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研究对“高等”金缕梅类的 8科 2 4属 2 5种植物和外类群Hamamelis两种植物的叶绿体DNAtrnL_F区进行了测序 ,并根据DNA序列对该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高等”金缕梅类植物的科结合成一支 ,bootstrap分析支持率为 10 0 % ,各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分辨。Nothofagus是最基部的一支 ;山毛榉科 (Fa gaceae)作为姐妹群与“核心”金缕梅类的科 (桦木科Betulaceae ,胡桃科Juglandaceae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杨梅科Myricaceae,Ticodendraceae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组成一支 ,并得到很强的支持。“核心”金缕梅类构成三支 ,关系如下 :(1)Casuarina (Ticodendron ,(Betulaceae) ) ,(2 )Juglandaceae_Rhoipteleaceae ,(3)Myricaceae。本研究显示叶绿体DNAtrnL_F区对分辨“高等”金缕梅类科间关系及部分科内的属间关系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12.
研究对"高等"金缕梅类的8科24属25种植物和外类群Hamamelis两种植物的叶绿体DNA trnL-F区进行了测序,并根据DNA序列对该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高等"金缕梅类植物的科结合成一支, bootstrap 分析支持率为100%,各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分辨.Nothofagus是最基部的一支;山毛榉科(Fagaceae)作为姐妹群与"核心"金缕梅类的科(桦木科Betul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杨梅科Myricaceae, Ticodendraceae 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组成一支,并得到很强的支持."核心"金缕梅类构成三支,关系如下:(1) Casuarina (Ticodendron, (Betulaceae)), (2) Juglandaceae-Rhoipteleaceae, (3) Myricaceae.本研究显示叶绿体DNA trnL-F区对分辨"高等"金缕梅类科间关系及部分科内的属间关系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13.
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所采集的褐梅衣属地衣(Melanelia Essl.)160多号标本进行了整理及分类,鉴定出该属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托敏氏褐梅和无毛褐梅,并对此2种进行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4.
兴安落叶松老头林对大兴安岭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 ,研究对老头林进行采伐和不进行采伐预案下的森林景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在对老头林不进行采伐预案下 ,各物种的过熟林分布面积要高于进行采伐预案下的分布面积。老头林的存在能使森林景观组分和格局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对采伐等干扰具有更大的抗性。因此 ,保护老头林对于大兴安岭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5.
首次从中国特有的单属单种植物羽叶点地梅(Pomatosace filicula Maxim.)分离到13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技术(尤其是2D—NMR:TOCSY,HMQC,HMBC)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3为一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结构为13β,28-epoxy-16-oleananone-3-O-[α-L-rhamn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yl-(1→4)-O-β-D-gluc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命名为羽叶点地梅甲苷(pomatoside A)。  相似文献   
116.
兴安落叶松林生产力模拟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气候资料,建立了反映森林生物学特性(蓄积量和年龄)和气候因素(年均温和年均降水)综合作用的兴安落叶松林现实生产力模型;同时,评估了兴安落叶松林的生态系统公益,指出我国兴安落叶松林的生态系统公益总价值约为4499.8×106美元@a-1,其中生态效益(包括气候控制、土壤形成、废物处理、生物控制)的价值达2816.1×106美元@a-1,约占生态系统公益总价值的62.6%,是兴安落叶松林所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的2.56倍.社会经济价值的5.0倍.这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将对兴安落松林的影响巨大,迫切需要研究全球变化下的兴安落叶松林对策.  相似文献   
117.
国产毛莨属11种及其4个近缘属5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国产毛莨属RanunculusL.11种及其4个远缘属-美花草属CollianthemunC.A.Meyer,侧金盏花属AdonisL.、碱毛莨属Halerpestes E.Greene,水毛莨属BatrachiumS.F.Gray5种植物的洒色体数目和形态。发现美花草C.pinpinelloides(D.Don)Hook.f.et THoms.,川滇毛莨R.potaninii Kom.,深齿毛莨R.popovii var.stracheyanus(Maxim.)W.T.Wang,高原毛莨R.tanguticus(Maxim.)Ovcx., 石龙芮R.sceleratusL.,西南毛莨R.ficariifolius Levl.et Vant.、褐鞘毛莨R.sinovaginatus W.T.Wang、三裂碱毛莨H.tricuspis(Maxim.)Hand.-Mazz.和碱毛莨H.sarmentosa(Adams)Kom.9种植物为染色体基数x=8的四倍体(2n=4x=32);短注侧金盏花A.brevistyla Franch.、丝叶毛莨R.nematolobus Hand.-Mass.、棱喙毛莨3R.trigonus Hand.-Mazz.、 茴茴蒜R.chinensis Bunge4种植物为染色体基数x=8的二倍体(2n=2x=16);毛莨R.japonicus Thunb.、黄毛莨R.laetus Wall.2种植物为染色体基数x=7的二倍体(2n=2x=14);水毛莨B.bungei(Steud.)L.Liou有二倍体(2n=2x=16)和三倍体(2n=3x=24)两种细胞型。根据染体资料,讨论了上述5属的属间关系和毛莨属中一些种的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8.
阎弘  孙滢洁  周婉莹  刘滨辉 《生态学报》2023,43(10):3958-3970
气候变暖引起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由此导致全球部分森林出现衰退和死亡的现象已被广泛报道。然而由于不同地区森林对水分亏缺适应性不同,需要从区域尺度对森林适应干旱事件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在中国东北的森林地区中,大兴安岭在过去几十年中变暖速度最快。以落叶松为主的大兴安岭森林,作为中国唯一的北方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尤其是在全球变暖极大地影响水条件的情况下,了解其对缺水的适应非常重要。通过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比较不同纬度(47°17′—51°17′N)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径向生长变化率和树木生长对极端干旱的适应性特征(抵抗力(Rt)、恢复力(Rc)和恢复弹力(Rs))。结果表明: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对干旱的应对策略呈现共同特征表现为:(1)研究区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生长均与当年生长季7和8月PDSI显著正相关(P<0.05);(2)大径级树木对干旱的抵抗力和恢复弹力更低,对干旱的适应能力更弱。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对干旱的应对策略呈现差异性表现:(1)兴安落叶松对干旱的抵抗力和恢复弹力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恢复力随纬度升高而增加;(2)研究区范围内较高纬度的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119.
物候是气候变化敏感指标,是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的关键参数。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对物候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多环境因子交互作用对秋季物候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制约着物候变化机制的认知与模型发展。以兴安落叶松幼苗叶黄期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实验研究叶黄期对升温、光周期和氮添加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升温对兴安落叶松幼苗叶黄期的影响较显著,升温使叶黄始期和叶黄普期显著提前,完全变色期不显著推迟;(2)光周期变化对叶黄期的影响极显著,光周期延长使叶黄始期和叶黄普期显著提前,完全变色期显著推迟;(3)叶黄期与氮添加量相关性不显著;(4)升温、光周期和氮添加变化双因子交互作用对叶黄始期和叶黄普期的影响均极显著且均存在极值,但对完全变色期的影响均不显著:升温与光周期延长交互作用使叶黄始期和叶黄普期提前,且在升温1.5℃、光周期14h时最显著;光周期延长与氮添加交互作用使叶黄始期和叶黄普期提前,且在施低氮(5g N m-2 a-1)、光周期10h时最显著;升温与氮添加交互作用使叶黄始期和叶黄普期提前,且在施高氮(20g N m-2 a-1)、升温1.5℃时最显著;(5)升温、光周期和氮添加变化交互作用对叶黄始期和叶黄普期影响极显著,对完全变色期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升温、光周期延长和氮添加将延长兴安落叶松幼苗叶黄期,从而增加兴安落叶松幼苗的固碳时间。研究结果可为物候模型发展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0.
记述舞蛛属(Alopecosa)2新种。1种系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大青山的新种一弯毛舞蛛Alopecosa curtohirla sp.nov.;另1种采自内蒙古阿尔山的新种—兴安舞蛛Alopecosa hinggnaiCa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