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15篇
  19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氟辛酸的污染状况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环境污染物,全氟辛酸(PFOA)及其盐类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态系统污染已成事实,并成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动物实验表明, PFOA能引起肝脏、生殖、发育、遗传和免疫等毒性.美国国家环保局科学顾问委员会有关报告将PFOA描述为“可能的(likely)致癌物”,美国国家环保局已制订了有关计划促使生产企业主动削减PFOA物质在产品中含量, 以削减PFOA及其母体物质在环境中的排放.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正在推进PFOA及其相关物质的风险评价研究,并积极寻求较为安全的替代产品.本文简要概述了PFOA的理化特性、环境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宿及污染现状,并展望了今后PFOA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92.
试论大渤海地区污染之区域整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大渤海地区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预测了地区经济发展对未来环境影响.以生态学和区域科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该地区污染之区域整治的基本对策.1)治理目标的整体性.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地区自然资源长期供给能力,污染治理要与经济支持能力相适应.2)因地制宜分区治理.根据不同地区的功能,实行分类管理和治理.3)建立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体系,调整工业结构,将资源利用贯穿于开发、利用、加工及产品转化的全过程,对严重缺水、污染比较严重的三大城市群严格控制大耗水、耗能工业的发展,将新建的耗水、耗能工业尽可能安排在滨海地区.4)对主要污染流域、海域和城市群实行重点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993.
耐辐射黑色酵母状真菌的筛选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辐射污染土样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批黑色酵母状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和抗逆特性。【方法】通过菌落形态和菌丝特征观察,结合LSU rDNA D1/D2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并进行了菌株的60Coγ射线照射、紫外线照射和对等重金属离子以及NaCl生长压力实验。【结果】上述菌株均为Aureobasidium属菌,其中菌株F99和F134均与A.pullulans var.subglaciale CBS 123388T具有最大同源性,为100%;菌株F19与A.pullulans var.melaogenum CBS 105.22T具有最大同源性,为99.8%;上述菌株均具有极强的抗逆特性。【结论】为了解耐辐射真菌抗逆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994.
1990-2010年淮河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2010年,淮河流域粮食产量由6414× 104 t增长到10121×104 t(增幅为58%),城市化率由13%增长到35%(涨幅为22%),流域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流域整体定量评估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将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估算淮河流域1990-2010年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淮河流域氮输入量呈现出增加趋势;1990-2001年流域内氮输入量快速增加,2001年后氮输入增加趋势减缓.1990年氮输入量为17232 kg N·km-2·a-1,2003年氮输入量最高,为28771kgN·km-2· a-1,2010年回落为26415 kg N·km-2·a-1.从氮输入的组成上来看,化肥和大气氮沉降仍然是最主要的输入来源,其次为食品/饲料和生物固氮的输入.化肥和大气沉降输入占总氮输入的比例持续增加,由1990年的64%和16%分别增长至2010年的77%和19%.单纯以增施化肥来实现粮食增产、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观念,应切实转变到改善农业耕种技术、实现新能源的发展轨道上来,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毛洁  杨宇峰  谷阳光  陈实 《生态科学》2012,31(3):252-258
于2010年9月采集南澳海域鱼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大型藻类栽培区和对照区4个功能区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沉积物中生物硅(BSi)、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4种生源要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南澳海域生源要素含量与国内外养殖区相比属于中等水平。鱼类养殖区TOC、TN、TP的含量最高,而BSi的最高含量出现在藻类栽培区(平均含量为0.30%)。鱼类养殖区BSi、TOC、TN和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4%、0.89%、0.13%和0.097%。根据沉积物中TOC/TN比值分析,发现鱼类养殖区的TOC主要来源于水生,贝类、藻类和对照区TOC则主要来源于陆源。生源要素污染评价表明,4个功能区的TN均属于Ⅱ类污染,鱼类和贝类养殖区的TP属于Ⅱ类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从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产表面活性剂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X-20,并对其产物进行提取及结构分析。【方法】采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溴百里酚蓝混合溶液(cetylpyridinium chloride-bromothymol blue,CPC-BTB)显色反应结合血琼脂平板简单高效的筛选得到产脂肽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酸沉淀、甲醇萃取和旋转蒸发提取发酵所产生的粗产物,该产物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运用傅里叶红光变换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氨基酸分析和液相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粗产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筛选所得的菌株所产物质是含C15脂肪酸链和7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的脂肽表面活性剂。【结论】本研究为筛选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有利于后续获得高产的低成本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997.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的次生代谢物,广泛污染谷物、葡萄、坚果等农产品和饲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OTA的肝肾毒性和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撑,证实其对人类健康存在巨大威胁。OTA及其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已经有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其合成过程及调控机理尚不明确。本文整理了赭曲霉毒素A的理化性质及产毒菌株,总结了OTA污染及致病情况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各国的限量标准,最后分析了OTA的合成机制,讨论了未来OTA理论及应用层面的研究方向,为赭曲霉毒素A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OTA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海河流域面源污染风险格局识别与模拟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佩儒  陈利顶  孙然好  程先 《生态学报》2018,38(12):4445-4453
面源污染是海河流域面临的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如何通过流域景观格局优化实现对面源污染的控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流域景观要素及影响流域景观过程的外部因子相结合,对海河流域面源污染风险格局进行了识别,并将阻力格局与海河流域实测水环境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流域污染风险进行识别与优化模拟。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有40%以上(130380 km2)区域面临高污染风险,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地区以及山区河谷地带;对此设置河流植被缓冲带进行格局优化模拟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措施格局优化阻力值变化趋势表明,对于二级河流水系,加强河流两岸600—1600 m范围的人类活动管控,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输出,显著降低流域面源污染发生的风险。在面源污染风险等级较高的平原地区,设置300—400 m植被缓冲带,可将风险等级降低50%,设置700—800 m岸边植被缓冲带即可达到最佳效果;而在山区地区因风险较低,设置400—500 m的植被缓冲带即可达到最佳效果,能够将污染风险在现有基础上降低30%—40%。这一研究结果对海河流域景观格局优化和面源污染风险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海泡石是一种吸附性很强的黏土矿物,在修复土壤、水体重金属污染中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海泡石修复机理及其改性方法,并综述性介绍了海泡石在降低农产品重金属(镉、汞、砷、铅、锌和铬等)含量和净化水体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天然海泡石相比,改性海泡石及其复配具有针对性强、修复效果好和修复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9,自引:4,他引:149  
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根据其作用和过程和机物,物理化学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固化,土壤淋洗和动电修复;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稳定,植物挥发和植物提取,本文就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实用性及其国际研究与发展动态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