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能够增殖、迁移、粘附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潜能的一种原始细胞,在修复血管内皮和促进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EPC来源于骨髓,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新研究表明在脂肪组织、心肌中也能发现EPC的存在。EPC与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物相似,功能上亦接近干细胞,但不具有自我更新的功能。近年来EPC已成为热点问题,对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恶性肿瘤等治疗中全身或局部注射EPC具有更广泛的前景和应用价值。但关于分离培养EPC的方法及细胞表面标志物不完全相同,报道较少,至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就对于内皮祖细胞基本现状、分离培养技术、分选鉴定及临床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2.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方法 将VEGF基因作为RNA干扰的靶区,通过E-RNAi网上提供的服务,设计两个特异的RNA干扰序列,将其装入含U6启动子的载体上,构建成抗VEGF基因的小发夹样RNA(shRNA)表达载体,再转染人结肠癌细胞HT29,通过RT-PCR、Northern杂交、免疫荧光和Western杂交,观察VEGF表达受抑的程度。结果 成功构建了两种抗VEGF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RT-PCR、Northern杂交、免疫荧光和Western杂交,均发现其能明显抑制HT29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抑制率分别达42%、88%、73%和82%。结论 针对VEGF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能够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43.
为探索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质粒在研究斑马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应用,构建了4个以斑马鱼VEGF基因为靶点的siRNA表达载体pSI—VEGF、pS2-VEGF、pS3-VEGF及pS4-VEGF。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载体导入1-2细胞期斑马鱼体内,于胚胎发育的48h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VEGF基因的表达量,研究不同干扰序列对VEGF基因表达的干涉作用。结果显示,成功地构建了siRNA表达载体。针对不同位点的寡核苷酸序列抑制VEGF基因表达的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注射了ps1-VEGF的胚胎出现了心包膜水肿、血流速度减慢、循环红细胞堆积等症状,同时肠下静脉、节间血管以及其它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缺陷。实验结果说明,pS1-VEGF可引起斑马鱼胚胎血管发育缺陷。  相似文献   
844.
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研究发现淋巴系统结构特点是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肿瘤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明确淋巴管生成;肿瘤内和肿瘤旁组织内存在新生淋巴管,淋巴管密度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家族的研究为揭示恶性肿瘤淋巴转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845.
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制造气虚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 I提供的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数据库及在线工具,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人参皂甙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组炎症相关COX-1(P<0.001)、COX-2(P<0.001)、氧化应激相关iNOS(P<0.001)、SOD基因表达(P<0.05)及血管舒缩相关eNOS(P<0.05)、ECE(P<0.001)的基因表达降低;PCS的基因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人参皂甙能够改善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病变时基因表达谱的异常,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探讨人参皂甙对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6.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通过体外实验,观察VEGF受抑制后,凋亡情况的变化,为RNA干扰技术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Tunel和流式细胞计数的方法,观察VEGF受抑制后,肿瘤细胞凋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Tunel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显示,当VEGF受抑制后,肿瘤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Tunel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显示,当VEGF受抑制后,肿瘤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47.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病内科收治的Ig A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血清VEGF及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总不良反应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总不良反应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尿氮(blood urine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VEGF及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UN、Cr、VEGF及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可更显著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VEGF及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48.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将60 m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观察组联合将300 mg胸腺肽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per minute,MVV)、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FEV1/FVC)、CD8~+、CD4~+及CD4~+/CD8`+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MVV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VV和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可以改善减轻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49.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对症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组织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 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而治疗组NIHSS评分、S-100β、NSE、ET-1、MDA、TNF-α和s V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NO、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ACI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其可能的机制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50.
目的:研究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阻力指数与宫颈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记为宫颈癌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50例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记为对照组。采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三组受试者阻力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受试者VEGF表达以及MVD值。分别比较三组受试者阻力指数、VEGF表达及MVD值,并分析宫颈癌患者阻力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宫颈癌患者阻力指数与VEGF、MVD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阻力指数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对照组,且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宫颈癌组VEGF表达与MVD值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对照组,且宫颈上皮内瘤变组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40 mm、临床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阻力指数均高于病灶直径≥40 mm、临床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P0.05),而阻力指数与宫颈前后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宫颈癌患者阻力指数与VEGF以及MV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反映宫颈病变形态结构特征、血管生成状况以及浸润情况,临床工作中可联合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与VEGF、MVD的测定,有助于判断宫颈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