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6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所介导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新生是许多生理和病理进程发生的重要机理.在生物体内,血管新生需经过多步精细调控历程,现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是其中关键性的调节途径.VEGF/VEGFR-2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可以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存活和通透性的改变,促进血管的新生.VEGF与VEGFR-2的胞外区特异性结合后,引起受体的二聚化和自身的交互磷酸化,使胞内特定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下游信号蛋白可以通过其Src同源结构域-2(SH2)与VEGFR-2结合,随后激活下游的效应蛋白,调控内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此外,VEGF/VEGFR-2信号通路还可以下调树突细胞(DC)的活性.对VEGF/VEGFR-2信号通路作用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862.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储集为特征的综合症,有潜在发展成终末期肝病的危险,但目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体外有效动物模型的构建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都十分重要。本实验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SD大鼠,探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在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3.
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血管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支气管哮喘时血管网络及血管内皮细胞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及其受体在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管及肺组织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在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观察气道旁血管密度变化并计数不同血管单位长度上内皮细胞数量,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气管和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及其受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1.随着疾病时间的延长,小鼠气道壁血管密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特别在慢性期小血管尤为明显;2.应用RT-PCR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小鼠气管及肺组织VEGF120,VEGF164,VEGF188和VEGF205各个亚型mRNA均增高。其中VEGF164在气管组织,VEGF188在周围肺组织中mRNA表达在慢性哮喘期明显增高,少见的亚型VEGF144只在周围肺组织中检测到,而在支气管组织中无表达;VEGFR1 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VEGFR2在正常气管组织中未检测到,而在支气管哮喘气管组织明显表达,并且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期高于急性期。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小鼠支气管哮喘时气道存在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加,VEGF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亚型的作用存在差异。另外,VEGFR2在支气管哮喘中对于介导和增强VEGF信号和VEGF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是导致VEGF诱导小鼠气道血管再生与重塑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864.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法对体外分离培养的Sprague-Dawley(SD )大鼠骨髓来源-血管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BM-EPCs) 进行基因转染时脂质 体和DNA质粒安全有效的剂量组合.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BM-EPCs ;免疫荧光技术测 定CD34、CD133、Dil-acLDL,对细胞进行鉴定;按照正交设计,用不同水平的脂质体和质粒 pEGFP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阳性转染细胞,计算转染率.结果:SD 大鼠BM-EPCs细胞 表面抗原CD133、CD34呈阳性表达并具有吞噬Dil-acLDL的功能,形态学上两种细胞亚型-早 期及晚期外生EPCs共存于其中.Lipofectamine 2000和pEFGP不同剂量组合均可转染大鼠BM -EPCs,其中脂质体5ìl/质粒8ìg时的转染效率高于二者其它剂量组合(P<0.05). 结论:优化条件后的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可安全、有效转染体外分离培养的SD大鼠BM-EPCs.  相似文献   
865.
目的: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导人原代离体成肌细胞,观察该细胞hVEGF分泌情况,探讨成人自体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两步消化法对成人骨骼肌组织消化获取相对较纯的成肌细胞,通过差速贴壁法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以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hVEGF165导入成肌细胞,通过RT—PCR、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hVEGF165定量检测,MTT测定和Mile’s实验检测VEGF165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转基因细胞经RT—PCR扩增出一条VEGF的特异性泳带,ELISA显示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VEGF浓度分别达到18.92±1.77rig/mL、19.04±2.15ng/mL,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成肌细胞上清均检测到VEGF蛋白特异性的杂交带,MTT显示转基因细胞上清明显促内皮细胞增殖,Mile’s实验显示转基因细胞上清明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质粒pcDNA3.1-hVEGF165能成功转入成人成肌细胞,转基因细胞能分泌有生物活性的VEGF165蛋白。  相似文献   
866.
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上皮祖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替代治疗的重要细胞来源.采用一种与小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方法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的神经诱导,可产生高纯度的神经上皮祖细胞,其神经上皮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时空性;诱导生成的神经上皮祖细胞具有增殖潜能并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是潜在的神经干细胞.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上皮祖细胞为研究神经发育和神经诱导提供了新材料,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67.
Shh、Gli1和VEGF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ic Hedgehog(Shh)、Gli1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还不清楚.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大肠癌及30例正常组织中Shh、Gli1和VEGF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三者在大肠癌中的作用.研究发现,Shh、Gli1和VEGF蛋白在大肠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2%、71.7%和76.9%,与正常组织(6.0%、3.3%和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h、Gli1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等均无关(P0.05),VEGF和Gli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和Duke分期有关(P0.05),而Shh蛋白表达仅与Duke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hh与Gli1表达正相关(r=0.349,P0.05),Gli1与VEGF表达正相关(r=0.865,P0.05).Shh与VEGF表达正相关(r=0.403,P0.05).结果表明Shh、Gli1和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呈协同和相互调节作用,Shh、Gli1和VEGF的表达参与大肠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三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可用于指导大肠癌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68.
目的:探讨VEGF、MMP-2和MMP-9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MMP-2和MMP-9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且在卵巢癌Ⅲ~Ⅳ期患者标本中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5);VEGF、MMP-2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蛋白含量的变化一致;VEGF、MMP-2和MMP-9均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三者间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69.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la|pha(Hypoxia-inducible factor-laipha,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2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和FGF蛋白的表达,分析HIF-1α与VEGF、FGF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VEGF和F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胰腺癌周组织(P<0.01),HIF-1α与VEGF、FGF之间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HIF-1α的表达与胰腺癌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VEGF和FGF的表达与胰腺癌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HIF-1α可以上调VEGF和FGF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0.
目的: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健脾法和活血法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组(30例)和活血组(31例),健脾组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活血组以丹参饮合失笑散为主方,统一加减化裁.1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复查电子胃镜并活检,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Ⅷ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镜及病理变化明显改善(P<0.05),健脾组、活血组治疗前后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8,u=3.35,P<0.0005;u=3.73,u=3.52,P<0.0005),健脾组、活血组治疗后,组间Ⅷ因子,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9,u=0.94,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和活血化瘀法可以抑制胃癌前病变(PLGC)血管新生,从而抑制PLGC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