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近几年收治的56例老年粗隆部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了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中内固定36例,人工关节置换20例。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4个月,内固定组出现2例内置物断裂,再次人工关节置换,2例感染,1例清创后好转,1例取出内置物后创口方愈合;人工关节组1例术后关节脱位。术后harris评分内固定组75.6,人工关节组85.6。结论:老年患者,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较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粗隆部粉碎骨折内置物选择及治疗难度大,人工关节置换对于功能康复及降低并发症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评价多层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行骶髂关节16层螺旋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各向同性的扫描,原始采集层厚0.75mm,矩阵512×512,层厚3mm,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骨成像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23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关节面模糊、破坏,表现为软骨下骨质虫蚀状改变,11例发现皮质下小囊状透亮区。按CT表现分级,11例属于I级,8例属于Ⅱ级,8例属于Ⅲ级,5例属于IV级。结论:多层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鉴别诊断与分级中有较大价值,应作为临床可疑患者的优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3.
目的:研究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过表达对BMP-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BMP-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通过脂质体转染含人COMP基因的质粒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COMP,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COMP基因过表达、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RUNX2、骨钙蛋白以及成软骨相关基因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X型胶原的表达变化;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终末阶段矿化结节的生成情况,阿利新蓝染色观察细胞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情况。结果:质粒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OMP基因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COMP基因过表达后,成骨标记基因RUNX2、Ⅰ型胶原(Col1a1)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UNX2、骨钙蛋白(Osteocalc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成软骨标记基因SOX9、蛋白聚糖(Aggrecan)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X9、Ⅱ型胶原(Col2a1)蛋白表达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细胞成骨茜素红染色弱于对照组,而阿利新蓝染色强于对照组。过表达组细胞X型胶原(Col10a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OMP基因过表达可抑制BMP-2诱导其成骨分化,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并抑制软骨细胞的成熟肥大,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4.
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治疗后牙及齿槽位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德红 《生物磁学》2005,5(4):70-71
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是以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颌、闭锁颌为特征的一类错颌畸形。安氏Ⅱ类2分类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以及其临床治疗的独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5.
杨冠  杨晓 《遗传》2008,30(8)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包括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两个亚家族.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的配体、配体拮抗分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均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参与调控软骨细胞的谱系分化、增殖、成熟、凋亡和矿化.BMP信号能起始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维持软骨细胞的特性,在软骨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生长板发育的过程中,BMP信号促进软骨细胞的成熟,促进成骨,而TGF-β信号抑制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维持生长板中适量的软骨细胞;TGF-β信号和BMP信号对于关节软骨的维持和修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TGF-β超家族的重要作用贯穿骨骼发育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6.
组织工程研究涉及的临床科室包括骨科、普外科、五官科、康复医学科、泌尿科、口腔颌面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胸外科、眼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涉及的组织器官有:神经组织、肝脏组织、角膜组织、膀胱组织、血液、韧带、耳朵、生殖道、手、脂肪、乳房、心脏、肾脏、胰腺、管状组织(用于建造肠管、食管、气管、血管、肾和尿道等)等.其中皮肤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等的研究应用较为成熟.从最初工程化组织或器官的立项研究到最终批准临床应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众多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深入发展,现代组织工程正在成为治疗组织、器官衰竭的有效疗法和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KOA患者30例进行研究,其中维吾尔族和汉族各15例,分别记为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骨折修复和截肢等手术治疗的10例无骨关节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IL-6、MMP-13及VEGF水平以及关节软骨中水通道蛋白3(AQP3)阳性表达率,对比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软骨不同区域内AQP3阳性表达,分析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VEGF及关节软骨中AQP3的阳性表达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及VEGF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关节软骨中AQP3阳性表达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维吾尔族组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浅层软骨磨损严重区的AQP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软骨深层区和软骨下骨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VEGF及关节软骨中AQP3的阳性表达与病情进展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VEGF水平及关节软骨中AQP3阳性表达均异常升高,以上指标参与了病情的进展,且AQP3阳性表达高低还与民族有关,临床上可考虑将这些指标作为监测KOA患者病情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TMJOA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关节疼痛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最大张口度、张口VAS评分和张口偏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17/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张口VAS评分和张口偏斜显著降低,最大张口度显著增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玻璃酸钠治疗TMJO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9.
非病毒基因转移载体--壳聚糖被广泛用于基因转染,然而相对较低的转染效率限制了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本课题组曾经报告可磷酸化短肽修饰壳聚糖(hosphorylatable short peptide coupled chitosan,pSP-CS)可增加体外培养细胞的DNA转染效率.本研究中采用pSP-CS作为基因载体介导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gene, IL-1RA)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gene, IGF-1) 局部转染, 联合治疗兔关节软骨损伤.将pSP-CS与单基因表达质粒pBudCE4.1-IGF-1、pBudCE4.1-IL-1RA和共表达质粒pBudCE4.1-IGF-1+IL-1RA制成pSP-CS/pDNA复合物,制备股骨外侧髁全层软骨损伤模型,pSP-CS/pDNA 复合物关节腔内注射4周. ELISA分析发现,转基因组关节腔灌洗液中含有大量外源蛋白IGF-1和IL-1RA. 定量PCR检测mRNA显示, 各转基因组明显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Mmp-3)基因表达; 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1, Timp-1)和二型胶原(Collagen II) 基因表达(P < 0.05);双基因转染组作用明显优于单基因转染组(P< 0.05). HE及Collagen II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各转基因组软骨损伤处出现不同程度的软骨性修复,以双基因转染组作用最优. 本研究表明,pSP-CS可以携带外源基因进入软骨组织并局部大量表达,IGF-1与IL-1RA协同作用明显促进损伤软骨修复,为今后临床多基因治疗软骨损伤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0.
杨海东  白明  李莎  路园园  马德 《昆虫学报》2015,58(12):1322-1330
【目的】昆虫的翅非常精巧与灵活,翅脉及翅关节的形态及功能长久以来受到众多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昆虫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翅脉,即使少量的有关翅关节形态的研究也主要是停留在二维形态数据分析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各骨片内部形态结构还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重建翅关节骨片内部和外部复杂的三维形态结构,全面呈现利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无法获得的形态学信息,进而深入探究昆虫翅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本文利用显微CT对鞘翅目4种金龟进行了扫描,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折叠和展开状态时后翅关节各个骨片(第1, 2和3腋片及中片)的内部和外部的三维形态进行研究,展示和分析昆虫翅关节内部与外部形态结构和空间运动的复杂性。【结果】翅关节骨片的三维重建模型及虚拟切面图展示了其复杂的外部形态,主要表现在表面曲率的不均匀变化和部分结构的互相遮挡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表现骨片表面具有突起、沟槽、弯折以及外长物等。后者指各骨片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弯折,有的弯折还会互相接触,最终形成筒状结构,这样不可避免造成部分结构被遮挡或包裹。三维重建模型的断层图显示了翅关节骨片并非是实心的结构,而是分为两层:靠近表皮的为高度骨化的外骨骼,而靠近骨片核心则为疏松的类似海绵状结构。本文还展示了各个骨片在后翅折叠状和展开状态下的空间位置,并对所研究的4个科的翅关节骨片的三维形态进行了比较。【结论】翅关节骨片具有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形态结构。关节骨片的内部海绵结构和外层强烈骨化的双层结构,可能与其尽量减小骨片的重量和节约运动能量,同时又尽量保持骨片的刚性结构的形态适应策略有关。此类形态适应在材料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仿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