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0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研究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催化细胞色素c(Cytc)的PEG定点修饰的可行性,并优化修饰条件,研究PEG修饰对Cytc性质的影响。将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氨(mPEG-NH_2)与N-苄氧羰基-谷氨酰胺-甘氨酸(CBZ-QG)共价结合制备含谷氨酰胺残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衍生物(N-苄氧羰基-谷氨酰胺-甘氨酰-单甲氧基聚乙二醇,CBZ-QG-mPEG);mTG分别催化mPEG-NH_2、CBZQG-mPEG(mTG)修饰Cytc,研究酶法定点修饰Cytc残基的可行性;改变酶的用量、温度、反应时间和p H等反应条件优化谷胺酰胺转氨酶催化修饰Cytc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mPEG-NH_2不能作为mTG的底物修饰Cytc,甲氧基聚乙二醇氨(mPEG-NH_2)分子上引入谷氨酰胺残基后,在mTG的催化作用下了实现Cytc的PEG修饰,而且基于mTG的底物特异性实现了PEG定点修饰Cytc的赖氨酸(Lys)残基;(2)37℃温度下,p H 8.0的溶液中,1mg/ml的mTG催化修饰反应2h是最佳修饰反应条件;(3)化学法PEG修饰Cytc产物复杂,是多种多点修饰产物的混合物,酶法催化PEG修饰Cytc只产生单一产物;(4)与天然Cytc相比,修饰后Cytc的活力、稳定性都有所提高。提出的谷胺酰胺转胺酶催化修饰法解决了蛋白质Lys残基难以定点修饰的难题,拓展了mTG在蛋白质修饰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2.
目的:采用乳铁蛋白修饰的PEG-PLA纳米粒为递药工具包载α-M,探讨其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AD相关脑内病理特征的改善作用。方法: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载α-M的PEG-PLA纳米粒NP(α-M),将巯基化的乳铁蛋白连接于纳米粒表面,得到Lf-NP(α-M)。7月龄SAMP8系小鼠尾静脉给予注射生理盐水、Lf-NP(α-M)或空白纳米粒溶液,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正常老化小鼠SAMR为模型对照组,通过对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Lf-NP(α-M)对SAMP8小鼠脑内炎症、Aβ沉积等AD特征性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0.5、2 mg/kgα-M对SAMP8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以及Aβ沉积均无显著影响;0.5mg/kg Lf-NP(α-M)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P0.001),2 mg/m L Lf-NP(α-M)显著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以及Aβ沉积(P0.05)。结论:乳铁蛋白修饰的包载α-M的可降解纳米粒脑靶向递药系统成功有效,显著提高α-M的成药性并改善AD模型小鼠脑内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编码的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HBV感染的起始和维持至关重要。HBx可能作为病毒来源的接头分子,介导Cullin-RING E3泛素连接酶4(cullin-RING ubiquitin E3 ligase 4,CRL4)复合物对染色体外DNA限制因子SMC5/6的降解。最近研究发现CRL4接头分子DNA损伤结合蛋白1(DNA damage-binding protein 1,DDB1)可不依赖与HBx的相互作用而直接上调病毒的表达和复制。本研究基于HBx基因删除(X-null)的HBV重组cccDNA(recombinant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rcccDNA)模型系统,在多种体外培养肝细胞系中证实上述发现。有意思的是,CRL4刺激rcccDNAX-null转染细胞抗原分泌表达的效应能被血清饥饿实验抵消。应用尾静脉高压注射小鼠模型,同样发现CRL4并不上调rcccDNAX-null在非增殖小鼠肝脏细胞中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细胞增殖特征与CRL4不依赖HBx上调病毒抗原表达的效应密切相关,有助于HBx生物学意义的准确分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4.
TCR基因修饰T细胞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指将识别肿瘤抗原的特异性TCR基因转导至外周血T细胞,经大量扩增后回输给患者,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的一种治疗技术。目前TCR基因治疗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改造修饰转TCR基因使得转TCR α链和β链在T细胞表面优先配对以提高转T细胞的功能,并避免off-target反应毒性的产生。最近,各种基因修饰策略被用于优化转TCR基因配对和减少错配。介绍了近年来针对TCR基因进行修饰改造的各种策略及TCR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45.
郭雨辰  雷秉坤  邓小龙  余垚  吕红 《遗传》2014,36(7):723-731
遗传相互作用(Genetic interaction, GI)直接提示了生物体内各个基因在功能上的关联性, 为研究一个基因的潜在功能提供了线索。遗传筛选是研究基因遗传相互作用的重要方法。文章以SAGA(Spt-Ada-Gcn5 acetyltransferase)复合物去泛素化模块亚基基因sgf73+为查询基因, 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中进行了大规模遗传筛选。结果显示, 164个基因与sgf73+具有负遗传相互作用, 42个基因具有正遗传相互作用。GO(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基因富集于染色质修饰、DNA损伤修复、压力应答、RNA转录等生物过程。通过组蛋白修饰检测实验首次发现, sgf73+的缺失导致组蛋白H3K9、H4K16位点乙酰化水平下降, H3K4位点甲基化修饰水平上升。此外, 系列稀释实验显示sgf73∆菌株对DNA损伤试剂HU和CPT的敏感性提高, 并且Sgf73参与高氧胁迫应答。这些结果显示sgf73+参与了染色质修饰、DNA损伤修复和高氧压力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146.
氧化修饰在调控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修饰是细胞内的活性氧诱导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引起的结构及构象改变,发挥调控信号转导和对应激作出反应的功能。氧化修饰发生在凋亡信号转导中的多个生物大分子,包括凋亡相关蛋白质的氧化,如caspase-9、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及电压依赖的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同时也包括膜磷脂的氧化修饰,如磷脂酰丝氨酸及线粒体特异的心磷脂。氧化修饰作用也涉及凋亡诱导因子、促凋亡的凋亡信号调控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 gkinasel,ASK1)信号转导途径及抗凋亡的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和活性。所以氧化修饰可能是调控凋亡信号转导机制中除磷酸化、泛素化外的另一个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7.
曲卉  柳毅  陈雅文  汪晖 《遗传》2022,(2):107-116
印迹基因是由大约100个基因组成的一类特殊子集,主要以亲本单等位基因的方式表达,对胚胎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印迹基因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可造成胎儿多脏器发育不良甚至成年后多疾病易感,且存在多代遗传效应.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印迹基因表达改变对个体发育阶段以及生命后期器官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糖蛋白组学研究技术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与蛋白质功能密切相关,糖蛋白组学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在综述目前常用的糖蛋白组学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两年出现的新技术策略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9.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是一类新的化疗药物,在体内外的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抗癌活性. HDACi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内抗氧化蛋白的表达,提高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引起线粒体和DNA的氧化损伤,从而活化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0.
熊燕飞  万里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11):1907-1911
胶原与壳聚糖是2种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和一定力学强度的天然高分子,可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用于细胞外基质的构建,但二者单独使用时各有不足.本研究利用二者性能上的互补,在一定的外力场作用下,采用EDC/NHS对2种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共价交联,获得具有一定空间取向和力学强度的多孔支架,然后引入细胞黏附因子RGD进行表面修饰,构建了具有较好组织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及适当降解速率的人工肌腱组织细胞外基质.对基质材料的力学性能、亲水性、体外降解速率等的检测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多孔支架材料柔软富有弹性,抗拉强度达:15.0Mpa,相应形变为:7.33%;孔隙率:79.4%;吸水率:772%;保水率:206%;在RPM1640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和人血清中,3周总降解率分别为4.13%和37.2%,其降解速率可与肌腱修复周期相吻合,RGD修饰后材料对3T3-L1细胞具有较好的亲和性.有望成为理想的人工肌腱组织和人造皮肤细胞外基质,或整形手术的软组织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