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5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10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分子克隆化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传染性及其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含有SNV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REV)前病毒全基因组cDNA克隆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用对REV的单克隆抗体和抗REV env-gp90的鼠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反应,在原始的转染细胞及随后传代的细胞中均显示病毒特异性抗原.而且,在连续传代细胞中的阳性率明显升高.用REV特异性引物对进一步传代后的细胞基因组作PCR,也检测出REV基因组.这些结果均表明所得到的分子克隆化病毒具有传染性,因而也进一步证明所用的质粒克隆包含有具感染性的全病毒基因组.对该全基因组cDNA克隆进行酶切所获得的数个亚克隆进行测序,并将序列进行拼接,完成了REV全基因组序列.REV的这个传染性克隆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RE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82.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28例.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舒张功能(FMD)、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SI、IFN-γ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F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t=1.098,P=0.025;高剂量组:t=2.053,P=0.017),且高剂量组FMD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P=0.017);患者SI、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SI、IFN-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t=2.234,P=0.002; IFN-γ:t=4.416,P=0.001).结论: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相比,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83.
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血管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支气管哮喘时血管网络及血管内皮细胞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及其受体在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管及肺组织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在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观察气道旁血管密度变化并计数不同血管单位长度上内皮细胞数量,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气管和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及其受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1.随着疾病时间的延长,小鼠气道壁血管密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特别在慢性期小血管尤为明显;2.应用RT-PCR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小鼠气管及肺组织VEGF120,VEGF164,VEGF188和VEGF205各个亚型mRNA均增高。其中VEGF164在气管组织,VEGF188在周围肺组织中mRNA表达在慢性哮喘期明显增高,少见的亚型VEGF144只在周围肺组织中检测到,而在支气管组织中无表达;VEGFR1 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VEGFR2在正常气管组织中未检测到,而在支气管哮喘气管组织明显表达,并且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期高于急性期。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小鼠支气管哮喘时气道存在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加,VEGF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亚型的作用存在差异。另外,VEGFR2在支气管哮喘中对于介导和增强VEGF信号和VEGF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是导致VEGF诱导小鼠气道血管再生与重塑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984.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探讨。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次全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Gal-3、VEGF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42/45)vs68.89%(31/45)](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36±12.72)min vs(109.75±15.37)min,(50.28±10.64)mL vs(91.62±13.50)mL,2.22%(1/45)vs15.56%(7/45)](P0.05);治疗后血清TNF-α、IL-6、Gal-3、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30±78.23)pg/mL vs(621.25±83.54)pg/mL,(73.29±10.32)pg/mL vs(102.58±12.49)pg/mL,(3.40±0.80)ng/mL vs(4.82±0.81)ng/mL,(16.21±4.02)pg/mL vs(20.75±5.23)pg/mL](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5.56%、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优于次全切除术治疗,可彻底清除病灶,降低复发率,可能与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Gal-3、VEGF水平有关,但其并发症较多,对于低危或术后无需放射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次全切除术治疗,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85.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将60 m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观察组联合将300 mg胸腺肽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per minute,MVV)、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FEV1/FVC)、CD8~+、CD4~+及CD4~+/CD8`+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MVV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VV和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可以改善减轻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86.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一线方案化疗,分析外周血CTC、VEGF的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的关系,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分析。结果:CTC、VEGF与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和TNM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关(P<0.05);80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51.25 %(41/80),疾病控制率(DCR)为71.25 %(57/80);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CTC和血清VEGF水平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DCR的影响因素(P<0.05);COX分析分析表明:肿瘤中、低分化、CTC阴性、VEGF降低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ORR和DCR提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CTC、VEGF检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近远期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属于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因此,CTC、VEGF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7.
细胞移植是一种有希望的组织再生的治疗手段.多种类型的细胞已经用于动物心 肌损伤的修复中,包括胚胎干细胞、胚胎和新生动物的心肌细胞、骨骼肌成肌细胞、 骨髓干细胞、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可诱导的多能干细胞等.但是,这些用于移植的细胞 存在成活率低、在心脏局部存留少、与宿主心肌细胞不能整合和免疫排斥等问题,这 些问题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心脏自身存在的干细胞因为没有其他来源细胞存在的种种 问题,因而成为备受关注的治疗心肌梗死的种子细胞.但是,心脏干/祖细胞也有自身 弊端,包括干细胞群的细胞生物学或遗传学标志没有统一,在心肌中数量极少,体外 扩增能力有限等,因而限制了心脏干/祖细胞的有效应用.如何能有效动员和促进心脏 干/祖细胞增殖,依赖于人们对心脏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归巢的调控机制,包括心 脏干/祖细胞修复损伤心肌的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将就近年来在心脏再生领域中 ,心脏干/祖细胞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8.
杀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 阳性细胞的靶向毒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喉毒素 (diphtheria toxin DT) 是棒状白喉杆菌被β噬菌体感染后分泌的一种外毒素. 它可以阻断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杀死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 R82A, K84A, H86A 突变体可以和肿瘤血管上高表达的 VEGF 受体 1 (VEGFR-1) 特异性结合. 首先从白喉杆菌中提取基因组 DNA,扩增出白喉毒素 C 区、 T 区基因. 并运用点突变技术,制成 VEGF 的 R82A, K84A, H86A 突变体. 利用这个可以和肿瘤血管上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 VEGF 的突变体,代替白喉毒素上的受体结合区,制成了针对 VEGFR-1 的靶向融合毒素——— DT391-mVEGF. 以去除了受体结合区的 DT391 为阴性对照,细胞实验表明,融合毒素对 VEGFR-1 阳性的肿瘤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89.
990.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转移腺癌细胞在没有血供的条件下的生长特征,是否有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CD105,FⅧ,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_40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促进肺癌的脑转移及肿瘤细胞自我生存的调控。方法采集109例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脑脊液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癌脑转移107例(包括49例肺癌术后5年内脑转移,58例无肺癌病史直接经脑脊液穿刺发现肺癌脑转移),乳腺癌2例。以40例主要成分为炎性细胞的脑脊液及40例原发性肺腺癌组织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脑转移腺癌细胞及腺癌组织中CD34,CD105,FⅧ,D2_40,b-FGF,VEGF及vimentin的表达。结果 109例脑脊液标本中,CD34,CD105,FⅧ,D2_40,b-FGF及VEGF在转移癌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2%,67.9%,66.9%,63.8%,56.8%,70.6%明显高于脑脊液对照组(阳性率均为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在脑脊液转移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表达率为88.1%。在原发肺癌标本中,CD34,CD105,FⅧ和VEGF表达较弱或不表达。D2-40在癌中不表达。B-FGF与Vimentin在原发肺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1%和29.3%。结论在肺癌脑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能够表达不同的血管生长因子,提示可能具备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助于增强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和对环境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