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目的:探讨黄连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Hp阳性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联合复方黄连素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PGⅠ、PGⅡ、PGR、Hp阳性率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PGⅠ、PGR水平以及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GⅡ较治疗前均未有显著改变(P0.05);且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GⅠ、PG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有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黄连素可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患者血清VEGF、PGⅠ、PG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42.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酸化乙酰辅酶A羟化酶(P-ACC)、肝激酶B1(LKB1)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NSCLC病理组织样本进行研究,同时取其远离肿瘤的外周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NSCLC病理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VEGF、P-ACC、LKB1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NSCLC病理组织的VEGF、P-ACC、LKB1表达情况与其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样本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2.2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样本(22.89%)(P0.05);同时,其P-ACC、LKB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3%、61.45%,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分别为75.90%、90.36%)(P0.05)。NSCLC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N分期、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有关,P-ACC阳性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以及MVD有关,LKB1阳性表达与N分期、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MVD有关(P0.05)。在样本中,VEGF阳性NSCLC组织的MVD水平明显高于VEGF阴性样本,而P-ACC、LKB1阳性NSCLC组织的MVD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样本(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在呈高表达,P-ACC、LKB1呈现低表达。VEGF、P-ACC、LKB1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生成均存在密切联系,对于预测NSCLC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3.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 EL)rs3829632多态性对江苏地区女性宫颈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和南通市肿瘤医院宫颈癌病人328例及年龄匹配的对照人群356例,采集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运用DNA测序法对rs382963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提取宫颈癌病理组织的m RNA及蛋白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其中E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基因型为rs3829632 TT的个体相比,携带rs3829632 C等位的个体宫颈癌患病风险显著升高;在宫颈癌病人中,rs3829632 CC基因型个体病理组织中EL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结论:EL rs3829632 C等位携带者其宫颈癌患病风险性升高,这一结果可能与发生在启动子区域的rs3829632影响了EL的表达及功能进而改变了宫颈细胞的脂质代谢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4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4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MPs、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硬度指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患者EMPs水平与TC、TG、LDL-C、Ep、AC、β、PWV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中TC、TG、LDL-C、EMP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p、β、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A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EMPs水平与TC、TG、LDL-C、Ep、β、PWV均呈正相关(r=0.567,0.645,0.763,0.426,0.398,0.364,P均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EM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其水平与TC、TG、LDL-C、Ep、β、PWV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浸润性导管癌(ID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钙黏附素E(E-ca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8月期间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乳甲外科的DCIS石蜡包埋标本(DCIS组)59例,IDC石蜡包埋标本(IDC组)32例,另选取同时期正常乳腺组织标本2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MMP-7、VEGF及E-ca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MP-7、VEGF及E-cad的阳性表达率与DCIS、ID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MP-7、VEGF与E-c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IS组、IDC组的MMP-7、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E-cad的强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DCIS组与IDC组之间的MMP-7、VEGF、E-cad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7、VEGF及E-cad的阳性表达率均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临床分期为Ⅱ-Ⅲ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MP-7、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为Ⅰ期、高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cad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7与VEGF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2,P=0.038),MMP-7、VEGF均与E-cad无显著相关性(r=0.071、0.024,P=0.057、0.089)。结论:DCIS和IDC中MMP-7、VEGF表达较高,E-cad表达较低,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查MMP-7、VEGF、E-cad的表达来评估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846.
目的:探讨过表达固醇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内皮作用的影响,并通过基因芯片及智能通路(IPA)分析系统研究全基因组表达谱变化。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SCD1慢病毒转染BM-MSCs,采用RT-PCR及C14技术检测SCD1在BM-MSCs中过表达情况及其活性。内皮诱导培养BM-MSCs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CD31、v WF及CDH5等相关内皮指标,进一步运用全基因芯片检测SCD1过表达对BM-MSCs成内皮分化表达谱的影响。结果:BM-MSCs成功过表达SCD1并保持高活性。内皮诱导培养7天时,过表达组的内皮指标CD31、v WF m RNA高于对照组(p0.05)、14天时过表达组的CD31、v WF及CDH5 m RNA均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SCD1改变BM-MSCs内皮分化表达谱,共有522个差异基因被检测出。IPA结果显示Nrf2通路及细胞分化功能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SCD1过表达可以促进BM-MSCs的成内皮分化,可能通过降低细胞氧化应激、提高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实现。SCD1这种抗氧化作用可能为内皮功能修复及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潜在的策略,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脉介入冠心病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组在PCI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术后两组均维持服用4周。比较PCI术前、术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间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CD62P和GPⅡb/Ⅲa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间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ET-1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显著降低,NO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变更显著(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TNI和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抑制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4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生理盐水100 mg静脉滴注,2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g+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IHSS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VEGF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VEGF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较低(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49.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能够增殖、迁移、粘附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潜能的一种原始细胞,在修复血管内皮和促进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EPC来源于骨髓,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新研究表明在脂肪组织、心肌中也能发现EPC的存在。EPC与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物相似,功能上亦接近干细胞,但不具有自我更新的功能。近年来EPC已成为热点问题,对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恶性肿瘤等治疗中全身或局部注射EPC具有更广泛的前景和应用价值。但关于分离培养EPC的方法及细胞表面标志物不完全相同,报道较少,至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就对于内皮祖细胞基本现状、分离培养技术、分选鉴定及临床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50.
《生命科学研究》2015,(6):516-520
探讨3种培养基对干细胞包被胰岛形态和功能的影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新生猪胰岛细胞(neonatal porcine islet cell clusters,NICCs)混合后分别用NICC培养基(A组)、MSC培养基(B组)、EPC培养基(C组)培养,观察各组中NICCs形态、分泌功能、基因表达水平及混合细胞凋亡率。C组破碎细胞数量明显比A、B两组少,凋亡率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P0.05)。EPC培养基对NICCs的保护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