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4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在23G微创玻切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及23G微创玻切手术治疗,实验组于手术前给予注射用血塞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出血、房性炎症、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视力恢复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注射用血塞通能够明显提高23G微创玻切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12.
发现一株新的AINPV,与已报道的明显不同。其多角体呈三角形,直径1.0~1.24μm,单粒包埋型,每多角体内含52~78个大小为298~375×41~56um的病毒粒子。核衣壳大小为280~358×36~45um。该病毒株具较强毒力,以2×10~2×10PIB/ml的浓度感染3龄幼虫,6d死亡率达84.2~92%,LC50为1×10PIB/ml,浓度与死亡率的回归方程为y=3.28+0.43x。  相似文献   
313.
1986年11月,在武汉植物所的3个池塘及东湖附近的池塘内采集的标本中,含有大量的具硅质磷片的金藻,共11种,分别隶属于Spiniferomonas,Paraphysomonas, Chrysosphaevella, MallomonasSynura 5个属。本文提供了这些藻的硅质磷片、刺及毛的电镜照片。这些藻在中国研究得很少,许多种都是第一次报道,它们中的大多数在世界上其它一些地区也是普遍出现的,有些则毫无疑问地属于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314.
该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2种双壳缝硅藻中国新记录种——肿胀类辐节藻和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的标本进行了详细形态学研究。观察发现:(1)肿胀类辐节藻具有4个鉴定特征:①壳瓣轮廓在大的标本中呈披针形,在小的标本中呈椭圆披针形;②线纹在壳面中部呈辐射状排列,彼此间隔相对较宽;③假隔片在壳面两端都存在;④ 孔纹在内壳面被具微孔的膜完全覆盖。(2)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也具有4个鉴定特征:①壳瓣线性椭圆形或椭圆形;② 线纹除了在壳面两端呈平行排列外,在壳面大部区域呈辐射状排列,中部线纹密度10~14条/10 μm;③在壳面中央有一个孤点;④孔纹内部开口被由4个支柱支撑的孔板所覆盖,孔纹密度35~40个/10 μm。该研究的详细描述和清晰的插图为肿胀类辐节藻和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的准确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15.
316.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联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9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46,接受常规训练、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和研究组(n=47,接受常规训练、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依次升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依次下降(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联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17.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联合矫形支具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6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膝关节镜手术联合矫形支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相关围术期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估(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关节炎进展、关节出血及纤维化、衬垫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最大关节伸直角度、最大关节屈伸活动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和胫股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关节伸直角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和胫股角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最大关节屈伸活动度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联合矫形支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降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18.
利用RAPD标记以银耳属的2个种为外类群研究了木耳属8个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根据UPGMA构建的树状图结果表明木耳属(Auricularia)和银耳属(Tremella)分别为单一的分类单元,木耳属的8个种被分成3个明显不同的组,第一组包括循形木耳(A.peltata Lloyd)和角质木耳(A.cornes Spreng.),第二组包括所有供试的黑木耳(A.auricula Underw.),第三组包括皱木耳(A.delicata Henn.)、琥珀木耳(A.fuscosuccinea Farl.)、毛木耳(A.polytricha Sacc.)、大木耳(A.maximaY.R.Guo)和网膜木耳(A.reticulataL.J.Li)五个形态种,种间发育关系表明角质木耳和毛木耳应是两个不同的种而非同种异名,子实体横切面中髓层的有无并不表明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319.
牙形刺的鉴定与乐平统的底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Clarkina postbitteri和C.dukouensis两个种的正确鉴定是确定乐平统底界的关键.Mei和Wardlaw(1994b,c)在建立这两个种时就已明确指出,C.postbitteri不同于C.dukouensis主要是有浑圆而不是钝圆的齿台后端,并有明显的后边缘(brim),并不是依据齿脊特征区别的.金玉 (Jin,2000a)与Henderson(2001)强调,C.postbitteri的中后部细齿分离是有别于C.dukouensis的主要特征.比较C.postbitteri与C.dukouensis的正模和Mei et al .(1 994c)所鉴定的C.dukouensis(图la-c),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的齿脊几乎相同.Mei et al .(1994c)所鉴定的C.dukouensis齿脊的细齿甚至比C.postbitteri的还分离(图1a,b).两个种的区别,应保持原来的定义主要依齿台后端形状和后边缘的有无. Clarkina dukouensis由C.postbitteri逐渐过渡而来,Henderson(2001)认为,由于是逐渐过渡,C.dukouensis首次出现的点位就是任意选择的.然而,泥盆系一石炭系界线的定义是在Siphonodella presulcata-S.sulcata连续演化谱系中S.sulcata的首次出现,无人认为,由于是连续演化谱系这个界线点位就是任意的.所有泥盆系的阶的金钉子都是以祖先种到定义种的演化谱系中定义种的首次出现为定义的,也无人认为这些金钉子的点位是任意的,因为每个阶的定义种都有明确的定义.C.dukouensis也有明确的定义,只要齿台后端变钝圆,后边缘消失,就由C.postbitteri进化到C.dukouensis.这个位置就在LPD115-6k,并非可任意选择. 金玉开(Jin,2000a),Henderson(2001)指出,他们对种的鉴定采用了居群概念.在确定金钉子点位时,必须考虑定义种在首次出现(FAD)时的居群特征,这就是a.个体很少;b.形态类型单调;c与先驱种共存;d.在几个剖面上可以证实.LPD115-6k中的C.dukouensis个体很少,形态单调,与先驱种C.postbitteri共存,完全具有此种早期居群的特征.相反,在LPD115 6j和6i上部的C.postbitteri个体数量多,形态类型多样,含有自C. postbitteri到C.dukouensis的过渡类型,代表C.postbitteri演化谱系的高级阶段,反映此种中晚期的居群特征.同时,不能扩大居群的概念,不能把不同的种包括到同一居群中去.金玉 (Jin,2000a)和Henderson(2001)认为C.dukouensis在LPD11 4-7e才开始出现,笔者认为,他们将LPD114-7b中的典型的Clarkina leveni,C.niuzhuanensis,C.bizarrensis也不恰当地归入Clarkina postbitteri居群中.LPD114-7b应属C.leveni带. Henderson(2001)强调,Jinogondolella granti是C.postbitteri的祖先,两者没有重叠,形态差别大.金玉 (Jin,2000a)和Henderson(2001)用点断平衡演化来解释这一差别.但真正的点断平衡演化都有先驱种和后继种的重叠,新的分子不是在先驱分子消失后才出现的,而是在一定的时限内与先驱种共存,并且都是在连续的地层中出现的.没有证实的点断平衡事件,从来不用来做GSSP的建立依据.国际地层规范强调的是,GSSP要建立在连续的地层中,定义种必须有清楚的演化关系.没有任何形态上的证据可以证明C.postbitteri是由Jinogondollella granti演化而来. Henderson(2001)还强调,LPD115-6i上下之间有一小间断(diastem),这一界线是一层序界线,是最理想的乐平统的底界.但小间断的存在,正表明这是一条不理想的生物地层界线,因为根据国际地层规范,GSSP必须建立在连续的单一岩相的地层中.层序地层界线不适合建立GSSP,因为所有层序地层界线都意味着可能有间断.最理想的生物地层界线是在层序界面或初始海泛面之上的第一广泛分布的生物带的底界(Wang&Su,2000).C.dukouen-sis正是这样的生物带,它比层序地层界线高21cm,比岩石地层界线低21cm.层序地层界线是非常好的辅助参考标准,但不是统或阶的界线本身.  相似文献   
320.
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针叶树种树木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对川西道孚县高山针叶林优势树种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方枝柏(Juniperus saltuaria)和红杉(Larix potaninii)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