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6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方庆权 《昆虫学报》1994,37(3):344-348
  相似文献   
32.
给出了鸣鸣蝉发声肌肌原纤维的双阵列结构,其肌纤维中并存两种不同阵列的“快”和“慢”动肌原纤维(FSM和SSM).FSM和SSM虽然由粗肌丝构成相同的阵列骨架,但细肌丝对粗肌丝的比例(RTIF)不同,分别为3:1和5:1.明显区别于单音调鸣声的蝉类发声肌肌原纤维的RTIF为3:1的单阵列结构,即与鸣鸣蝉变音调声产生的原初机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33.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张觉晚,王沅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45)PrincipalTechniquesofRationalUseofPesticideforEcologicalControloverTeaGresnLeaf...  相似文献   
34.
利用染色体配对分析和酯酶及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研究了我国育成的11个八倍体小偃麦,结果表明:(a)来源于小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6个部分双二倍体中,中1和中2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中3、中4、中5和小偃78829的偃麦草染色体组;(b)来源于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后代的5个部分双二倍体中,小偃784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表明在长穗偃麦草中有两个互不相同又不同于小麦的染色体组E和F,而小偃7430和小偃68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很可能是E和F染色体组的重组体;(c)小偃784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和中5及小偃78829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基本相同,而中2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F,这意味着在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中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染色体组E。部分双二倍体中酯酶及醇溶蛋白偃麦草染色体特征带的存在和发现,为这些染色体或其片段导入小麦后的鉴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5.
用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的方法研究了蜂毒素与嗜血菌紫膜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与三种在结构和电荷上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与紫膜的作用相比较,可以年出蜂毒作为带正电荷的分子与同样带正电的表面活性剂DTAB在引起紫膜凝聚方面表现相同;但在对紫膜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的影响上却与具有刚性结构的CHAPS相似,表明蜂毒可在紫膜表面以一种刚性较大的构象(如α螺旋)存在,不能进入膜蛋白流水区的深层.另外,从紫膜-Triton-蜂毒混合作用体系的研究中得到如下推测:蜂毒与Triton竞争菌紫质分子周围的结合位点,可排斥位于菌紫质周围的Triton分子.表明蜂毒具有比Triton更强的与菌紫质的亲和力,从而提供了支持蜂毒分子存在与膜蛋白-菌紫质的直接相互作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6.
生物肥料在辽宁省的应用宋玉清,马麟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微生物研究室,沈阳110161)我省对自生固氮菌和根瘤菌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工作,研究了圆褐固氮菌在不同土类中的生态分布和大豆、花生、碗豆、草木栖根瘤菌的菌种选育和有效施用技术,菜豆根...  相似文献   
37.
对马铃薯纺锤状块茎病类病毒的一个人工点突变株的体内命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突变在大多数植物内迅速回复突变为野生型;只在少数植物内保持稳定,但同时在126位的A126突变成A126突变成U。通过对这个新出现的类病毒株作计算机辅助的RNA结构分析,推断PSTVd在体外最稳定的棍棒状结构也存在于植物体内并应用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38.
调查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对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和分布,并制订有效保护对策非常重要。由于地形复杂、植被浓密且缺乏系统调查,云贵高原东北边缘武陵山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数据较为缺乏。2017年3月—2018年12月,对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栖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现状、群落组成和行为节律进行了红外相机调查,以补充该区域鸟兽多样性本底资料。调查期内共监测了60个相机位点,累计18 525个相机日,拍摄到2 865张独立有效照片,包括8目25科37属,共15种兽类和35种鸟类,其中褐胁雀鹛(Schoeniparus dubius)、褐头鸫(Turdus feae)和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为保护区鸟类新记录种,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动物类群为啮齿目、鲸偶蹄目、食肉目、鸡形目和雀形目。对8种分布广泛、多度指数较高物种日活动节律分析发现:(1)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分别为典型的昼行性和夜行性动物,且与其他地区种群的日活动节律高度相似;(2)毛冠鹿(Elaphodus cepha...  相似文献   
39.
【背景】垫状点地梅作为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垫状植物,其叶际和内生微生物对适应极端环境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资源。【目的】探究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生存状态个体之间的微生物差异。【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和纯化3个不同地区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的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并用16S rRNA基因和ITS区域序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最终得到叶际微生物350株,鉴定为22属49种,优势种为Penicillium sajarovii;内生微生物274株,鉴定为19属45种,优势种为Bacillusmycoides;两者的优势属均为Penicillium。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之间及不同生存状态个体之间微生物的α多样性大多无显著差异,各群落间的成员也有重叠,但物种组成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结论】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有着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来源于不同生存状态的个体或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差别较大,微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选择偏好形成了不同的群落模式。但这些不同来源的微生物群落之间同样存在高比例的共有菌株,这些共有菌株的异养方式和生态位并不固定,可兼共生和腐生生存,生...  相似文献   
40.
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包埋的人肿瘤组织切片,经脱腊处理直接用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扩增 Ki-ras 癌基因序列中包括12,13位密码子的 DNA片段,并分别以5种含特异突变点的寡核苷酸探针代替3′端引物,经 PCR 扩增的产物作为点突变的阳性对照.用上述五种探针进行选择性斑点杂交,检测了人肺癌及结直肠癌组织的 Ki-ras 基因12及13位点突变.为了封闭杂交时的非特异结合,采用野生型冷探针与标记的含突变点的探针同时进行杂交的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杂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假阳性,而不影响真阳性反应的出现.因而增加了检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