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4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he last meal of sarcophagous maggots may be useful in identifying the species on whose flesh they have fed (the"host"species). The DNA profile of the host species may indeed be detectable in the"last meal". In this paper,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of gut content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prior host of post-feeding larvae of Aldrichina grahami (Aldrich) (Diptera: Calliphoridae). A modified logistic equation was fitted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identifying the host under five different constant temperatures (16, 20, 24, 28 and 32 ℃). Our results shows that the detected time ranged from a maximum of 24 h at 32℃ to 42 h at 16℃ and a minimum of 12 h at 32~C to 30 h at 16℃. Furthermore, the host detection time was also calculated to give the maximal time after larval hatching from the egg.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criminal cases where the maggots stray from the corpse, the last meal of the larvae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as potentially critic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132.
家兔隔核中去甲肾上腺素对皮肤与内脏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溯  莫浣英 《生理学报》1989,41(2):128-135
本工作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或耳尖部皮肤测定清醒家兔内脏痛阈或皮肤痛阈,以探讨隔核去甲肾上腺素在内脏镇痛和皮肤镇痛中的作用以及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内阿片肽系统的关系。实验观察到,双侧隔核内微量注射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宁(10μg/2μl)或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10μg/2μl)对内脏痛阈无明显影响。注入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1μg/2μl)使内脏痛阐明显升高;而注入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1Cμg/2μl)则内脏痛阈明显降低。隔核内注入酚妥拉明(10μg/2μl)或心得安(10μg/2μl)均可使皮肤痛阈明显提高。提示,隔核内NA通过β受体调制内脏痛;通过α受体和β受体调制皮肤痛。隔核内注入异丙肾上腺素(1μg/2μl)明显地镇内脏痛,此作用可被PAG内注射纳洛酮(1μg/2μl)或注射抗亮啡肽抗血清(1:20,000)所减弱;但可使PAG内亮啡肽样物质释放量增加。这提示,隔核内NA的镇内脏痛作用与PAG的内阿片肽系统有关;其中亮非肽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3.
Wang R  Xiao L  Ma HJ  Zhang LH  He RR  Wu YM 《生理学报》2008,60(2):279-283
本文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下丘脑脑片室旁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下丘脑脑片上观察白藜芦醇对静息状态下室旁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29张下丘脑脑片室旁核神经元放电单位给予白藜芦醇(O.05,0.5,5.0 μmol/L)2 min,有28张脑片(96.6%)放电频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预先用0.2mmol/L的L.glutamate灌流8张下丘脑脑片,8张脑片(100%)放电频率显著增加,表现为癫痫样放电,该放电可被白藜芦醇(5.0 μmol/L)灌流2 min抑制:(3)预先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0.1μmol/L)灌流8张下丘脑脑片,8张脑片(100%)放电频率显著增加,该放电可被白藜芦醇(5.0 μmol/L)灌流2 min抑制;(4)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50μmol/L灌流8张下丘脑脑片,7张脑片(87.5%)放电频率显著增加,该放电可被白藜芦醇(5.0 μmol/L)灌流2 min抑制.以上结果提示,白藜芦醇抑制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可能通过降低心血管中枢的活动性而产生中枢保护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L型钙通道、减少钙内流有关,与NO释放无关.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是否可以作为LPS信息由外周组织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桥梁。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为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并给予LPS组,三个对照组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LPS组,膈下迷走神经切断生理盐水组。用数字体温检测仪测定大鼠体温,用玻璃微电极记录正常大鼠和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大鼠给予LPS前后下丘脑室旁核的单位放电。结果:体温变化:实验组大鼠体温变化值与假手术LPS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单位放电变化:正常大鼠给予LPS后室旁核单位放电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大鼠给予LPS后室旁核单位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LPS信息可能通过迷走神经传递到脑组织。  相似文献   
135.
交流外电场下映射神经元放电节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元不同的放电节律承载着不同的刺激信息。文章基于神经元映射模型,研究低频交流电场对神经元放电节律的影响。在外部刺激下映射模型表现出丰富的放电模式,包括周期簇放电、周期峰放电、交替放电和混沌放电。神经元对刺激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极为敏感,随着频率的增大,放电节律表现出从簇放电到峰放电和混沌放电的反向加周期分岔序列;在周期节律转迁过程中存在一种新的交替节律,其放电序列为两种周期放电模式的交替,峰峰间期序列具有整数倍特征。外电场的频率影响细胞内、外离子振荡周期,导致神经元放电与刺激信号同步,对放电节律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果揭示了交流外电场对神经元放电节律的作用规律,有助于探寻外电场对生物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预处理对急性内脏痛大鼠的影响,初步阐述三七总皂苷对急性内脏痛的影响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6),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24),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n=24)。正常组常规条件饲养,不做干预及建立急性内脏痛模型;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和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大鼠分别预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86 ml/kg)或7 mg/ml的三七总皂苷(2.86 ml/kg),每12 h一次,连续7 d,第8天腹腔注射1%乙酸(10 mg/kg),建立急性内脏痛模型,立即观测SD大鼠扭体反应。按(30、60、90、180 min)不同存活时间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观测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VPI评分显示,三七总皂苷能显著下调内脏痛模型VPI评分,减轻疼痛。免疫组化显示在相同时间点,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大鼠GFAP表达弱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尤其在30、60、90 min存活组。结论:对SD大鼠急性内脏痛模型预先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可以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激活,从而减轻急性内脏痛。  相似文献   
137.
研究了两个参数失配较大情况下,处于不同放电模式的两个电突触耦合Hindmarsh-rose(HR)神经元的相位同步问题,发现在适当耦合强度下可以实现相同步并呈现出复杂的放电节律.利用峰峰间期(Interspikeinterval,ISI)和平均放电频率证实了相同步的发生,给出并分析了不同放电状态的神经元在电突触耦合下实现相同步后的神经放电节律.从相同步的角度显示,神经元同步后呈现簇放电特征或峰放电特征,除与两耦合神经元独自放电模式有关外,还与电突触耦合强度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8.
慢性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动物模型,为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孤养附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IBS模型,每只大鼠受到的刺激因子包括:24h禁水、24h禁食、昼夜颠倒、4℃冰水游泳15min、45℃高温5min、钳尾致痛1min、束缚制动5~8h、高速震荡15min等共8种,每种刺激因子出现5次,共40d。用腹部回撤反射压力阈值(AWR)和排便粒数检测动物的内脏感觉和胃肠运动功能变化;用敞箱行为评分和蔗糖水偏嗜度评价动物神经精神活动变化。结果造模2~3周腹部回撤反射压力阈值明显降低,排便粒数明显增加;造模3~4周模型组动物敞箱实验行为评分和蔗糖水偏嗜度明显降低。造模40d时,上述变化趋势仍存在。结论慢性应激加孤养可诱导动物胃肠运动亢进、内脏感觉致敏和神经精神活动的改变,模拟IBS患者的临床特征,可作为一种有效的IBS动物模型,用于评价相关药物。  相似文献   
139.
大鼠海马癫痫电网络重建中爆发式放电神经元的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Wang WT  Qin XK  Yin SJ  Han D 《生理学报》2003,55(6):663-671
本文探讨双侧海马(hippoeampus,HPC)神经网络中爆发式放电神经元(bursting-firing neurons,BFN)的活动规律及其与海马癫痫网络重建的关系。实验用雄性SD大鼠140只(150-250 g),急性强直电刺激(60 Hz,2 s,0.4-0.6 mA)右后背HPC CAl区(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posterior dorsal hippocampus,ATPDH),同步记录同侧或对侧前背HPC单位放电和深部电图;强直电刺激右前背HPC(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anterior dorsal hippocampus,AT-ADH),同步记录双侧前背HPC单位放电。实验共记录了13.8%(19/138)双侧前背HPC的BFN,其中13个为刺激诱发性BFN,6个为自发性BFN。强直电刺激引起的诱发反应包括:(1)ATPDH明显调制同侧前背HPC的BFN,产生规则的节律性爆发式放电,刺激后串内动作电位间期(bursting interspike interval,BISI)减小(P<0.001);(2)AT-PDH引起对侧前背HPC的BFN出现抑制后轻度调制效应,刺激后动作电位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ISI)增大(P<0.001);(3)ATADH后易化对侧前背HPC的自发性BFN节律,增加ISI(P<0.001)和IBI(P=0.01);(4)ATPDH诱导双侧前背HPC的BFN产生规则的节律性爆发式放电,伴有同步或非同步性网络癫痫的形成。上述实验结果提示,ATPDH沿同侧HPC长轴,跨大脑半球诱发前背HPC单个BFN的形成,其节律性爆  相似文献   
140.
β-蝮蛇毒素(β-agkistrodotoxin简写β-AgTX)对骨胳肌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已有实验分析,本文则观察了β-AgTX对蟾蜍交感神经节胆碱能性和非胆碱能性突触电位的作用。结果表明,β-AgTX对胆碱能性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和由压力微量注射ACh产生的ACh电位快成分有可逆性抑制作用,且对f-EPSP的幅值抑制率明显大于对ACh电位的抑制率,方差分析显示β-AgTX对f-EPSP和对ACh电位的抑制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β-AgTX对非胆碱能性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s-EPSP)无明显作用。本结果提示β-AgTX可能是通过抑制节前神经末梢释放AGh的突触前机制和占据突触后N型胆碱能受体影响ACh的作用之突触后机制,抑制蟾蜍交感神经节的胆碱能性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