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随着医疗设备种类的增加,给医院设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从而导致现阶段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问题较多。本文简短叙述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以及当前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所描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7.
精准医疗是近年来医学的发展方向,精准医疗依赖于精准的诊断,而精准诊断则需要高质量病理学切片技术作为支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病理学技术质控和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包埋框对组织分类、时间梯度法调控出片时间、根据人员资质及医疗风险对病理学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专人专机负责制、信息化管理、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等管理措施为精准病理学诊断打好基础,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和及时率,为临床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8.
中国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分析与保护地体系优化整合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是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近年来, 中国已关注到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交叉的问题, 并出台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为落实这一战略, 需要对现有保护地的彼此关系与空间分布进行系统研究。为此, 本研究收集了8,572个不同类型和级别自然保护地的坐标、生态系统类型、行政区域及边界等信息, 筛选出1,532个具有空间重叠、管理部门交叉的自然保护地, 计算地理集中指数并采用ArcGIS软件进行了核密度分析, 得出空间重叠保护地分布的生态地理区、生态系统类型、交叉管理部门、所在省份等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 (1)鲁中山区、太行山、大别山、天目山-怀玉山、皖江等生态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地重叠最为严重(核密度Mean > 6, Max > 8), 其中太行山区、大别山区、天目山-怀玉山区为重叠保护地密度高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 目前10个国家公园试点区域中仅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三处位于保护地重叠高密度区; (2)原主管部门中, 原国家林业局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交叉管理保护地数量最多, 为294个; (3)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省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状况明显高于其他省区, 而晋冀豫与皖鄂赣这两处三省交界处重叠程度更高, 其他多处三省交界区域也存在保护地的中度重叠。故上述生态地理区、原主管部门与行政区应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先普查区域与优化整合重点对象。基于重叠保护地核密度热点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分析框架, 本研究按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类, 对不同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优先性与类型提出了初步建议, 以期为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紧迫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北方风沙区生态修复的科学原理、工程实践和恢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风沙区位于欧亚草原的东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家一系列生态保育工程的支持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北方风沙区土地沙化成因及退化土地空间分布研究,集成了北方风沙区重点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以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北麓地区、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和蒙辽交界的科尔沁沙地为重点研究区域,进行了高效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和管理、沙化草地治理等相关工程技术的示范,开展生态恢复模式的效果跟踪监测和生态效益评估,确定生态恢复技术和模式的技术参数和指标,明确不同集成技术与模式在北方风沙区的适用区域和范围,为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上述研究,可以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生态系统管理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政策、建立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决策依据,为生态修复产业提供技术指南,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0.
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与韩国智异山国家公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7年智异山被认定为韩国首个国家公园以来,韩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历经50余年。这期间韩国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十分值得我国借鉴。选取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和韩国首个国家公园——智异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运用基于最优实践的国家公园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对二者的管理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管理能力综合得分低于智异山国家公园,在体制建设、保障机制、资源环境管理、社区管理和科普教育五个方面均与智异山国家公园存在一定差距;智异山国家公园在资源本底调查、法制建设、多方参与、环境教育和游憩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十分突出,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三江源国家公园在生态补偿和制度约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在自然资源权属、资源本底调查、社区组织建设和游憩管理方面则亟待提升。在此基础上,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出了强化科研支撑、健全多方参与制度、推进全民福利共享三项建议,针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出了制定《国家公园法》、设置自然保护地顶层规划两项建议,以期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能力提升、推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