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李曼  王春  郑闻  薛佳 《生物磁学》2011,(24):4841-4844
目的:比较1,25(OH)2D3缺失对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影响的不同。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6周龄的野生型(wild type,WT)和1琢(OH)ase-/-小鼠的颅骨和股骨干骺端骨组织中I型胶原和甲状旁腺素受体(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PTHR)的表达水平。结果:和WT小鼠相比较,1 ase-/-小鼠颅骨的I型胶原阳性面积明显减少,但是干骺端I型胶原阳性面积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1琢(OH)ase-/-小鼠颅骨成骨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干骺端成骨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1琢(OH)ase-/-小鼠颅骨的PHTR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但是在干骺端PHTR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1,25(OH)2D3缺乏导致小鼠膜内成骨方式骨形成减少,而软骨内成骨骨形成增加。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至2007年期间,我科进行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36例41膝,其中单膝关节置换31例,双膝置换5例。所有病例入院前均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骨密度。所有病例均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患者在术前给予钙尔奇D片及鲑鱼降钙素等抗骨质疏松治疗1月,术后继续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2~3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9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2±6.4分,术后平均评分94.6±8.8分,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早期松动影像学改变,骨密度复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行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观察其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6只3-4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四只,分为正常组,对照组,IL-1Ra组,TGF-β1组,正常组仅打开左膝关节关节腔,剩余三组均给予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离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action ACLT)。四周后IL-1Ra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IL-1 Ra 5g/ml,TGF-β1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TGF-β1 50mg/ml,每周两次,连续四周,正常组及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措施。术后八周时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全部实验动物,取股骨远端长约1cm,固定后切片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大体肉眼观察:对照组股骨远端软骨面色颜色变暗并稍显粗糙,可见少量软骨脱落,其余两组关节软骨大体形态均接近正常。镜下观察:TGF-β1组软骨细胞增生明显,软骨细胞排列较正常软骨细胞排列轻度紊乱。IL-1Ra组软骨细胞增生数量未及TGF-β1组明显,软骨细胞排列也不及TGF-β1组规则。IL-1Ra组及TGF-β1组软骨细胞形态接近正常软骨细胞,基质染色接近正常。两组软骨膜表面光滑,无纤维细胞形成,软骨膜下未见纤维化。对照组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紊乱,软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可见软骨细胞凋亡,镜下可见软骨细胞核浓缩、裂解,并可见新生软骨形成,突出于正常软骨膜表面,软骨膜表面下方可见血管翳及纤维母细胞形成,出现轻度纤维化。基质染色不均匀且染色较淡。结论:IL-1Ra及TGF-β1关节腔内注射均能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退变并增加软骨细胞再生,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使用人工关节重建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2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62岁,平均34.1岁。依据Enneking分期:ⅡA期12例、ⅡB期9例。均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化疗。结果:1例患者发生术后胫前肌群坏死。所有患者均随访6-72个月,平均45.1个月。ⅡA期12例患者中,1例因肺转移死亡(占8.3%),局部复发1例,行股骨下段截肢,10例无病生存;ⅡB期9例,4例死亡,5例存活;Enneking分期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胫骨上段人工关节重建对胫骨上段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对小鼠软骨细胞成软骨性的促进作用和终末期分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小鼠胸骨软骨细胞,经PTH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Alcian蓝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方法检测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和ALP的分泌;RT-PCT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成软骨因子和病理性肥大分化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新生小鼠胸骨软骨细胞具有自发成熟分化的特征,与对照组相比,经PTH处理的细胞更接近于软骨细胞形态;PTH明显提高软骨细胞Alcian蓝染色的强度,降低ALP染色的强度;PTH显著提高细胞内Sox9和Aggreca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ALP和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PTH具有促进小鼠软骨细胞成软骨和抑制其终末期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非创伤性成像技术,它能够利用近红外光产生软骨组织的解析图像.实验的研究目的是验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对软骨组织解剖分层结构的成像能力.以猪膝关节软骨为样本,选择OCT检测的软骨区域运用解剖学方法获得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调查软骨OCT成像与组织学成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OCT所测得的所有软骨的厚度值与切片显微镜结果一致,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能够呈现软骨组织解剖分层,该技术在软骨检测和临床关节病变诊断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前环经皮内固定架(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钉道感染、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33.3%,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5%和73.3%,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6.8%和7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能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盆复位质量与骨盆功能。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考察柚皮苷对骨关节炎软骨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柚皮苷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柚皮苷组大鼠通过切断右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建模后,柚皮苷组大鼠每天灌胃200mg/kg的柚皮苷溶液,共灌胃4周。通过番红O/固绿染色和OARSI评分评估大鼠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组织中p-IκBα和NLRP3的表达。通过用IL-1β体外诱导SW1353细胞来模拟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病理微环境,并分别应用NF-κB抑制剂(PDTC)或NLRP3抑制剂(CY-09)处理SW1353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F-κB、NLRP3、caspase-1、IL-6、IL-10、IL-18、MMP13和ADAMTS-5的表达。通过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柚皮苷组的OARSI评分显著降低(2.63 vs 0.94,P0.05)。柚皮苷组的p-IκBα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IL-1β组相比,IL-1β+柚皮苷组的SW1353细胞中NF-κB、NLRP3、caspase-1、IL-6、IL-18、MMP13和ADAMTS-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IL-10显著升高(P0.05)。PDTC和CY-09对NF-κB和NLRP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调控作用与柚皮苷一致。与IL-1β组相比,IL-1β+柚皮苷组、IL-1β+PDTC组和IL-1β+CY-09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柚皮苷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骨关节炎的进展,柚皮苷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部分依赖于对NF-κB和NLRP3信号通路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口服软骨复合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预防作用。方法口服软骨复合物两周后,再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诱发小鼠RA模型,通过观察小鼠关节炎分数的变化,测定小鼠各器官的指数,检测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关节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来评价口服软骨复合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作用。结果软骨复合物能较有效的改善关节的肿胀度,并显著地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P〈0.01),显著地提高脾指数(P〈0.05),明显降低NO和TNF-α水平;组织病理学显示给药组关节的变形破坏得到减轻。结论软骨复合物能有效地起到预防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然而其治疗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导致关节畸形并丧失功能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T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经研究证实T细胞疫苗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疗效,但受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限制,难以应用于临床。最近的T细胞疫苗研究另辟途径,证明在没有发现致病自身抗原的情况下T细胞疫苗依然有可能应用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为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