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56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81.
前一篇文章中描述了此软件的流程和各模块的功能,在这篇中将叙述此软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从而不仅说明了软件具有着实用价值,还说明了软件中所采用的算法模型是符合生理实际的,在临床应用上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82.
循环microRNAs(miRNAs,miRs)是一类长约22nt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s(ssRNA)。它们作为机体的代谢分子群中新的生物活性小分子,与已知的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3大调节体系共同组成网络调节,在机体稳态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参与了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循环microRNAs由于其在血浆中的稳定性可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标志。此外,循环mi-croRNAs亦可与血浆中的多种分子结合作为内分泌或旁/自分泌因子参与机体稳态维持和疾病如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83.
金钟藤入侵危害的群落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练琚蕍  曹洪麟  王志高  李静  叶万辉  粟娟   《广西植物》2007,27(3):482-486,492
对入侵广州市东北郊龙眼洞林场的金钟藤生长状况及其对三种不同森林群落的危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的无性繁殖能力极强,带根茎比例高,生存策略明确,目前未发现其天敌。金钟藤通过极强的攀附能力,盖幕危害附主植物,且对群落的入侵并无选择性,对群落中所有的乔木都具有危害性,尤其是对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的马占相思林危害相对最为严重。它可能还可以通过改变所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氮循环,间接影响群落中其他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884.
土壤胞外酶作为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直接驱动了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改变致使维持荒漠地表稳定的生物土壤结皮中的藓类植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然而,藓类植物的死亡将如何影响荒漠表层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仍缺乏研究。该研究选取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藓类结皮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自然存活及自然死亡藓类结皮下不同土层(0–2、2–5、5–10、10–20cm)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结果发现:除蔗糖酶外,藓类植物死亡显著影响了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植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递减。同时,藓类植物死亡显著抑制了植酸酶活性,促进了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土壤碳氮循环相关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NO3-N和NH4+-N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植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荒漠藓类植物的死亡,在短期内显著改变了土壤酶系统,加速了土壤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885.
循环肿瘤DNA(ctDNA)来源于肿瘤,能很好地反映肿瘤的基因信息,并且会随着肿瘤的进展发生相应的改变。近年来,ctDNA独特的能力备受人们关注并被广泛研究,本文在总结ctDNA的来源、性质和样品处理的基础上,对ctDNA的检测技术及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了ctDNA标准物质在二代测序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并指出ctDNA样品的收集、存储、定量检测以及数据分析等各个流程中建立统一标准及规范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886.
秸秆利用循环模式的能值效率和持续发展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  刘玲  张淑敏  孙涛  宁堂原  李传荣  李增嘉 《生态学报》2016,36(15):4739-4750
用能值法分析了不同农业循环模式的能值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农业循环模式。以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奶牛饲养系统和沼气发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模式(CK),设置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农田循环模式、沼液还田的农沼循环模式和有机肥还田的农牧循环模式3种循环模式,用能值方法比较4种循环系统的能值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净能值产出率(EYR)都大于1,农田、农沼和农牧循环模式的EYR分别是对照模式的1.13倍、54.22%和50.2%,农田、农沼和农牧循环模式的能值投资率(EIR)分别是对照模式的80.88%、4.25倍和5.85倍,农田、农沼和农牧循环模式的环境负载率(ELR)分别是对照模式的78.95%、3.71倍和1.76倍,农田循环模式对环境的压力最小,农沼循环模式对环境的压力较大,4种模式的ELR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农牧循环模式的产品安全性指标(EIPS)为-0.015,最接近于0,其产品安全性最高,而对照模式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种植模式中农田循环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优于对照模式,复合循环模式中农牧循环模式要优于农沼循环模式。综上所述,农牧循环模式的发展潜力最大,是最适合本地区的秸秆利用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887.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功能耦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在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增加等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减缓CO2浓度升高的作用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相互作用及功能耦合规律的研究是揭示这些不确定性的基础,也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与养分之间作用规律,涉及林地持久生产力(sustainability of long-term site productivity)的生态学机理问题.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耦合作用表现在林冠层光合作用的碳固定过程,森林植物组织呼吸、土壤凋落物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地下部分根系周转与呼吸等碳释放过程,这些过程存在反馈机理和非线性作用,最终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着重在生态系统尺度上,综述了碳氮循环耦合作用研究的一些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8.
杂草种子传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儒海  强胜 《生态学报》2007,27(12):5361-5370
种子传播将母株生殖周期的末端与它们后代种群的建立连结了起来,广泛认为,其对植被结构具有深刻的影响。种子传播的整个过程称为种子传播循环。研究表明,杂草种子传播的因子多种多样,包括仅依赖自身来完成的主动传播,以及依赖风、水、动物、人类等外界媒介的被动传播。其中,人类传播杂草种子是影响最广泛的一种,对现代植物的分布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杂草种子的传播,对杂草种子库的数量和空间动态影响很大。研究种子传播的主要方法有荧光染料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稳定同位素分析、分子遗传标记等。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者就杂草种子传播对种子库数量和空间动态影响的精确直接研究、杂草种子传播的过程及传播后的命运、杂草种子适应传播的机理、生态控草措施研究、外来杂草入侵蔓延与其种子传播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9.
城镇化对我国食物消费系统氮素流动及循环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魏静  马林  路光  马文奇  李建辉  赵路 《生态学报》2008,28(3):1016-1025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改变养分氮素流动模式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和严重的污染问题.以1982年、1992年和2002年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系统氮素流动为对象,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探讨了城镇化对氮素流动特征及循环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氮量为4.770kg,高于农村居民(4.314kg)10%.1982年到2002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的食物氮提高了145.3%,农村减少了8.1%;城镇排入水体环境的氮增加了18.4倍,而氮素循环利用率只有13.0%,降低了40个百分点.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在人口增加的同时,食物结构达到国家营养纲要的标准,到2010年我国植物性氮消费量比2002年将增多142.3万t,增加了37.6%,动物性氮消费量将增多53.8万t,增加了 27.1%,城镇产生的粪尿和垃圾中氮将增加126万t.因此,伴随城镇化快速发展,在带来食物氮素需求和环境排放氮素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会对动植物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890.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收集和相关性分析,对2006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不良旅游行为及其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研究区采摘、践踏和乱扔垃圾三类不良旅游行为的发生概率分别为6.5%、10.3%和12.6%;采摘行为的发生概率主要与沿途的植被类型有关;重度践踏的面积与旅游者进入景区后的游览距离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研究区游客日人均产生的垃圾量为782 g,且桶外垃圾量占13.6%;研究区每周的日均游客量、每周游客量和每月游客量的波动性表明该区接待游客的季节性明显,旺季有连续数日的超负荷接待.超负荷接待导致不良旅游行为增多,景区水质由于排污设施完善而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