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7篇 |
免费 | 201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8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基因沉默对胃癌细胞BGC-823微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数生长期的BGC-823细胞株分为三组-实验组、对照组与空白组,分别转染200 ng/mL shRNA-HIF-1α、200 ng/mL shRNA-NC与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采用CCK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qRT-PCR检测基因表达。结果:细胞转染后24 h与48 h,实验组的HIF-1α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指数、细胞迁移与侵袭指数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细胞转染后48 h,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实验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沉默HIF-1α表达能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微血管生成和VEGF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转移与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小板表面-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长谷川智能量表(HDS)评分、Barthel指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脉动指数(PI)]及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D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O、CVR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ET-1、PI及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天麻钩藤饮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小板CD62P、CD63表达。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培养环境不同氧浓度对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分泌促血管新生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祖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扩增、培养和鉴定。然后在不同氧浓度(1%,5%,21%)的环境中培养,于第3天,7天,10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内皮祖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derived factor-1α, SD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等生长因子的水平。结果:第3天,不同氧浓度下各组EPC分泌VEGF、SDF-1α、IGF-I无明显差异(P均0.05)。第7天和第10天,各组EPC分泌IGF-I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是和21%氧浓度相比,相对低氧浓度(1%和5%)能够明显增强EPC分泌VEGF和SDF-1α(P均0.001)。结论:适当时间的低氧环境培养能够显著刺激内皮祖细胞分泌VEGF和SDF-1α,进而增强其促血管新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A组)40例和血糖控制良好组(B组)40例,另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孕妇40例为C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表达情况,观察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表达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A组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B组与C组,B组HIF-1α、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P0.05)。A组羊水过多、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与C组,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C组,B组胎儿窘迫、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表达与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巨大儿、羊水过多、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呈高表达,其表达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5.
为了制备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应用His-gp90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过筛选、3次亚克隆后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REV-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G5-B8、3G5-A10和1G12。经间接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解离常数(Kd)分别为6.483×10–10、4.844×10–10和9.330×10–10,3株单抗的亚型分别为Ig G1、Ig G1和Ig G2b。经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3株单抗均能识别REV感染DF-1细胞后产生的gp90蛋白。以Western blotting方法利用单抗检测不同截短的gp90蛋白,初步确定3G5-B8和3G5-A10 2株单抗抗原识别区均位于gp90蛋白第200-245位氨基酸,而1G12株单抗识别区包含第230-235位氨基酸。这些单抗为REV的诊断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神经节苷脂GD3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作用(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作用 (angiogenesis)是实体瘤 (solidtumor)生长和扩散的必要条件 .实体瘤的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相关 ,而且也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 ,对抗血管生成作用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肿瘤疗法 .神经节苷脂GD3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超常表达 .一般认为 ,神经节苷脂GD3有增强肿瘤本身及邻近组织中的血管生成作用 ,从而促进肿瘤的演进和转移 .最近的研究工作为这一假设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应用GD3合酶的反意DNA转染肿瘤细胞从而抑制细胞中的GD3合酶的表达 ,极大地降低了细胞的内源GD3含量 .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抑制肿瘤细胞的GD3合成明显地降低了该肿瘤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 ,并使血管生成作用降至最小限度 .这些实验说明GD3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 ,GD3作为肿瘤的一种相关抗原 ,它与血管生成因子的协同效应将在未来的联合基因疗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研究了白芨中的萜类化合物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采用萃取和色谱法从白芨中分离和纯化了该萜类化合物。通过鸡胚绒毛囊膜(CAM)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研究了白芨中萜类化合物及其粗提物对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含该萜类的粗提物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该萜类纯品能明显抑制HUVEC增殖,且可诱导HUVEC凋亡,包括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膜起泡,细胞核裂解,染色质浓缩和边集,出现凋亡小体,DNA降解。因此.白芨萜类化合物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与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螺旋CT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1例XGC患者纳入研究,记作XGC组,另取同期医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胆囊癌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螺旋CT检查结果表现,比较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差异。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检查用作XGC与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XGC组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均P<0.05);而两组腹痛、黄疸、发热、白细胞(WBC)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胆囊扩张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GC组囊壁增厚均匀、壁内有低密度结节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而有肿大淋巴结人数占比高于胆囊癌组(均P<0.05)。螺旋CT检查诊断XG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39/41)、95.56%(43/45)、95.35%(82/86)。XGC组患者血清VEGF、CA19-9水平均低于胆囊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GC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发生率低于胆囊癌患者,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XGC与胆囊癌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低氧暴露对大鼠脑和肺微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以及埃他卡林(Ipt)对以上微动脉的扩张作用特征。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常压常氧组(control)和低氧暴露组(hypoxic),后者置于常压低氧暴露舱内(O27.8%)8 h。分离大鼠管径为(204±5)μm的脑基底动脉、肺微动脉组织,利用DMT微血管张力测定仪在6nmol/L内皮素-1(ET-1)致血管预收缩条件下,利用乙酰胆碱(ACh)考察微动脉内皮功能及观察不同浓度Ipt对脑和肺微动脉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常压常氧组对比,10-5 mol/L乙酰胆碱(ACh)对低氧暴露脑肺微动脉扩张率显著降低(P0.05);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Ipt在(10-11~10-3)mol/L对低氧暴露肺微动脉呈剂量依赖性扩张作用,明显强于对常压常氧组(P0.01),在(10-11~10-3)mol/L对低氧暴露脑微动脉呈剂量依赖性扩张作用,但与常压常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氧暴露可导致脑基底动脉和肺微动脉内皮功能受损,Ipt具有选择性增强扩张低氧暴露肺微动脉的作用,但不影响以上条件低氧暴露后脑基底动脉的扩张作用,提示该药可应用于改善低氧暴露所致的肺微血管收缩,为Ipt发展为新型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克隆并验证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特异性启动子,为转染人胚胎干细胞(h ESC)后实时监测ECs的定向分化情况以及利用干细胞实施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原代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结合RT-PCR和免疫荧光验证分离后的HUVECs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血管内皮钙粘素(VE-cadherin/CDH5)。抽提HUVECs的g DNA,通过PCR扩增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v WF和VE-cadherin转录起始位点上游不同大小的启动子片段,将其取代报告基因载体p EGFP-N1中的广谱启动子CMV,构建4个质粒,即pv WF-1、pv WF-2、p VE-1、p VE-2,分别转染HUVECs和h ESCs,48 h后观察并比较各启动子片段启动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筛选最具特异性及转录活性的启动子片段。结果:通过酶消化法,本研究成功分离出具有典型上皮样细胞的HUVECs。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HUVECs特异性表达v WF和VE-cadherin。酶切及测序证实所构建的4个含ECs特异性启动子片段的质粒与理论序列相符,通过核转染至HUVECs及h ESCs后,48 h后观察到所克隆的VE-cadherin 2105bp启动子片段具有内皮细胞表达的特异性和较强的转录活性。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具有内皮细胞表达特异性及较强转录活性的启动子片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