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37篇
  71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9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外源亚精胺对槐叶苹耐镉胁迫的增强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0.05~1 mmol·L-1)亚精胺(Spd)对镉(Cd)污染下槐叶苹(Salvinia natans)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抗氧化系统以及矿质营养的影响,以探讨外源多胺在水生植物重金属胁迫适应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外源Spd对槐叶苹的Cd污染胁迫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Spd延缓了槐叶苹叶片失绿症状,使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18.97%和43.96%;外施Spd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平均提高了27.89%,SDS-PAGE电泳显示主要是增加了202.15、77.67、52.69、41.83 和25.35 kD的蛋白多肽表达量;外源Spd提高了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的活性和小分子保护物质[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前者平均分别增加了12.44%、66.90%和51.23%,后者依次增加11.21%、17.60%和24.81%;外施Spd能更好地维持槐叶苹对P、K、Fe、Na、Mg、Zn和Mn等的平衡吸收(Ca除外).综合分析发现,0.05~0.1 mmol·L-1Spd缓解效果最好,与其改善光合作用、刺激蛋白表达、维持抗氧化系统高活性/含量和调节矿质营养平衡等多种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02.
辽宁省河流水系及流域的遥感解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是人民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河流水系分布及流域面积的准确计算是开发利用的基础。1984年辽宁省曾进行第一次水资源普查工作,由于时间变迁和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河流水系分布、流域面积等基础资料己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状况。本研究利用美国地球资源卫星TM数字图像资料,选用ER-Mapper图像处理软件,对辽宁省河流水系及流域进行遥感解译。采用多比例尺、多波段、多时相的解译方法,同时还进行了直方图均衡化处理、滤波处理、线性变换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采用波谱间关系法,建立了河流水系和流域遥感解译标志,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海岸线的遥感解译。计算了辽宁省主要河流长度及流域面积,与第一次水资源普查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论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03.
典型黑土区侵蚀-沉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侵蚀-沉积的响应可为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重要指导.选择黑龙江省典型薄层黑土区宾县宾州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137Cs示踪方法估算土壤侵蚀模数,进一步分析坡面和流域尺度土壤侵蚀-沉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夏季...  相似文献   
704.
有关云南湖泊的研究长期集中于高原九大湖泊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缺少对中小型水体及多重环境压力胁迫的综合研究.本文以大理西湖为例,结合沉积物记录与现代监测资料,甄别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硅藻群落结构的长期响应模式及其驱动强度.结果表明: 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理西湖总体处于自然演化阶段;1950年代开始,围湖造田和流域改造的增强导致了水体营养水平增加、水动力条件改变,硅藻优势种由扁圆卵型藻替代为脆杆藻属;而1997年以来营养水平的快速增加和湖泊水动力的改变,促进了浮游藻类大量生长、底栖硅藻持续减少,同时水生植物快速退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降低.因此,在长期流域开发的背景下,对云南中小型高山湖泊的有效保护需要评价流域开发类型、强度及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705.
赵文  余博识  王婷  宋亮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8):1521-1525
为了解淡水枝角类对海水盐度的适应性,在实验室内采用种群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25 ℃±0.5 ℃恒温条件下不同盐度(0、1、2、3、4、5)对近亲裸腹溞(Moina affinis)生存、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盐度梯度范围内,近亲裸腹溞的平均寿命随盐度升高而缩短,盐度4和5组内禀增长率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盐度4和5组平均每窝产幼量与对照及其他组差异显著.一生产幼量除盐度1组和对照组较高外,其他各组均显著下降.对照组体长增长幅度与日增长率均低于各处理组.日增长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个体平均每胎产幼量以盐度1、2组最高.盐度5为近亲裸腹溞的生存和生殖盐限,但经过短期的海水驯化,其生殖耐盐上限有所提升,可达6.5.  相似文献   
706.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次生灌丛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物量是整个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来源。用直接收获法,对延安康家屹崂沟小流域5个次生灌丛群落类型和2个人工灌丛样地地上部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生物量黄刺玫>杂灌>虎榛子>柠条(阴坡)>沙棘>狼牙刺>柠条(阳坡);灌木树种组成复杂的、群落盖度较大的类型生物量较大;各类型灌丛生物量在小流域空间分布上阴坡>阳坡,阴坡坡下>坡中>坡上;阳坡灌丛中的草本植物生物量比阴坡高,而灌木生物量较低。所调查的5个次生灌丛群落类型地上部生物量和生产力呈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Y=3.1995+0.1939X,净生产力随生物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707.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群落学调查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共有种的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揭示檵木群落恢复过程物种的环境资源利用状况和种间关系、种群动态及群落稳定性,为漓江流域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乔木层主要共有种为檵木、小巴豆,灌木层主要共有种为檵木、红背山麻杆、龙须藤、火棘、白饭树、白马骨、扁片海桐、皱叶雀梅藤、亮叶崖豆藤。(2)乔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着檵木群落的恢复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灌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变化趋势则相反。(3)在乔灌阶段的乔木层和乔林阶段的灌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均小于1.0,灌木层中主要共有种对间的低生态位重叠值(0~0.6)的种对数随着群落恢复增多,而高生态位重叠值(0.8~0.9)的种对数减少。(4)乔木层中的主要共有种檵木和小巴豆协同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共同主导群落的整体恢复方向;灌木层中的主要共有种随着群落的恢复对环境资源需求进一步分化或者生态位进一步分离,檵木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削弱。  相似文献   
708.
洱海流域水生态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区边界的确定是生态分区的重要步骤,但目前多数水生态分区的边界确定以定性分析、专家判断为主。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建立了一套两级分区体系。该体系基于GIS技术,用子流域作为分区基本单元,并用相关分析法,定量筛选一、二级分区指标。其中,一级分区指标为高程、坡度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二级分区指标为农田百分比和城镇百分比。通过指标图层的叠加和重分类,合并同质性子流域,从而将洱海流域划分为5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区。藻类群落分布的验证结果表明分区合理。本研究将定量分析和子流域边界应用于水生态分区,使分区边界的确定更科学,在实际管理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结果为水生态分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洱海流域水生态管理提供了基本管理单元。  相似文献   
709.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于南美洲,属于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一百多年来,该物种通过压舱水或军马饲料被传播到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成为暖温带-热带湿润气候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外来入侵种。本文结合对喜旱莲子草在原产地的分布状况的考察、原产地和入侵地喜旱莲子草的比较研究,以及入侵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该物种在原产地的地理分布和种内变异、生活史特征、入侵机制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评述,以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对这一外来入侵种的认识,为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10.
根据中日越三方合作对越南红河流域周边/沿岸植被、生境、土壤和地貌特征等进行的野外踏勘和调查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红河汇水盆地沉积物中植物碎屑及相关微体的潜在源区为出发点,从地形地貌学的角度,阐述了越南红河流域周边植被的组合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Ⅰ)上游番西邦山区河谷体系:植被垂直分分带明显,海拔由低到高依次分布有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林、温带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灌丛和草地8类植被;(Ⅱ)河床河漫滩堤岸的河流体系:水生植物及沼泽植物—草地、低矮灌丛—热带树种;(Ⅲ)三角洲平原—沿海滩涂体系:沼泽森林—红树林。另外,原始植被经自然火灾或人类种植火烧后形成独特的次生植被类型主要为竹林、松林、草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